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与三国时期的曹操,刘备一直给人以仁厚,没有野心的形象,作为汉室宗亲的刘备心中一直以匡扶汉室为己任,一生流离颠簸,后世的人也多把他当做仁君典范,但在真正的历史中,刘备的形象并非演义中那般单一。
刘备从一个街边卖草鞋的小贩成为三分天下的霸主,他能在最穷困落魄之时让关羽张飞两个绝世猛将誓死跟随,仅仅靠着所谓的仁义,君子之风是做不到的,这一点其实从他给自己的四个儿子取得名字中便能窥见一二。
刘备字玄德,是河北涿郡人,刘备家族出自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这一脉,虽说作为皇族后裔,但到了刘备这一代,已经与平民无异了,早年父亲的离世更让本就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为了维持生计,幼年时期的刘备便和母亲编制草鞋和草席以度日。
不过这样贫困的日子在刘备十五岁那年有所改变,刘备得到了同族人刘德然父亲的资助,与刘德然还有老乡公孙瓒踏上了去往洛阳的求学之路。
到了洛阳,刘备一行人投到了同乡前辈卢植的门下求学,不过贫困的生活并未激发少年刘备的学习热情,反而沉醉于洛阳的花花世界,刘备在这里变得喜好车马美服,经常纵情于声乐之中。
虽说在洛阳的刘备学无所成,但也算是受到了一点点知识的熏陶,回到家乡后的刘备不再是文盲,勉强可称得上算是一个知识分子了。
东汉末年的社会治安混乱,很多地方政府无暇管制,便依靠一些乡民自发成立的组织以维持治安,而回乡后的刘备便抓住了这一机会,依靠自己的游学的履历开始在家乡结交豪杰,成立团体。
正是在这一时期,刘备收服了关羽张飞两个绝世猛将,可以说早期的刘备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黑道大哥,不过刘备的帮会并非像现代社会那样是靠欺压百姓以捞黑钱的黑帮,而是以抵御流寇和其他地方团体为目的的组织。
后来的几年间刘备靠着自己的帮众在江湖上打出了声望,但此时刘备的团体还是一个民间组织,想要做大做强,成为乱世的军阀枭雄,就必须洗白上岸谋得一官半职。
终于,怀揣野心的刘备等到了一个机会,那就是黄巾起义。黄巾乱起,各地和豪族势力纷纷趁机扩兵,在镇压起义中洗白做大,刘备也成了这大时代浪潮下的一朵浪花。
靠着镇压有功,刘备受封了一个县尉的小官,虽说官职不大,但好歹也算是朝廷的正式官职,有了官职也就有了前进的资本,至此刘备完成了一个底层贩夫到一方枭雄的转变。
刘备的第一个儿子名叫刘封,本名叫寇封,是樊城刘县令的外甥,当时的刘备寄居在刘表门下,一日在与刘县令交谈时,发现了其身边气度不凡的寇封,之后便将其收为义子,改名为刘封。
刘封凭借着高超的武艺,跟随刘备屡次取得战功,深受刘备的信任,在刘禅没有出生之前,刘备一直是将刘封当做自己的继承人来培养的。
然而刘封在刘备的亲儿子刘禅出生后,地位开始变得尴尬起来,随着刘备开始重点培养亲儿子刘禅,刘封也失去了继承权。之后关羽在襄樊之战中战败,因为刘封的救援不及时被刘备赐死,刘封的人生最终以一个悲剧收场。
刘备的第一个亲儿子刘禅是其与甘夫人所生,出生后不久差点丧命在曹军之手,幸得赵云的保护得以活命。
在刘备正式称帝之后,刘禅也顺利成为了皇太子,但刘禅终究只是一个资质平庸的君王,随着诸葛亮的死,刘禅手中的蜀汉也渐渐衰亡,最终只留下一个乐不思蜀的笑料。
刘备的第三子名叫刘永,刘备称帝后被封为鲁王,刘永最初与刘禅的关系是很不错的,但后来刘禅在即位后开始宠信宦官黄皓,他与刘禅的关系也渐渐疏远,蜀汉灭亡后,刘永被迁到洛阳居住,获封了一个乡侯。
刘备的第四个儿子叫刘理,他在刘备称帝后被封为梁王,但因为其英年早逝,在史书中并未有太多的记载。
刘备的个人野心完美地体现了他给四个儿子取得名字当中,他的四个儿子的名字连起来读便是“封禅永理”,所谓“封禅”,即祭拜天地,相当于是古代帝王的最高成就,在刘备生活的时代之前,仅仅只有三位帝王完成了这个成就。
汉末之前完成封禅成就的三位帝王分别是秦皇,汉武和光武,这三位中秦皇和光武完成一统天下的霸业,汉武则励精图治,开拓疆土,将华夏文明带进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由此可见刘备心中的至高理想便是想效仿前几位封禅的帝王,完成一统天下开拓疆土的霸业,其雄心理想可见一斑。
“封禅永理”中“永理”二字的意思可以理解为永远代表天理,永远治理天下,与封禅连起来意思便可以理解为刘备想要完成一统天下的成就,开创万世太平的基业,这四个字便代表了刘备人生的最高理想。
不过可惜的是,刘备未能如愿完成心中的理想,他的四个儿子也未能配上这霸气十足的字语,与曹操诸多能文能武的儿子们而言,刘备的四个儿子的能力也显得太过平庸。
刘备的一生都在用行动践行自己心中的理想,虽然最终未能实现,但他为理想而奋斗的努力精神也的确称得上英雄二字。
三国的时代中的英雄不都总是潇洒和浪漫的,也有奋斗终生后心中壮志和理想难以实现的无奈,在那个英雄如繁星的年代里,各路英雄都留下了属于自己的传说,而刘备也是其中耀眼又特别的一颗。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