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谦,明朝时期的名臣和民族英雄,生于浙江杭州。他的一生跌宕起伏,成就卓越,却最终陷入了不义的厄运。于谦于永乐十九年登上进士榜,展开了他辉煌的政治生涯。宣德元年,他作为御史跟随明宣宗平定了汉王朱高煦的叛乱,因此备受宣宗的嘉奖。但是,在明英宗时期,他却因不向当时权臣王振送礼而被陷害入狱。这一段被冤枉的经历,成为于谦一生的阴影。
“土木之变”时,明英宗坚持要亲自御驾亲征,不听于谦等人的劝阻,导致最终兵败被俘。面对敌军的逼近,有人提出南迁的建议,但于谦等大臣主张固守京城,最终保住了京师。明代宗即位后,于谦积极整饬兵备,亲自督战,力图保卫京师。他率领庞大的军队,列阵在京城九门外,不仅守卫京师,还成功抵御了瓦剌大军的进攻。这段历史显示出于谦的军事才能和忠诚精神。
然而,于谦的个性刚直,不愿攀附权势,这使得他得罪了不少人。在明英宗复辟时,由于大将石亨等人的嫉恨,他被诬陷谋反之罪,最终被判处死刑。这一冤屈之死,令百姓和大臣深感不平。于谦的尸体在秘密处理后,一年后被安葬在杭州西湖南面的三台山麓。后来,真相大白,明宪宗时,于谦被复官赐祭,追谥为“肃愍”,而明神宗时改谥为“忠肃”。这表明朝廷对于于谦的真实忠诚和贡献有了明确的认知。
于谦与岳飞、张煌言三人被并称为“西湖三杰”,在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他的一生经历了风风雨雨,才华横溢的同时也因为坚持原则而备受冤屈。最终,他的清廉忠诚被后人所理解,而历史也为他昭雪冤屈,留下了不朽的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