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解放战争的局势已经非常明朗了,而我军将会是最后的胜利者也是板上钉钉的事情,四大野战军也在进行对穷寇的最后歼灭行动,9月7日来自中央的电报分别派发到了刘伯承,贺龙的手里,意思是让他们立刻赶往北京有急事,可前线的战斗还在继续,中央为啥要这么着急的调两位司令回北京呢?
对外公开的原因是说让两位司令回北京参加开国大典,让他们一起见证这伟大的时刻,但实际上真正的理由也就只有这两位将军心里最清楚。这次不仅是观礼的原因,最大的原因还是有关西北的战斗,毛主席想要与他们当面商谈。
五天后,在两位司令准备赶往北京时,毛主席就又给二野发去了电报,对之前他们提出的川黔作战计划给予了批示:对于白崇禧以及西南地区的敌人,我军应该采取大迂回的策略,穿插到敌后,先将他们包围后,再对其进行攻打。
二野在接到这个指示后,立刻展开了行动,向着大西南方面行进,不过盘踞在大西南的敌人数量还是比较多的,将近90多万人。当时二野能够调动的只有两个兵团也不过20多万人,再加上中原的地方部队,总数也就30万左右,与敌人相比可是相差比较大的。
军委也考虑到了这一方面,觉得二野想要顺利将大西南解放,就必须给其配备些军事力量,然后就给一野与四野下达命令,让他们将就近可用的部队全部调给二野来用。这样下来二野的总兵力就达到了六十多万人。
七月邓小平因为身体原因已经先一步回到北京休养,而后刘伯承以及贺龙也都赶到了北平,然后这三位首长就在一起商量有关解放大西南的事情。
当时刘伯承是二野的司令,而贺龙则在西北军区担任司令员,如果仔细论的话,可以看出贺龙的职位要比刘伯承高一些,因为西北军区可是统领西北地区,同时也是野战军的上级。在解放战争进入中期时,各大军区以及野战军的司令都是由一个人来担任,这也是为了方便指挥作战,不会有分歧的情况出现。
然而西北地区是比较特殊的,1947年3月胡宗南对延安发起进攻,彭老总就被任命西北军的指挥,然后他就兼任着西北野战军的司令,不过西野的主力部队之前是从贺龙领导的晋绥军区调出去的部队,所以在西北现场上,就形成了彭老总在前线指挥作战,后方则是贺龙负责。
1947年7月,为了能够将西北地区武装力量与后方建设进行统一管理,军委就将晋绥军区与陕甘宁的联防军一起合并了,而后就成立了联防军区,贺龙就是这个军区的司令。1949年2月在全军进行统一改编后,联防军区也就正式更名为西北军区,而西北野战军也就成为了一野,由彭德怀担任司令员并兼任着政委。
虽然西北军区虽不是野战军的军事主官来当地,可是彭老总在党内的地位又是比较高的,不仅是军委的副主席,政治委员还在解放军中当副总司令,这让他们的行政关系有些尴尬。对此军委也考虑到了,所以在二野到大西北作战的同时,还让一野的部分部队进行支援。
不过这次领兵的却是贺龙,主要是因为他的四川比较熟悉,尤其是国军的部队,而且他的名气也比较大,用他的名字来统领这支部队,更容易让敌人分不清状况,而军委这样的做法可以说是大有深意,不仅能够将西北军区同一野的合并问题解决掉,还让贺老总有了带兵打仗的机会,甚至还让敌人分不清我军的真实目的,所以在我军进攻四川后,这里的敌人直接陷入混乱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