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上,李鸿章是一个非常典型且有争议的人物。
太平天国运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等中国近代重大历史事件中都有他的身影。
可惜他没有青史留名,反而因贪生怕死、力主求和、代表中方签下一个又一个不平等条约,而被后人指责唾弃,成为国人眼中的“懦夫”、“卖国贼”。
李鸿章曾评价日本“贫而多贪,诈而鲜信”,贫贱,贪婪,狡诈,无信,仅仅8个字,让人“后背发凉”。
这其中的任何一个词语都不仅仅是一个文字,而是真真实实的日本人的人品,因为贫贱,所以侵略,因为贪婪,所以掠夺。
日本人的狼子野心,不得不防。
李鸿章在签完《马关条约》后说了一句话:
“日本人的狼子野心无法喂饱,要想国家没有后患,必先使灭其国!”
那么,日本人究竟做了什么事情,让李鸿章产生了这样的感悟?
1823年,李鸿章出生于安徽的一个富裕家庭中。在家庭中,因为从小便十分聪慧,因此自小便受到了长辈们的宠爱。
此时正是道光三年,中国正处于清朝较为强盛的时期。
六岁时,他被送入馆棣华书屋学习,成为了拜堂伯李仿仙和合肥名士徐子苓为师,攻读经史,小小年纪便学问颇深。
1840年,他好不容易考上了秀才,中国却也正式沦落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因为那一年爆发的事情被称为“中国屈辱历史的开端”,鸦片战争。
英国为了殖民扩张,把苗头转向了“天府中国”,以“通商”为由,向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
或许在这一刻就注定了李鸿章的仕途坎坷、人生曲折,但彼时的他肯定还预料不到这些。
1843年,李鸿章的父亲书信一封,表示自己牵挂着他的学业,希望他可以继续考取功名。
李鸿章为满足父愿,北上去准备顺天府的乡试。
1844年,李鸿章顺利考上了举人,李鸿章带着远大抱负的,腹有诗书气自华,为了能够更快捷地考取功名,他以“年家子”的身份投帖拜入湖南大儒曾国藩的门下,学习经世之学。
曾国藩也给李鸿章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李鸿章在此学习“经世之学”,他也在未来的时间里一直遵循着这个理念为国家做出自己跌贡献。
李鸿章考取功名后就被授予翰林院编修,一边在曾国藩的门下学习治国理财的政治理论,一边作为编修分析学术报告。
直到1850年,李鸿章的身上发生了历史中记载的第一件大事:湘军幕僚。
这一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且阵势迅速向东发展,李鸿章作为一介书生带兵打仗,受到了许多百姓的担忧。
但李鸿章有着数年的团练生涯,对于为将之道很是了解,为将之道,当先治心,带兵打仗不在一时胜负,不逞匹夫之勇。
在导师曾国藩的带领下,李鸿章在治理太平天国的运动中取得了很明显的成效,曾国藩对他也是大为称赞:
“军国要物,皆与筹商。”
这个时候,李鸿章就成为了曾国藩治理太平天国运动的左膀右臂。
兜兜转转,一直到同治元年十一月,常熟太平军守将骆国忠投降,李鸿章和曾国藩两个人也算是彻底平定了太平天国运动。
因为英国开了先例,在1894年,日本借口要更好的统治朝鲜,遂与朝廷争夺朝鲜的统治权,于是又发动了甲午中日战争。
与此同时,中国国内正在进行洋务运动,在经历了鸦片战争的失败后,一些维新人士看到了资本主义下大国的发展,于是开始向西方学习。
洋务运动的口号是“自强,求富”,明则是通过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求得发展,实则是为了巩固清王朝的统治,说是自强,不如说是自救清王朝。
正如李鸿章所期望的那样,他秉持“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理念,努力帮助清政府走向强盛。尽管洋务运动在某些方面遭遇阻力,但在充足的资金支持下,国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1895年3月14日,在输掉甲午战争后的第二年,李鸿章带着慈禧''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的懿旨,来到了日本马关。
已经代表清廷多次外交的李鸿章很有谈判经验,但也架不住日本的得寸进尺和咄咄逼人。这让一直对自己谈判能力充满自信的李鸿章也不得不屈服,那一刻,他的内心恐怕充满了无尽的苦涩与悲愤。
1895年,日本强迫中国签订《马关条约》中国要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岛及其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2亿两白银。还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并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投资办厂。
可以说这一条约让日本直接控制了清政府。
有传言说当时李鸿章在与日本和谈时,有日本狂热者想刺杀李鸿章,这件事让日本人理亏,因为当时日本在《马关条约》中要求赔偿3亿两白银,因为刺杀一事李鸿章谈判减掉1亿两。
这次暗杀事件,也让李鸿章看清楚了日本人的真面目。
据说在签订完条约回国的路上,李鸿章曾对手下长叹道:“日本人的狼子野心是无法喂饱的,和中国必有一战。要想中国没后患,必须先灭其国!”
1945年8月,日本真正无条件向中国投降,标志着中国抗日的全面胜利,标志着中国人民的胜利。
“小日本”被赶回老家。
蒋介石难掩激动,发表演说:"我们的正义必然战胜过强权,的真理,终于得到它最后的证明......。"为庆祝抗战胜利,全国即日起放假3日。民众狂欢,噩梦结束了!
所以当年李鸿章告诫国人的话,值得我们每个国人深思,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使得中国无后患,无侵略,中国如今已经是大国,不可轻易侵犯,倘若日本来犯,必灭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