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这个姓氏人口差不多1亿,却几千年来极少出现皇帝,是什么原因?
创始人
2025-08-18 09:06:31
0

你可以不知道中国古代有多少皇帝,但你身边肯定有姓张的朋友。但是奇怪的是,作为大姓的张姓中,却极少出现皇帝。

这是为什么呢?这到底是偶然现象还是某种历史巧合?

1670年前确实有个张姓皇帝

根据曾经人口普查的结果,张姓人口有9575.08万,仅次于王姓和李姓。

但是,令人纳闷的是,张姓在我国历史上存在感非常强,但却极少见张姓的皇帝。

我们一说起封建王朝的皇帝,首先想到的都是嬴政、刘邦、朱元璋、赵匡胤、李渊、杨坚等。

要说起一个张姓皇帝,很多人会一头雾水。

那么真的没有这个姓的皇帝吗?这说法也不完全对。

毕竟明末著名起义军领袖张献忠曾经在四川建立过一个大西国,他自称为皇帝。

但是这毕竟算不上正儿八经的政权,历代史学家也不把他列入皇帝世系表中。

明末枭雄张士诚曾建立大周政权,还定了一个天佑的年号,铸造了自己的货币。

但他最后的结果是“身死国灭”。

北宋末年,还有一个河北人曾经登基称帝,他就是伪楚皇帝张邦昌。

但他是在金朝的扶持下称帝,而且称帝时还要向北磕头。

这说明楚国只是依附于金朝的傀儡政权,并不具备独立性。

1215年时,还有一个东北人张致。他拥兵自立,自称汉兴皇帝,建年号兴隆(兴龙)。但第二年,他就被蒙古军队打败。

噢,对了,还有一个民间百姓推崇的“皇帝”姓张。他就是大名鼎鼎的玉皇大帝张百忍。

但是,他只是传说中的人物。在民间故事中口口相传,没人真见过他长啥样。

历史上曾经正式建国而且皇帝姓张的政权,有且只有一个,那就是十六国时代的前凉。

前凉基业的开创者叫张轨,是西晋时的凉州刺史。

西北的张家是世家大族。在内外纷乱、西晋政权分崩离析时,张家人割据西北,保境安民,保住了一方太平。

张轨广纳人才,大建姑蔑城(今甘肃省武威市),作为自己的统治中心。

不过,早期的前凉臣服于西晋,用的还是西晋皇帝年号。

所以,这最多算割据政权,不是独立王国。

一直到第七代的张祚上位后,他自称为凉公(后又改凉王),在公元354年称帝并改年号为和平。

但是,张祚正式称帝并用自己的年号,只有1年时间。

所以,这个皇帝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而且,前凉政权在中国历史上的存在感并不强,所以这个张姓皇帝就像一个“小透明”。

那么,人口众多的张姓人,为什么在中国的皇帝群体中存在感这么低呢?

历经三次人口大迁移

我们先来看张姓的源流。

现在一般认为,张姓的主要源流有两个。

一个是黄帝有个孙子叫张挥(传说中的弓箭的发明人),他是张氏先祖之一。一个来自东周时期的晋国大夫解张,此人字张侯。后代以字为姓,所以有了张姓。

另外,还有一部分张姓是少数民族和其他姓氏的改姓。

比如说曹魏名将张辽(山西朔州人)的祖先本姓聂,是西汉的山西名人聂壹的后代,为了躲避仇敌才改姓。

总之,张姓最早的定居地是河北和山西,后来散居各地,成为大姓。

秦汉之际人口大迁移,张姓随着政权流动,开始向南北方四散定居。

一部分人进入四川,一部分人在西北定居,还有的渡过了长江,来到了江南。

在之后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因为战乱等因素影响,张姓开始向西北和东南迁徙。

唐宋时期,张姓向西南偏远地区发展。

我们从古代张姓名人的籍贯中就能看到这种变化。

比如西汉早期的张良、张耳、张苍和东汉的张仲景都是河南人,而汉武帝时的张骞、张汤和稍晚的张安世则都是陕西人。盛唐时代的名相张九龄则是广东人,恰好说明了唐宋时期的人口迁徙。

大家注意这三个重要的时间节点。

秦汉和魏晋南北朝时正是天下大乱、政权更迭频繁的时期,这时,真正称王称帝的人,大都是积蓄了大批力量的世家大族或者在地方很有根基的集团(比如沛县的刘邦集团)。

换言之,外来的力量很难再撼动本地势力,是非常难成为皇帝的。

举例来说,决定了隋朝(杨氏)和唐朝(李氏)基础盘的力量都是关陇集团的成员。关陇集团的大姓中,恰好没有张氏。

唐宋时期(包括五代十国)的主要政权皇帝大都来自北方,政权争夺的焦点,围绕的是河北、山西和山东等地。而此时的张姓在向南迁移。

所以,张氏外迁的几个时间点,恰好错过了称王称帝的机会。

张氏人口多,分布范围广,但是在迁移过程中也容易出现一个新问题。

那就是因为人口流动性太大,缺乏了在一个地区深耕发展的累积。

反观后来建立隋朝的杨氏和建立唐朝的李氏,靠的都是几代人在一个地区的长期经营。张姓恰恰缺乏这一点。

不断向外迁移过程中,张家人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力和新鲜的知识。他们像种子一样播撒到各地,为很多地方的经济文化开发做出了贡献。

所以,不难理解,后世的很多文学家、医学家和美术家都姓张,这现象并不令人意外。

“百忍传家”的家风

再有一个原因就是,张氏最早的名人,比如张仪、张耳、张良都是综合素质很强的谋臣,并没有称霸、自立一方的野心。

纵横家张仪靠舌头吃饭,混迹山东六国。张良是“汉初三杰”之一,关键时刻功成身退,避免被杀危机。张耳早逝,他儿子张敖对刘邦忠心耿耿,毫无二心。

这样的文化风格,对后世的张家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所以,在后世我们总能看到,辅佐皇帝成大事的名臣中,总能看到张家人。有的人甚至是一个朝代最优秀的政治家。

比如说西晋名臣张华、辅佐石勒建立后赵功业的张宾、岭南著名政治家张九龄。

还有唐朝的“大手笔”张说、明朝最优秀的内阁首辅张居正、清朝三朝元老张廷玉、晚清洋务派代表张之洞等。

而且,在张家家风中,讲求的是“百忍传家”,具体来说就是忍耐和宽容。这就造就了很多地方的张氏大家族温厚、宽和的特点。

我们不妨想想,张仪早年“出道”时因为被冤枉偷窃挨打,后来经过磨炼、隐忍成就了大事。

张耳的儿子张敖在刘邦行为无礼,连门客都看不下去时,依然秉持礼节招待,靠的也是忍耐。

张良能在汉初复杂的政治环境中全身而退,这背后还是一个“忍”字。

“忍”字背后的精神含义是懂退让、知礼节、坚韧不拔。

另外,从概率和数据的角度来说,张姓皇帝在我国历史上极少的事情,其实一点不奇怪。

不信你琢磨琢磨,历史上的王姓皇帝也没几个。大家能想到的就是篡汉建立新朝的王莽。

剩下的前蜀王建、闽国王审知不过是小王国的皇帝,在历史上的存在感根本不强。

而同为前十位大姓的黄、周、胡也不见有什么著名皇帝。

而现在人数才不到20万的元姓,却诞生了不少皇帝,西魏、东魏和北魏的不少皇帝都姓元。

现在人口才300多万的孟姓,人数还不到张姓的一个零头,但是依然出现了两位皇帝孟知祥和孟昶(后蜀皇帝)。

所以,自皇帝概念诞生的秦朝开始,一直到清朝灭亡,期间也不过2100多年时间,期间真正称帝的人毕竟是极少数。

这种小概率事件未必就会出现在某大姓身上。

从这个角度理解,是不是极少见张姓皇帝这件事,就不那么令人意外了?

后记

任何一个姓氏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经过了杂糅、演变。张姓诞生至今已经经历了几千年,现在的张姓遍布全国各地,成了举足轻重的大姓。

了解姓氏背后的源流和迁徙过程,也是一种很好的追溯家族历史甚至是回顾中国古代历史的过程。这也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情。

相关内容

原创 ...
一.忠以为国,复兴越国 春秋末年,范蠡任越国宰相,与越王勾践二十年...
2025-08-18 04:33:38
原创 ...
世人皆知谋士诸葛亮有言:“志存当高远。”在动乱的年代里,不少热血男...
2025-08-18 04:33:23
原创 ...
日本的明治维新是一个重要的历史转折点,它彻底改变了日本的命运,将这...
2025-08-18 04:33:14
原创 ...
在历史的长河中,每一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政治格局与人物命运,而清朝雍...
2025-08-18 04:32:59
原创 ...
它是 整个秦始皇兵马俑中等级最高的一位高级军吏俑, 又被称为将军俑...
2025-08-18 04:32:39
原创 ...
【历史刘老师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在昨天的文章中,我们讲述...
2025-08-18 04:32:38
原创 ...
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战役和故事,而其中的一段经典战例就是...
2025-08-18 04:32:37
以史为鉴,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健全有效防...
2025-08-18 04:32:37
原创 ...
元朝末年,天怒人怨,元朝贵胄只知道享乐,底层官吏不遗余力地搜刮民脂...
2025-08-18 04:32:31

热门资讯

全民赛道集结!比亚迪全地形赛车... 8月14日,比亚迪郑州全地形赛车场正式开业。作为国内首批新能源汽车专属全地形赛车场,以“全民赛道、全...
原创 关... 关羽与张飞都是三国中的“万人敌”,两人的战绩也是令人赞叹!关羽温酒斩华雄,斩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
原创 唐... 在隋朝末年的时候,很多的地方势力都纷纷起义,而当时的李渊也建立了唐朝,而且手底下有着不少的精兵强将,...
原创 为... 清朝在康熙一朝储位争夺激烈,主要和康熙生的儿子多有很大关系。康熙帝一辈子生了三十多个儿子,存活下来的...
原创 他... 1955年,新中国首次实行军衔制,根据资历、功劳、时任职务等多个因素综合评定,给出一份让大多数人都满...
原创 日... 徐福,一个秦朝时期的著名方士,一直以来都承载着一个神秘而传奇的故事。据史书记载,他出生于秦朝的齐地琅...
原创 福... 嘿,各位历史爱好者们,今儿咱们得聊聊一个挺有意思的话题——清朝修撰的 《明史》 。这可不是随便写写的...
原创 岳... 中国历史是一部战争史,记录了五千年来无数场大小战役,塑造了许多杰出的将领。其中,岳飞是南宋最杰出的将...
原创 毛... 标题:毛主席指示他回海军任政委,他考虑再三:难完成重托,恳请任副职 引言: 1972年,一纸调令震动...
原创 李... 关于李自成和崇祯皇帝的一段历史揭示了动荡年代中权谋与命运的交织。有一种说法流传甚广,据称在京城危急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