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刺蒋失败后,百变杀手华克之投奔延安,毛主席:你绝不能留在这里
创始人
2025-08-19 05:32:57
0

1937年,毛主席在陕北接见了一位非常特别的人,他可以说是当时国民党的“头号通缉犯”

从1929年到1937年,这个人三次刺杀蒋介石,虽然结果都以失败告终,但却成为了蒋介石恨之入骨,也十分惧怕的人。

他就是华克之,而他这时候来到陕北,是希望得到我党的帮助。

对于华克之,毛主席是有所了解的,华克之是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的坚定捍卫者,也同样是国民党之中最接纳共产党人的左派人士,是一个真正的革命者。

但面对华克之的请求,毛主席稍加沉思便表示拒绝,说他不能留在延安。

这是为何?毛主席为何面对救国志士的求救表示拒绝?华克之之后的结局又是如何?

1902年,华克之出生在江苏宝应的一个书香世家,虽然家庭算不上大富大贵,但他从小就饱读诗书,聪慧过人。

在父亲和师友的影响下,华克之在安宜高小念书时,就对孙中山先生的民主革命学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到了江苏省第一中学读二年级时,他更是以“三民主义信徒”自居,还加入了尚在地下的国民党。

那时的他,年轻热血,对未来充满了憧憬,坚信孙中山先生的理念能够拯救中国于水火之中。

1919年,17岁的华克之被保送入金陵大学,他积极投身于爱国学生运动,凭借着出色的领导能力,成为了南京市学联的负责人之一。

大学毕业后,华克之面临众多选择,无论是从商还是出国留洋,都能让他拥有一个安稳富足的未来,然而,他却毅然选择了从政

后来凭借着出色的能力和才华,华克之在 21 岁时就担任了国民党南京市党部青年部长,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

他积极投身于革命事业,与共产党人宛希俨、萧楚女、曹壮父等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共同为实现革命理想而努力。

然而,他万万没想到,蒋介石的一场反革命政变,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悍然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将革命的火种无情扑灭。

华克之亲眼目睹了昔日的战友们倒在血泊之中,甚至就连自己也险些惨遭毒手。

他怎么也想不到,曾经高喊着革命口号的蒋介石,竟会背叛革命,成为人民的公敌。

此时的华克之,彻底认清了蒋介石的真面目,他愤然发誓,要与这个国民党叛徒不共戴天。

蒋介石得知华克之的态度后,派人多次游说,试图拉拢他,承诺给他高官厚禄,只要他愿意归顺。

然而,华克之丝毫不为所动,他严词拒绝了蒋介石的拉拢,坚定地站在了反蒋的立场上。

这下可彻底激怒了蒋介石,他多次下令逮捕华克之,将其投入监狱,试图用残酷的刑罚迫使他屈服。

然而,华克之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信念,无论遭受多大的痛苦和折磨,他都没有向蒋介石低头。

幸好,华克之在国民党内有一些朋友,他们深知华克之的为人和理想,不忍心看到他就这样被蒋介石迫害。

于是,他们四处奔走,多方营救,甚至搬出了国民党多位元老。在他们的努力下,华克之最终得以脱险。

出狱后的华克之,并没有被敌人的威胁和折磨吓倒,反而更加坚定了反蒋的决心。

此后,华克之为了躲避蒋介石的迫害,离开了生活十年的南京,辗转来到上海。

在上海,他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都是孙中山先生的忠实信徒,对蒋介石的独裁统治深感不满。

他们经常聚在一起,讨论时局,斥责蒋介石的种种行径,共同寻求反蒋的办法。

1933 年,李济深和十九路军在福建成立了抗日反蒋的人民革命政府,宣布停止内战,共同抗日。

这个消息让华克之看到了希望,他应王亚樵和李怀诚的邀请,前往福建与李济深见面。

两人一见如故,李济深十分欣赏华克之的才华和见识,将其留在福建任其要职,而在这期间,华克之通过自己的关系,对福建政府进行了深入调查。

他发现,蒋介石为了瓦解这个新生的革命政府,不择手段地收买了十九路军的许多军官和将领,企图从内部将其破坏。

华克之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他立刻向李济深建议,撤换那些被蒋介石收买的人员,加强与红军的合作,共同对抗蒋介石。

然而,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李济深虽然有心抗日反蒋,但他手中并没有实际的军权,掌握军权的蔡廷锴军长深受亲蒋派的影响,态度犹豫不决。

同时,各省除了少数支持十九路军的力量外,大多数都表示反对,甚至采取敌对行动。

而当时我党在王明的影响下,对十九路军也存在疑虑,态度并不积极。

在蒋介石的里应外合攻势下,这个新成立的人民政府仅仅存在了 3 个月,就遭到了颠覆,而华克之带着遗憾和失望,经香港回到了上海。

福建人民政府的失败,让他深刻认识到,蒋介石的根基已经十分牢固,单纯依靠反蒋力量的联合,很难推翻他的统治。

经过深思熟虑,华克之和他的朋友们决定采取一种更为激进的方式 —— 刺杀蒋介石。

而刺杀蒋介石绝非易事,必须制定周密的计划,寻找合适的时机。

为了获取蒋介石的行踪和活动规律,他和王亚樵等人四处搜集情报,密切关注蒋介石的一举一动。

他们发现,蒋介石经常出席各种重要会议和活动,而这些场合往往戒备森严,想要接近他并实施刺杀难度极大。

经过一番讨论,他们决定在南京成立一个通讯社,以此作为刺蒋行动的掩护。

1934年,“南京晨光通讯社”在南京正式成立,华克之化名胡云卿,担任通讯社社长。

身份也巧妙地伪装成一位出手阔绰的华侨富商,四处结交权贵,为刺蒋行动收集情报。

他的大学同学张玉华担任总务兼编辑部主任、以及采访主任贺坡光和记者孙凤鸣,共同组成了这个秘密行动小组。

表面上,晨光通讯社是一个普通的新闻机构,致力于报道各类新闻事件;实际上,它却是华克之等人刺蒋的秘密据点。

在成立后的一年多时间里,晨光通讯社的成员们利用记者的身份,积极活动于南京的各个角落,广泛结交各界人士,努力打探蒋介石的行踪。

他们多次策划刺蒋行动,但由于蒋介石的戒备森严,始终无法找到合适的机会。

然而,他们并没有放弃,而是一直在等待一个绝佳的时机,终于,机会来了。

1935 年 11 月 1 日,国民党四届六中全会将在南京召开,这是一次国民党内部的重要会议,蒋介石、汪精卫等众多国民党高层都会出席。

华克之敏锐地意识到,这将是一个绝佳的刺杀机会。并且为了确保行动的成功,他亲自担任刺杀行动的总指挥,进行了周密的部署。

他让孙凤鸣扮成记者,利用采访的机会进入会场。而为了让孙凤鸣顺利进入会场,贺坡光动用了各种关系,为他办理了 “特别记者证”。

张玉华则乔装改扮,取来了一直藏在朋友家的左轮手枪,这把手枪小巧玲珑,便于隐藏,是执行刺杀任务的绝佳武器。

但在如此重要的场合行刺,稍有不慎就会功亏一篑,甚至危及生命。因此,每一个细节都必须做到万无一失。

六中全会的前一天晚上,华克之等人将通讯社的家具、办公用品拉走搬空,往来信件也统统焚毁,销毁了一切可能暴露身份的线索。

随后,华克之在空荡荡的通讯社里摆上酒菜,为孙凤鸣壮行,而孙凤鸣端起酒杯一饮而尽,含泪说道:

“我孙凤鸣能与大家共谋为国锄奸,是我一生幸事!只愿明日将那蒋贼拉下黄泉,我也死能瞑目了!希望各位好好珍重!”

贺坡光和张玉华也纷纷前来给孙凤鸣敬酒,他们的眼中闪烁着泪光,虽然嘴上说着办完大事一起去香港给王亚樵报捷,但每个人心中都清楚,孙凤鸣这一去,很可能有去无回。

开会当天,孙凤鸣早早地来到了现场,混在记者群中,等待着蒋介石的出现。而按照惯例,会在会议结束后,主要参会人员将在会堂外进行合影留念。

只见大部分官员都按照工作人员的要求在各自的位置或坐或站,中间的一把椅子却始终空着。

那是留给蒋介石的,可蒋介石却迟迟没有出现,众人开始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汪精卫见这样等下去不是办法,作为国民党的二号人物,他决定亲自到里面去请蒋介石。

可蒋介石却不知为何,始终不愿露面。汪精卫无奈,只能回到合影现场,坐在了原本属于蒋介石的位置上,与其他委员们一起合影。

孙凤鸣心中一紧,他知道,如果蒋介石不出现,这次刺杀计划就可能泡汤。

但他并没有慌乱,而是迅速做出了决定。既然蒋介石不出现,那就将目标转向汪精卫。

汪精卫也是国民党的重要人物,他的卖国行径同样令人痛恨。如果能刺杀汪精卫,也能给蒋介石一个沉重的打击。

于是,当汪精卫坐到中间,和众人合影完毕,准备起身离开时,孙凤鸣突然从记者群中冲了出来,掏出怀中的左轮手枪,对准汪精卫连开三枪。

汪精卫听到枪声,下意识地想要躲避,但还是被击中了面部、手臂和背部,他倒在血泊之中,会场顿时一片混乱。

汪精卫怎么也没想到,原本属于蒋介石的“死亡套餐”,会意外地落到自己头上。

周围的人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惊呆了,几秒钟后,会场顿时乱成了一锅粥。

国民党大佬们吓得脸色苍白,四处逃窜,有的躲在桌子底下,有的拼命往门口挤,完全没有了平时的威严。

记者们也吓得不知所措,纷纷扔掉手中的相机,四处寻找掩护。现场哭声、喊声、尖叫声交织在一起。

站在汪精卫旁边的张继,反应迅速,他不顾自身安危,急奔至刺客身后,将孙凤鸣拦腰抱住。

张学良也一个箭步跃上前去,猛踢一脚,将孙凤鸣手中的手枪踢落。

汪精卫的卫士这时才反应过来,慌忙开枪还击,孙凤鸣胸肺连中两弹,倒在了血泊之中。

而蒋介石在楼里听到枪声后,带着副官匆匆赶来,看到汪精卫躺在血泊中,他的脸色瞬间变得铁青,心中暗自庆幸自己没有出去合影。

他深知,这次刺杀行动很可能是针对自己的,只是因为自己没有出现,汪精卫才成了替罪羊。

汪精卫的妻子陈璧君听到消息后,急忙赶来,看到丈夫受伤,她悲痛欲绝,声泪俱下地质问蒋介石:“你不要汪先生干,汪先生就不干,你为什么下此毒手?”

蒋介石被问得哑口无言,百口莫辩,他知道,这次自己恐怕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

孙凤鸣被击倒后,特务们迅速从他身上搜出了一张新闻记者证,上面显示他是晨光通讯社的记者。

军统特务们顺藤摸瓜,很快就查封了晨光通讯社,并开始大肆抓捕与通讯社有来往的人。

一时间,南京全城戒严,许多无辜的人也被牵连入狱,遭受了非人的折磨。

华克之得知刺杀行动失败的消息后,心中悲痛万分,但他知道,现在不是悲伤的时候,必须尽快逃离南京,否则一旦被抓住,必死无疑。

在朋友的帮助下,他乔装打扮,趁着夜色,巧妙地避开了国民党特务的重重封锁,成功地逃离了南京,辗转来到了上海。

这次刺杀行动虽然失败了,但却在国民党内部引起了轩然大波,也让蒋介石意识到,自己的统治并非坚如磐石,随时都可能面临危险。

而华克之,虽然暂时逃脱了追捕,但他的名字却被蒋介石牢牢记住,成为了蒋介石眼中的眼中钉、肉中刺,一场更为激烈的较量,或许才刚刚开始 。

他意识到,单纯依靠个人的力量和小集团的行动,根本无法推翻蒋介石的统治,更无法实现拯救国家和民族的理想。

他需要“帮手”,而华克之早就听闻,在延安,共产党人的革命信念,也只有共产党才能带领中国人民走出困境。

于是,在1937年5月,华克之在中共华南地方组织的帮助下,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来到了延安。

当他走进毛主席的窑洞时,心中既紧张又激动。毛主席亲切地招呼他坐下,微笑着询问他的经历和想法。

华克之坦诚地讲述了自己的过去,包括刺杀蒋介石的行动以及失败后的反思。

他表示,自己已经认识到个人力量的局限,希望能够加入中国共产党,投身到革命队伍中。

同时,他还提出希望能够留在延安,进入抗大或者陕北公学学习,深入了解党的理论和方针政策。

毛主席静静地听着,不时地点头,眼神中透露出对这位年轻人的赞赏,但在听完后,毛主席并没有直接回应华克之入党的请求,而是语重心长地说。

“华克之同志,我能理解你想要杀蒋介石的心情,你们都是有血性的爱国青年。但是,我们不主张搞暗杀,杀了蒋介石,还有张介石、李介石,这并不能真正解决中国革命的问题。你能认识到这一点,很好。”

接着,毛主席又语重心长地说:“你是国民党的头号通缉犯,倘若你留在延安,一旦消息走漏,蒋介石必定会大做文章,这会给我们带来极大的被动,甚至可能影响到国共合作抗日的大局。”

毛主席的分析高瞻远瞩,让华克之恍然大悟。他意识到,自己之前只考虑到了个人的愿望,却没有从大局出发。

最后,毛主席给华克之安排了新的任务——回到华南,协助抗战。

华克之没有丝毫犹豫,当即立誓:“党有差遣,克之生死从之,一无选择,万死不辞。”

离开延安后,华克之回到华南,在潘汉年的直接领导下,开始了新的革命工作。

他出入豪门、穿行陋巷,假扮过商贩、记者、教授、中将等十几种身份,周旋于日、美、英和汪伪、国民党高层人士之间。

他凭借着敏锐的洞察力和出色的交际能力,收集了大量重要的情报,为党中央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除了收集情报,华克之还积极参与营救被捕同志的行动,救出了不少被抓的我党同志。

1945 年,抗战胜利后,上海局势十分混乱。华克之得知日本海军陆战队的少将冈田负责保管一批日军封存的军火,国民党部队还未接收。

他深知这批军火对于新四军的重要性,于是决定想办法将其弄到手。华克之找到老朋友郑德与商议,两人决定给冈田演一出好戏。

华克之扮成国军中将,由郑德与引荐,与冈田进行谈判。他巧妙地利用冈田急于寻找退路的心理,对他作出承诺,只要交出军火,就可以优待他,并给他一定好处。

冈田果然上了当,先是交出了整整五辆卡车、多达 540 箱的 TNT 炸药。过了几天,他还将自己私藏的 194 挺崭新机枪也交了出来。

在华克之等人的精心安排下,这些军火顺利地送到了苏北新四军军部,极大地增强了新四军的战斗力。

当新四军首长看到如此多的军火时,高兴极了,特意给华克之写了一封感谢信 。

而随着抗日战争的胜利,国内局势发生了巨大变化,国共两党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

华克之所在的情报小组,需要密切关注国民党的一举一动,为党中央提供准确的情报,以便做出正确的决策。

他利用自己在国民党内部的一些关系,成功地打入了国民党的高层圈子。

在那里,他结识了许多国民党的重要人物,通过与他们的交往,获取了大量关于国民党内战计划和军事部署的重要情报。

这些情报对于党中央了解国民党的意图,制定应对策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之后,国民党在战场上连连失败,最终蒋介石带人逃亡台湾,华克之虽说没有亲手杀掉蒋介石,却也亲眼看着他的落败。

华克之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爱国精神,什么是为了理想和信念而奋斗不息

1998年,华克之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

他的离去,让人们深感悲痛,但他的精神却永远留在

相关内容

手持这份地图,解锁成高子镇...
想趁着闲暇时间到乡村走走, 既逛得自在又吃得地道? 香坊区成高子镇...
2025-08-20 08:49:15
安徽旅游攻略必去景点推荐,...
家人们,如果你正愁假期不知道带娃去哪儿玩,那黄山绝对是个宝藏目的地...
2025-08-20 08:49:01
广东阳江 开渔季的变与不变...
本报记者 姜晓丹 8月17日,广东阳江海陵岛闸坡渔港,开渔后捕获...
2025-08-20 08:47:05
一家人去四川6日游攻略推荐...
家人们,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想带着父母出去旅游,让他们...
2025-08-20 08:45:26
丽水室内淘气堡
周末带娃去哪儿?对于丽水的家长来说,室内淘气堡可能是最省心的选择。...
2025-08-20 08:44:44
WTT欧洲大满贯瑞典站:梁...
8月19日,WTT欧洲大满贯瑞典站男单1/16决赛,梁靖崑0-3不...
2025-08-20 08:41:57
苏州的宝子赶紧冲,只要69...
苏州的宝子赶紧冲,只要69就可以来体验2小时的贵族运动啦‼️约上闺...
2025-08-20 08:40:55
原创 ...
秦桧是历史上有名的大奸臣,每个人在了解了那段历史以后,不痛恨秦桧的...
2025-08-20 08:33:57
原创 ...
提到秦始皇,很多人都以为秦始皇嬴政自然是姓嬴,而在《淮南子》中讲“...
2025-08-20 08:33:53

热门资讯

原创 清... 百余年前,照相术从西方传入中国。 镜头记录下的,是这个古国一步步蜕变的瞬间。 茶馆街市,洋务工厂,还...
原创 淮... 原华东野战军6纵司令部作战科长恽前程,回忆淮海战役追歼黄百韬: “黄百韬对运河上唯一的这座铁路桥实行...
原创 武... “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此诗是武则天登基第二年所作。 在我国封建社会的两千多年的时间,权力一直都...
原创 他... 266年2月,魏主曹奂被迫将皇位禅让给权臣司马炎,至此曹魏四十五年的统治彻底画上句号。见证这场受禅仪...
原创 《... 看完《唐探1900》,毋庸置疑,《唐探,1900》凭借对家国天下大格局的演绎实现了华丽升维,其中白氏...
原创 混... 导读: 程知节,本名咬金,字义贞,济州东阿人,是有史可查的初唐名将。最先关注到程咬金这一人物,是在阅...
原创 秦... 秦始皇第一个统一中国的皇帝,他的陵墓在西安城东30公里处。1974年2月,当地农民在秦始皇陵东侧1....
比亚迪赛车场焕新启幕 以“全民... 8月14日,比亚迪赛车场正式开门迎客,其秉持的“全民赛道,全场好玩”理念颠覆传统赛车场运营模式。此次...
青岛杯花样滑冰冠军杯赛开赛 近... 选手风采。(来源:青岛市体育局) 信网8月20日讯8月17日,2025青岛时尚体育消费季“青岛杯”...
原创 人... 关于人死后的七天是否会回家看望,这个问题涉及到丧葬文化中的“头七”传统。为了理解为何在人死后有一个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