战国时代,纵横捭阖的谋略家穿梭于各国之间,凭借着非凡的智慧和口才,影响着历史的走向。让我们通过一个经典故事,走进纵横家的世界。
故事发生在战国时期,周王朝日渐衰落,象征着至高权力的九鼎,成为了各强大诸侯国觊觎的对象。有一年,秦国悍然发兵,直逼洛邑城下,公然向周朝廷索要九鼎。这九鼎乃是国之重器,轻易交出,实在是奇耻大辱。以周王室孱弱的兵力,根本无法与秦军抗衡,一时间,朝廷上下陷入了极度的恐慌与焦虑之中。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一位名叫颜率的大臣挺身而出,他自信满满地对周王说:“主公不必忧虑,待我到齐国去一趟,定能招来救兵,解我周王室之危。”颜率肩负着挽救周王室的重任,踏上了前往齐国的征程。颜率抵达齐国后,见到了齐王。他深知要打动齐王,必须直击其内心的渴望。
九鼎
颜率言辞恳切地对齐王说:“秦国残暴无道,竟然发兵索要九鼎,我周朝廷上下商议,与其让秦国以武力夺走九鼎,不如将其送给像齐国这样的大国。齐国若能出兵赶走秦军,拯救周王室于危难,必定能在列国之中留下美名。而且,最终还能得到九鼎这等珍贵无比的宝物,这是多么两全其美的好事啊!国君您何不出兵相助呢?那可是象征着无上权力的九鼎啊!”
齐王听后,心中不禁一动。得到九鼎,不仅能彰显齐国的强大,还能在诸侯中树立威望,这对野心勃勃的齐王来说,实在是难以抗拒的诱惑。于是,齐王毫不犹豫地派遣军队前往救援洛邑。秦国见齐国出兵,自知强行索要九鼎已不太可能,毕竟师出无名,且齐国军队也不容小觑。权衡之下,秦国只能无奈地班师回朝。
秦国军队退去后,新的问题接踵而至。周朝廷原本承诺将九鼎送给齐国,可这九鼎乃是周王室的象征,真要拱手送人,实在是心有不甘。解铃还需系铃人,颜率再次肩负使命,出使齐国。
见到齐王,颜率先是一番恭维与感谢:“此次全靠齐国恪守道义,出兵相助,才让我周王室君臣父子得以平安。按照先前的约定,我国理应献上九鼎。但在运送九鼎的细节上,还存在一些难题。”齐王疑惑地问道:“这有何难?寡人打算借道魏国运送九鼎。”颜率连忙摆手道:“大王不可,魏国君臣早就对九鼎垂涎三尺,且在必经之路上设下了埋伏。一旦九鼎进入魏国,恐怕难以出来。”
齐王一听,心中一惊,又说:“那寡人向楚国借道。”颜率依旧摇头:“大王,这也不可行。楚国君臣同样对九鼎图谋已久,若借道楚国,九鼎进入楚国后也很难再运出来。”齐王这下有些恼怒了,质问道:“那你说寡人该走哪条路将九鼎运回来?”
颜率面露难色,解释道:“这九鼎并非一个普通的鼎,而是九个。而且,每个鼎都极为庞大沉重,当年周武王讨伐殷商后得到九鼎,仅搬运它们就动用了九九八十一万人,再加上各种杂工和搬运器械,所需人力物力不计其数。以齐国的实力,准备这些自然不在话下。只是眼下实在不知该走哪条路才能安全地将九鼎运到齐国,所以我一直在为此事忧虑。”
齐王这才明白,自己被颜率给巧妙地忽悠了。他虽心中恼怒,但也不好发作,毕竟若强行索要九鼎,与秦国的行径又有何异?为了维护自己的颜面和在诸侯中的形象,齐王只能无奈地打消了获取九鼎的念头。
这个故事出自《战国策》的第一篇,而《战国策》堪称纵横家的案例宝库。在这个故事中,颜率凭借着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在看似绝境的情况下,成功引来了齐国的援军,化解了秦国强抢九鼎的危机。然而,从更深层次来看,这背后是纵横家对声望与利益的精妙算计。
在远古时期,由于生产力水平有限,能够制作出九鼎,代表当时的手工业发展到了极高的水平,意味着拥有打造神兵利器的能力,是一种文化和实力的象征。后来,随着周边方国生产力的提升,九鼎昭示先进生产水平的功能逐渐减弱,转而成为一种秩序的象征符号,其蕴含的意义变得更加重要。无论是楚国问鼎中原,还是秦国索要九鼎,本质上都是以亵渎九鼎的方式来削弱旧秩序的神圣性,宣告旧秩序的衰落。
周王朝在这场危机中,面临着艰难的抉择。若将九鼎交给齐国,虽能解一时之困,但无疑是自毁象征;若不兑现承诺,又会失信于天下。而颜率敏锐地抓住了齐王的心理,他深知齐王想要的不仅仅是九鼎本身,更是九鼎背后所代表的声望和权力。因此,他巧妙地利用各种借口,成功地让齐王打消了索要九鼎的念头,既解了周王室的燃眉之急,又维护了九鼎的尊严。
从颜率的故事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纵横家的成功之道。作为纵横家,必须具备非凡的自信。在朝廷重臣都束手无策之时,颜率敢于立下军令状,夸下海口说自己能不费一兵一卒借来援军。他的自信,让他人对他的能力产生了期待,从而为他的谋略实施赢得了机会。
颜率
颜率深刻洞悉了各方的利害关系。他精准地把握了齐王想要接过九鼎背后隐藏声望的心理,确信齐王不会轻易强行抢夺九鼎;同时,他也明白齐王即便拿不到九鼎,为了维护自己的面子和在诸侯中的地位,也会选择咽下这口气。正是基于这种对人心和局势的深刻洞察,颜率才敢大胆地赖账,成功地化解了周王室的危机。
纵横家们还善于利用信息的不对称。在战国那个信息传播相对不发达的时代,他们游走于各国之间,凭借着自己的口才和谋略,蒙蔽各方,获取利益。这也难怪秦国统一六国后,要将纵横家的书籍尽数烧毁,因为他们的谋略和思想,对大一统的政权构成了潜在的威胁。
这个故事也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启示:在面对看似诱人的免费午餐时,我们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思考背后隐藏的代价。正如纵横家们在大谈自己的计谋如何精妙、代价如何低廉时,我们更应该关注最终承担恶果的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