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末年,从欧洲千里迢迢远涉重洋来到中国的,来了中国以后还给自己起了汉语名字。他叫汤若望,1620年到澳门,是德国科隆人,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在中国生活47年,历经明、清两朝,是继利玛窦之后最重要的来华耶稣会士之一。那时候不像现在有飞机,可以在全世界飞来飞去。他们需要在海上漂泊一年多,才能登上中国的土地。
他们来中国干什么呢?主要是想在中国传播天主教。那时候的中国遵循儒家文化,读四书五经,不信仰什么天主教,让这些传教士也着实发愁。
汤若望知识渊博、才能出众,数理、天文知识尤其出色,很快得到朝廷的赏识,成为了明朝的“洋官”,负责天文历法方面的事务。后来他们发现,中国特别重视对天文现象的观测、预报,而当时的中国的对于科学知识没有外国发达,比如欧洲天文学对天文现象的预测就比明代天文官员的预测准很多。
还有当时中国的历法也暴露出诸多弊端,存在众多偏差。对于中国这样的农耕帝国,一部准确的历法对整个中国的农业生产影响是巨大的。于是汤若望根据他的西方科学理论开始研究从明朝前的老农历编制适合中国的新历法。还曾为崇祯皇帝造火炮,曾用中文写书,介绍伽利略望远镜,他们想通过天文学方面知识在中国立足,吸引朝廷上层人士,以此来慢慢向下扩展和传播天主教。
随着明朝走向了没落,这个掌握科学的德国人在大清帝国建立之初,多尔衮下令3天内北京城的非满人都必须搬出。当时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统治者一般都非常自傲,特别是清朝常以天国上朝自居,对外国人不屑一顾,都称之为蛮夷。但对汤若望却很例外,汤若望于是写信给多尔衮,提到历法编制的重要,由于自己身边诸多的资料不能按时搬出北京城。多尔衮破例让他待在北京城。 这期间由于他会西方医术,治好了孝庄皇后的病,他被请进朝廷做官,和孝庄、顺治建立非常好的关系。 在一波三折的情况下,汤若望完成了历法的编著,清王朝开始采用新的历法,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农历。
可是不幸的是顺治帝去世后,汤若望就失去了保护伞,杨光先参汤若望“潜谋造反,邪说惑众,历法荒谬”,并且还得到了权臣鳌拜的支持,康熙刚登基不久,帝位未稳,无奈只好判汤若望凌迟死刑。就在要执行凌迟的时候,1665年,北京通州发生了罕见的6.5级大地震,皇宫里是房倒屋塌,倒塌的房屋引起了火灾,烧毁了40多间房子,而且三天之内余震不断。就在这三天里,皇后都不敢进屋,搭棚子在外面睡觉。而且紧接着,天上还出现了大彗星。
顺治皇帝
在孝庄皇太后的干预下,四年后,汤若望等人被赦免,最终逃过一死的也只有汤若望、南怀仁跟另外两个中国人,那两个中国人还被流放了。剩下的五个人是从轻判罚改为斩首,不牵连家人了。这些人是常年在汤若望的手下,在天文跟数学的知识水平上其实已经算是那个时候中国最顶尖的人物了,他们保留了西书7000册对中国命运最后那么点的影响,也消亡殆尽了。
待到康熙五年时,汤若望在教堂内逝世,两年后,康熙帝亲政,决定为汤若望平反,把他重葬在利玛窦的墓旁,并且亲自为他写了一篇祭文,恢复了汤若望的“通玄教师”之名。
汤若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