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米勒尔的猫
编辑|米勒尔的猫
反分离斗争的胜利
对美国历史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它不仅从
思想上
消除了长期困扰美国的分离主义传统,而且在
实践上
使分离活动永远成为了一种不可能。斗争的胜利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树立了
联邦中央的权威
。
集权与分权的适度性
美国的历次分离活动,都是打着
州权
的旗号进行的。州权主义者要求作为地方行政单位的州保有更大的权力,并屡以分离相要挟。
美国经过历次反分离斗争,最终成功地解决了
联邦中央权力与地方州权力
之间的矛盾。在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方面,美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为一个大国如何
保持政治统一
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借鉴。
美国的联邦制是
中央集权制
,在民选的基础上成立代表中央权威的
联邦政府
和地方的
州政府
,宪法规定了双方的权限。这样一种双重政府体制有利于彼此
平衡制约
,既有利于保障中央的权威,又给予地方的州一定的管理地方事务的权力。
中央集权对于
管理内政
是必要的。尤其是在现代国家,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市场是
统一开放
的。而统一开放的全国市场体系,需要有一个
全国性的中央政府
来建立和维护。
现代社会
经济管理的复杂性
也不是任何一个地方政府可以完全处理的,必须有
中央政府的保障
才能够进行。1929年至1933年当经济危机席卷美国时,罗斯福总统上台后为了加强对经济的统一管理以克服危机,
大大加强了中央权力。
这一举措虽被最高法院认为是
违宪
,但除此之外,再没有别的更好办法克服危机,最高法院也只好让步。在时下愈演愈烈的金融危机中,世界各国中央政府纷纷
进行宏观调控
,效果已经凸显。
对于任何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
地方分权
不但是必然的也是合理的。中央政府不可能对地方的管理做到事无巨细,
各地情况千差万别。
在管理地区性事务时,必须由地方政府制订
符合地区实际的政策
,在不违背中央政策大局的条件下允许各地拥有一定自主权。
自主权
的扩大有利于调动地方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把握集权与分权的
适度性
是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关键,过度分权或过度集权都会影响
国家统一
和
经济社会
的发展。中央过度集权模式首先是以
统治者利益
最大化的,人民民权被压缩在可怜的狭小空间。
统治者的权力不受约束,恣意妄为,容易激化
统治阶级与人民
的矛盾,导致政权的不稳定。而事实上,中央高度集权的初衷是
加强对全局的控制
。
而这种以牺牲
人民权利和地方利益
为前提的集权,相反会导致民心分,民族分。中国古代专制王朝和前苏联的中央过度集权所导致的
内乱和分离
,就是这种过度集权的政治后果。
中央过度集权的严重经济后果,表现在地方在中央高度集权控制下,缺乏
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生产效率低下,科技水平滞后,最终会影响到全社会的
发展与进步
。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合理状态应该是:在权力来源和基础方面,
一切权力归于人民
。无论中央政府还是地方政府都受全体人民监督,这样既可以防止中央政府专制损害地方权益,又可以防止地方政府的
离心倾向
。
在政治权威方面,中央政府要有
高于地方政府
的权威,才能使政令畅通。在权力行使方面,双方应有明确的界限,
全局性的事务
应归中央政府管理,各地具体事务就充分放权给地方政府,地方单独处理不了的由地方与中央共同管理。
在权力制约方面,既要有
中央政府层面上
的权力制约,以防止国家领导人对中央权力的独占,又要有
地方政府层面
的制约,防止地方政权集中于某些地方大员手中,导致
分裂割据
,
坚持原则与合理妥协
美国历次反分离斗争中,斗争双方在面临不同利益诉求时,如
州权和联邦权
、
区域经济矛盾、不同政治理念,
总能以民主的宪政程序来进行基于宪政原则上的灵活调整。因此一次次化解了矛盾冲突。
只有当
宪政原则
被破坏,双方已无任何妥协的基础时,才不得不以
非常的战争手段
来解决问题。美国反分离斗争中坚持
原则与要求
并存的现实主义的解决问题方式,为现实中解决矛盾冲突提供了方式方法上的启示。
反分离斗争史就是一部
“有原则的妥协史”
,在美国反分离斗争中,坚持国家主义,反对分离主义才是原则。而事实上,每一次的妥协都是在
坚持原则基础
上的妥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