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粟裕被授予大将军衔,很多人为他打抱不平,认为粟裕应该位列十大元帅行列,同时,在十大元帅中,也有陈毅元帅、聂帅、叶帅三人被质疑不够资格。
可以看见,大家对55年的大授衔或多或少持有不同的看法。
那么,粟裕大将为什么就不能被评为元帅,元帅的评定标准究竟是什么呢?
说起粟裕大将,大家都会迅速想起他的丰功绩伟。
在黄桥决战中,新四军副指挥粟裕与陈毅指挥7000余名新四军,歼敌1.1万,一举打开华中抗战新局面。
“皖南事变”后,粟裕升任新四军第一师师长,在苏中地区“七保三仓”,“五保丰利”。
在高邮等战役中,粟裕升任华中军区的副司令员,歼敌2万余人。
【在孟良崮战役中进行指挥的粟裕大将】
其后,粟裕不断再发战神威风,在苏中战役中七战七捷,在孟良崮战役中击毙老蒋心腹张灵甫,在淮海战役中更是创造了60万打下80万的军事奇迹。
对于粟裕的战功,就连伟人曾经都多次忍不住夸耀,伟人曾对外国友人说粟裕在淮海战役上要算第一功,还评价粟裕“指挥正确、灵活又勇敢,能取得伟大胜利”。
【解放战争时期,粟裕大将与陈毅元帅的合影】
陈毅元帅评价他:打仗奇,越打越妙。
刘伯承元帅也毫不吝啬地表示,粟裕就是我军最优秀的将领。
那么,建立如此赫赫战功的粟裕为什么就不能位列元帅行列呢?
彭总在《军衔评定报告》中,所提到的元帅评定标准,或许可以为大家答疑解惑。
彭老总在其中提到,被授予元帅军衔的人要满足4个条件。
分别是看在军队服务的经历和对革命事业的贡献、现任职务、政治品质还有自身的业务能力。
也就是要看资历、战功、威望等方面的综合表现。
【1972年,在军事科学院的粟裕大将】
如果把我军历史分为红军时期、抗日战争以及解放战争三个时期来看的话,粟裕确实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功勋卓著。
但是粟裕在整个红军时期,表现的非常平平无奇,他没有像跟他同龄的林帅一样,迅速跃升到红军的核心位置,也没有像贺龙元帅那样一个人拉起一支队伍,而且也没有参加过红军艰难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粟裕大将的资历跟其他元帅相比,显得有些逊色。
同时,在授衔前,粟裕大将是总参谋长职务,不符合当时授衔元帅的职务要求。
而被质疑的陈毅元帅,在红军时期协助朱总,保留了红军的“火种”。
他促进了井冈山会师,为井冈山的革命根据地发展与巩固做下了历史贡献,所以他也曾与伟人、朱老总并列“井冈山三大巨头”。
叶帅虽然被质疑没上过战场,不应该授予元帅,但他多次拯救我党、我军于危及时刻,伟人说他是我军我党的“救星”,就已经可以看出他的贡献之大。
而聂帅,在红军中多次指挥我军瓦解敌方的围剿,长征途中,是他掩护红军主力转移,在抗日战争中,也是他促就了平型关大捷,打败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解放战争中,也是经他努力,促进北平的和平解放。
他是有资历、有战功、有威望。
所以,十大元帅都是名副其实,粟裕大将也是永远备受人钦佩的战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