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解放前的台湾是谁在当政,为何老蒋能顺利掌权?三颗棋子功不可没
创始人
2025-08-19 03:33:43
0

“看来我不得不离开南京,离开我亲手创建的首都,我内心是不堪忍受的,是我此去死无葬身之所啊”。

看过1991年《大决战》电影系列的,一定会对老蒋的这段话记忆犹深。

这是蒋介石离开大陆前往台湾时,最后的内心独白,他深知,此次离去,失去的不仅是对大陆的统治权,更是死后无法魂归故土。

可尽管如此,他还是坐上了飞往台湾的专机。

可当时的台湾早已经有了管理者,甚至已经形成了有序的制度,蒋介石一个外来者是如何不费一兵一毫就能成为当家人的?

在他之前的前台湾主事者又谁,为何会主动给老蒋让位?

不得不说,老蒋不愧是能和伟人对垒的一代枭雄,在前线战士们为他浴血奋战的时候,他就已经为自己找好了退路。

退路一:派心腹陈仪主事台湾,铺垫工作

为什么说蒋介石不是英雄而是枭雄,因为他和曹操一样,都是宁可我负天下人,天下人不可负我的性子,因此早在抗日战争结束后,国共两党进行最后对决的时候,他就已经开始为自己的蒋氏王朝做B计划了。

尤其是辽沈战役惨败后,蒋介石依旧能说出“80万对60万,优势在我”的壮志豪言既能看出,他在军政上的独裁统治。

即使当时宋美龄已经看出了国民党的颓势,并提出去往一个没有纷争的地方重新开始,但老蒋依旧认为,自己才是那个统领中华之人,哪怕真的战败,但只要自己还留在中国,总有一天,蒋氏家族就还有东山再起的机会。

于是他开始在地图上寻找“休养生息”的栖息地,最终选定了台湾, 这个地处西太平洋航道的中心、西太平洋海域的咽喉的地方。

可派谁去呢?这个人选必须具备既不会背叛自己,还有能力将日本人撤兵后一团糟的台湾事务给重新整理起来。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老蒋最终选定了与自己同为浙江老乡,且还是自己心腹的陈仪。

这个选择是极为考究的,要知道当时陈仪已经是国民党的中将了,军政两手抓,再进一步指日可待,任谁这个节骨眼上放弃已有的政绩,去别的地方重新打拼都会生出怨怼的。

可陈仪不一样,当老蒋将这个决定告诉他时,他第一时间就答应了,因为在他看来,将被日本占去的地方,重新整理纳入中国版图,远比在国内参与内斗要好的多。

就这样,在老蒋的支持下,陈仪在台湾走马上任了。

他对着台湾所有中外人士许下承诺,说自己不是来当官的,而是为台湾人民做事的,希望大家团结起来,共同建设新台湾!

要知道当时的台湾可谓是“遍体鳞伤”,正需要一位敢为人民发声的领导人,所以大家都在看着陈仪的下一步动作。

陈仪没有辜负台湾民众的期望,他开始了大刀阔斧的经政改革,试图让台湾尽快从日本人的阴影中解脱出来。

不得不说,陈仪不愧是干过福建省主席的人,对政治工作那叫一个活套,很快就将台湾大权抓在了手中,毫不夸张的说,当时的台湾就是陈仪的一言堂。

陈仪完成了老蒋交给他的任务,甚至比原先期望的还要好上许多,可以说如果陈仪想要占山为王,完全是有机会的,可是他却忘了,国民党贪婪腐败的习性是改不掉的。

1947年,因为国民党内部官员利用职权贪污受贿,导致各地粮食短缺、物价飞涨、民不聊生,社会各界怨声载道。

而陈仪作为主事人并没有深切的体会到民众的需求,失去了台湾民众的信任和支持,使得整个局势变得十分紧张,不少人更是聚集起来要求罢免陈仪。

可陈仪是谁啊,那可是集台湾政权于一身的人,你说罢免就罢免,我的脸往哪搁,于是贬派兵镇压,这一压不要紧,许多台湾本土精英遭到了逮捕和判决,整个台湾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

老蒋得知后怒不可遏:我叫你去台湾,是为了让你铺垫后路,不是让你毁我后路。

于是为了平息民愤,挽救局面,老蒋做出了罢免陈仪,换人上台的决定。

退路二:换将上任,挽救局面

为了挽救局面,老蒋撤了陈仪的职,将其召回了南京,可撤职容易,该换谁去收拾烂摊子呢?

老蒋想了一圈,认为一定要选一个实干派,终于将视线聚焦在了曾经当过南京市长的魏道明身上。

这个人选可是极为讲究的,要知道南京作为国民党的集权中心,经济、政治、外交、军事都是天花板的存在,魏道明能在一众悍将中脱颖而出,一定有自己的一套处事方式。

而事实证明,老蒋的这个选择是无比正确的,甚至于,在魏道明真正掌权后,老蒋十分后悔自己的这个决定。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魏道明实在太能干了,他抵达台湾后,先是安抚本土精英,允许他们进入政府中心工作,参与政治工作,还走进民生,倾听百姓心声,让台湾本土人民体会到了前所未有的尊重。

咱就是说,这种糖衣炮弹搁谁谁受的了,更别提有陈仪做对比,魏道明的做法简直不要太得民心。

可以说,那个时候魏道明的个人声望达到了顶峰,甚至已经威胁到了国民党的存在。

而也就是这个时候,国内局势巨变,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老蒋的权利更是缩之又缩。

台湾作为最后的退路,如果再丢失主动权,对蒋氏王朝来说绝对的灭顶之灾。

于是在老蒋在与一众心腹商量下,决定卸磨杀驴,调走魏道明,换上自己的嫡系——陈诚。

那魏道明能同意吗?自己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老蒋一句话就要交出去!

事实上,魏道明不仅同意了,还主动辞职去往了美国,甚至在他走后,不少台湾民众对其念念不忘,视其为“人民英雄”,感谢他救人民与水火之中。

但我个人却认为,魏道明是看穿了老蒋“自私自利”的本性,以及国民党的败无可败的结局,所以才一走了之,眼不见心不烦。

当然了,这一切都是个人看法,关于魏道明辞职的具体原因,目前没有详细的官方记录或确凿的证据,但能确定的是,魏道明对台湾的改革政策无疑是正确的。

退路三:嫡系掌权,为蒋氏王朝退守台湾扎下根基

如果说陈仪是为国民党进驻台湾打开了缺口,那么魏道明则是为蒋氏家族退守台湾奠定了基础,而陈诚则是蒋介石为自己接手台湾设下了最后一道保险杠。

因为陈诚不仅是蒋介石的亲信,更是国民党最忠诚的高级将领,这种特质,让蒋介石及其信任他,将最后的退路交给他保管。

陈诚这个人也没有辜负老蒋的信任,当上台湾省主席后,立刻着手整顿陈仪、魏道明留下的政治暗线,清扫一切可能损害国民党利益的存在,为老蒋的到来荡平一切障碍。

可你要说他没有私心吗?无独有偶,肯定是有的,但他十分清楚,自己的任务是为老蒋前仆后继,所以当国民党在大陆全面溃败退守台湾后,没有丝毫的犹豫就交出了手中的权利。

因为他知道,仅他一人是无法与蒋介石掰手腕的,如果他继续霸着一把手的位置,等待他的一定是被“清算”的结局,不管他是否曾经为老蒋立下多少汗马功劳。

而也正是陈诚的这种识趣,让他的结局与前两位台湾主席截然不同,他依旧是蒋介石的心腹,依旧是国民党的中流砥柱。

1949年,国民党在蒋介石的带领下,正式退守台湾,自此两岸开始了长达75年的对峙。

蒋介石也如走前所说的那样,死无葬身之所!

相关内容

原创 ...
掼蛋那可是智力和策略的较量呢。在牌桌上,炸弹用得好不好常常能决定胜...
2025-08-19 00:34:37
原创 ...
1975年1月,蒋介石在临终之际,邀请伟人访问宝岛,想要完成多年来...
2025-08-19 00:33:44
原创 ...
高句(gōu)丽(lí)是存在于公元前1世纪至公元7世纪的中国古代...
2025-08-19 00:33:29
原创 ...
在夺位的巨大风浪中,忽必烈凭借强大的武力成功击败了阿里不哥和联军,...
2025-08-19 00:33:27
原创 ...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出于国共合作抗战的需要,中央同意将南方八...
2025-08-19 00:33:19
原创 ...
前言 他们,曾是一个泥腿子、一个莽夫和一个毛头小子。 然而,就是...
2025-08-19 00:33:13
原创 ...
战国时代,绵延两百五十余年,群雄并起,齐、楚、燕、韩、赵、魏、秦,...
2025-08-19 00:32:52
原创 ...
今天要向大家介绍的是:元朝末年的政治家与军事家脱脱。他后人称为元朝...
2025-08-19 00:32:44

热门资讯

绿茵场上秀球技!2025“双鲸... 2025年“双鲸杯”文旅户外节如火如荼地开展,济南F90足球俱乐部携手20多个家庭,共同参与了一场别...
原创 埃... 文|史记新说 编辑|史记新说 引言 伊斯兰教是世界上三大主要宗教之一,而埃塞俄比亚则是非洲大陆上一个...
原创 美...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美国采取了多管齐下的策略,对前苏联进行全方位的经济、军事和文化打压,使其分崩离析...
原创 打... 20世纪60年代末期,伦敦正米字旗老爷们得到一条消息,魂儿都差点要吓没。 北爱尔兰有一群乱臣贼子,三...
原创 亚... 上篇文章说完了历史上的传奇人物亚历山大大帝——的妈妈奥林匹亚斯,这篇文里亚欧君再来跟大家聊聊亚历山的...
原创 7... 一、辉煌过去和屈辱的百年 中国在5000多年的文明史上,有4000多年处于世界第一经济体的巅峰地位。...
原创 刺... 1937年,毛主席在陕北接见了一位非常特别的人,他可以说是当时国民党的“头号通缉犯”。 从1929年...
原创 中... 文?喵喵酱 编辑? 一只侦查喵 现在有不少网友高喊 “如果中俄结盟,一定能对付美西方霸权” 的漂亮口...
原创 原... 列宁在去世之前,发现苏联机关集权现象严重,可是让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他所看到的不过是冰山一角。在列宁...
原创 实... 当“朝鲜敢死队”来到“韩国青瓦台”,双方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朴正熙与死神的擦肩而过,同胞兄弟的反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