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宋高宗为何选择宋太祖后人继承皇位
在历史的长河中,帝王的继位往往伴随着复杂的政治考量与家族纷争。然而,南宋初年,宋高宗赵构却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将皇位传给了宋太祖赵匡胤的后裔。这一决定不仅打破了传统的皇位继承规则,更在朝野间引起了轩然大波。那么,宋高宗为何会做出这样的选择呢?让我们一同探寻这段历史的真相。
####靖康之耻的阴影
靖康二年(1127年),北宋遭遇了灭顶之灾,史称“靖康之变”。金军攻破东京(今河南开封),宋徽宗、宋钦宗及众多皇室成员被俘,北宋宣告灭亡。这场灾难对赵宋皇室来说,无疑是一场沉重的打击。而作为宋徽宗第九子的赵构,却在混乱中幸免于难,成为了赵宋皇室中唯一的幸存者。
赵构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建立了南宋政权,史称宋高宗。然而,这场灾难的阴影却始终笼罩在他的心头。他深知,自己之所以能够逃脱金军的追捕,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自己的生母韦氏并非皇室正统出身,地位相对较低,因此没有成为金军重点追捕的对象。而那些地位显赫的皇室成员,则大多被金军俘虏,生死未卜。
####子嗣的夭折与生育能力的丧失
建炎元年(1127年),宋高宗的妃子潘氏为他生下了一个儿子,取名赵旉。这个孩子一出生就备受宠爱,被立为皇太子。然而,好景不长,建炎三年(1129年),年仅三岁的赵旉因病夭折。这对宋高宗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他失去了唯一的亲生儿子,也失去了未来的皇位继承人。
更为不幸的是,由于长期处于逃亡和战乱的环境中,宋高宗的精神高度紧张,加之生理上的原因,他逐渐丧失了生育能力。这意味着他无法再通过生育来延续赵宋皇室的血脉。
####无奈的选择:收养皇子
面对无法生育的困境,宋高宗不得不考虑从赵家宗室子弟中挑选皇位继承人。然而,由于“靖康之耻”的影响,北宋宗室几乎被金国一网打尽,赵构的直系亲属中已经没有合适的人选。他只能在下一代皇室后裔中寻找合适的人选。
起初,赵构在赵光义(宋太宗)的后代中挑选了两位养子,分别由张贤妃和吴皇后抚养。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这两位养子最终都未能成为皇位的继承人。一位因看当时的权臣秦桧不顺眼,致使秦桧老给使绊子,因而失宠;另一位则因为天资聪颖、才思敏捷,但因看不惯当时权臣秦桧的所作所为,经常给赵构难堪,导致赵构对他心生不满。
####天意所归:太祖后裔的崛起
就在赵构为挑选皇位继承人而苦恼时,一个意外的消息传来。民间传言金军统帅容貌酷似宋太祖赵匡胤,这不禁让赵构想起了太祖的神灵之助。同时,他的生母韦太后也做了一个梦,梦见宋太祖托梦给她,要求她将皇位还给太祖一脉。这些神秘的征兆让赵构深信不疑,认为太祖的神灵在暗中保佑着他。
于是,赵构决定将皇位传给宋太祖的后裔。他挑选了太祖次子赵德芳的六世孙赵伯琮和赵伯玖作为养子,并分别由张贤妃和吴皇后抚养。经过一番考察和比较后,赵构最终选择了赵伯琮(后改名为赵昚)作为皇位的继承人。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赵昚被立为皇太子,同年宋高宗禅位于赵昚,是为宋孝宗。
####深远的影响
宋高宗选择宋太祖后人继承皇位的决定,不仅打破了传统的皇位继承规则,更在朝野间引起了广泛的争议和讨论。然而,这一决定也有着深远的影响。它使得宋朝的皇位传递回到了宋太祖一系手中,结束了自宋太宗以来赵宋皇室内部二脉相争的局面。同时,这一决定也赢得了许多士大夫和民间的赞美和支持,为赵构赢得了极大的声誉。
此外,宋孝宗即位后表现出色不凡。他为岳飞平反昭雪、为冤狱平反、裁汰冗官、勤修军政、劝课农桑、发展文化等举措赢得了广泛赞誉。他的孝顺和勤政节俭也使得他在历史上留下了良好的名声。可以说,宋高宗选择宋太祖后人继承皇位的决定是明智之举也是无奈之举更是影响深远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