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重识薛家(二三)上官仪死得并不冤,他触犯了李治和武则天的逆鳞
创始人
2025-08-17 03:02:25
0

从唐高宗时期到武则天执政,数十年来是唐朝政治斗争高发的年代。在这些政治斗争中,有不少是冤案,被冤杀的都是在斗争中失势的一方。尤其是武则天当政时期,更是各种冤案频发,因此她受到后世者的强烈抨击,也成为武则天历史评价争议最多的地方。可是从当时的政治环境来看,并不是所有的案子都是想象中的那么单纯,这其中也隐含着不少难以名言之处。这些看似充满冤情的案子,其实隐藏这政治斗争的阴影,所以冤案的受害者也不一定都是冤枉的。上官仪满门被杀的案子便是典型,这是政治斗争的必然结果。

上官仪是唐高宗时候的宰相,也是唐朝的第一代进士,在贞观年间就受到唐太宗李世民的看重。唐高宗李治即位后,上官仪升为秘书少监,成为朝中炙手可热的官员。在案发之前,李治还是非常器重上官仪的,让他做了太子李弘的属官,还官至宰相。可以说有门阀世家背景的官员中,李治最器重的就是上官仪。即便是在与长孙无忌斗得如火如荼之时,李治都没有把上官仪当作政治对手,反而对其非常信任。可是后来在废武则天的事情上,李治去出尔反尔,眼睁睁的看着武则天冤杀了上官仪全家,实在是有些不合情理。

有的历史学者认为,那是武则天权势熏天,早已把李治架空,所以李治救援不了上官仪。实际上这种说法站不住脚,与后来李治去世后的情况矛盾。假如这种情况属实,那李治去世后武则天完全可以直接登基,为什么还要在几个儿子中间折腾?武则天的野心是毫无疑问的,但要说当着李治的面就能架空,那也太言过其实。长孙无忌那么大的权势,五姓七宗的门阀贵族集团支持,也不能改变李治的废除王皇后的决定。武则天虽然掌控朝政,但也只是代夫执政,朝中官员大多都是李治的人,她凭什么架空李治?

从事情的过程上来看,是李治对武则天利用权势派出朝中异己不满,所以才引发了上官仪起草废后诏书的事情。结果在武则天的哭诉下,李治临时变卦,废后的事情就没有执行。武则天缓过劲来,立刻拿上官仪开刀,于是有了冤杀上官仪全家的案子。这个案子中最为关键的有两点,其一是为什么李治对武则天不满,其二为什么李治出尔反尔,把责任都推给上官仪。要解释这两个疑点,我们去唐朝的史料中找答案,却发现这两个疑点其实是归于同一个原因,那就是上官仪的政治立场问题。

有趣的是,上官仪是出身门阀世家的官员,却受到李治的重用,这在当时是非常少见的。由于李治和长孙无忌的政治斗争,所以门阀世家集团出身的官员在朝中都是站在长孙无忌一边。而上官仪成为李治身边少有的门阀世家官员,这很不合情理。可是从长孙无忌的案子来看,上官仪不但没有受到波及,反而青云直上做了宰相,可见李治对门阀世家官员也不是一棍子打死的态度。所以从政治策略上来看,李治采取的是打一波,拉一波的做法。对于忠于长孙无忌的死硬派肯定下死手,而与长孙无忌稍微疏远的门阀世家官员,李治还是留了一条生路。

实际上当时唐朝绝大多数资源都掌控在门阀世家手里,要把这些官员彻底赶出唐朝政坛是不可能的。单靠寒门和小地主家族出身的官员并不足以支撑整个唐朝,必须要有门阀世家的官员参与政治。所以李治虽然与门阀世家集团开战,但仅限于朝堂上的争权夺利,并不是要把这些门阀世家赶尽杀绝。而是要在打击长孙无忌集团的基础上,拉拢部分门阀世家为唐朝服务。上官仪正好是这样的典型代表,所以受到了李治的重用。可是李治在使用门阀世家官员的同时,也有猜忌这些官员的心思,所以不能完全相信。

上官仪虽然被李治的重用为宰相,但他之前的历史还是让李治存有疑虑的。上官仪其实是长孙无忌提拔起来的,担任秘书少监本质上就是长孙无忌安插在李治身边的人。在长孙无忌掌权的时代,李治几乎被架空,他身边有着无数个上官仪这样的角色。上官仪不但担任了李治身边的官员,还担任了陈王李忠的参军。这个职位在长孙无忌看来很平常,但却成了李治的肉中刺。因为陈王李忠是长孙无忌扶持起来取代李治的杀手锏,这是直接对皇权的挑战。李治当时迫于长孙无忌的压力将李忠立为太子,但只是政治斗争上的缓兵之计。

陈王李忠是李治的庶长子,由宫女刘氏所生。由于王皇后无子,王皇后的舅舅柳奭便将其过继给王皇后,并和长孙无忌将其拥立为太子。李治废除王皇后改立武则天后,李忠便随之被废,改立武则天的儿子李弘为太子。长孙无极获罪被诛杀后,李忠也就被废为庶民,迁居到黔州囚禁。

当时虽然长孙无忌集团被铲除,但朝中仍旧存在不少残渣余孽。李治一方面要将朝廷官僚系统洗牌,另一方面也要稳定政治斗争后的政局。他之所以对武则天不满,是因为武则天借机结党任用私人,大肆打击异己。他担心武则天会成为第二个长孙无忌,所以才有了废后的想法。

实际上这事李治想得有点多,刚刚摆脱长孙无忌掣肘的武则天,远没有独霸朝政的本事。一方面是武则天出身不太好,他父亲在唐朝之前只是木材商人,靠着投奔李渊后当参军积累功劳成为国公。另一方面朝中寒门和小地主家族的势力还很弱小,远远比不了门阀贵族,更不可能独霸朝政。而李勣、苏定方等军方重臣还在世,他们都是忠于李唐皇室的,所以武则天不可能成为第二个长孙无忌。可上官仪却对此表现得却非常积极,多次劝说李治废后,还提前准备好了诏书,这就有点捞过界了。

由于上官仪曾经是陈王府参军,李忠被废前也是太子府属官,后来又是新太子李弘的属官,这就让李治不得不怀疑上官仪有什么打算。而当时李忠又被囚禁在黔州,这便成为李治心中的一个隐患。他不得不考虑,如果按照上官仪的计划废后,李弘的太子必然保不住,那么李忠会不会回到太子位?如此一来,长孙无忌的残渣余孽又会不会重新掌权,然后进行打击报复?这样一来,形势反而对唐朝不利,也让李治失去了对朝廷的掌控。有了这样的顾虑,废除武则天就不是好的处理办法,所以李治临时变卦把锅甩给了上官仪。

而上官仪自己也不检点,与宦官王伏胜过从甚密。王伏胜在李治面前告武则天的状,说武则天搞厌胜之术,这几乎同时戳中了李治和武则天的逆鳞。上官仪和王伏胜都当过废太子李忠的属官,两人关系又很密切。先有上官仪推动废后,后有王伏胜告状,这让李治怎么想?又让武则天怎么想?肯定是先干掉李忠的党羽再说啊,难道还给对方翻身的机会?至于这其中的对错,是否有冤情,并不是重要的事情。李治和武则天的目的是将门阀贵族的势力打下去,削除政变的隐患。政治斗争永远是残酷的,根本不讲是非对错。

上官仪的案子本身是长孙无忌案子的延续,也是李治和武则天对朝廷洗牌,防止出现政变的结果。而上官仪死得并不冤,毕竟他主动参与到了政治斗争中。就算他没做什么,也会受到牵连,更何况插手废后这种大事。如果他稍微聪明点,就学着李勣和苏定方远离朝堂。李勣在家里装病,闭门不见外客。苏定方自请调入西域打仗,不管朝中事务。随便李治两口子怎么折腾,都能力保家族无恙。从这个角度看,上官仪还是不能摆脱家族利益对他的驱使,无法正确的审时度势,最终招来杀身之祸。

相关内容

原创 ...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飞将军李广,大概是中国古代令人...
2025-08-17 08:33:55
马来西亚青少年“邂逅”兵马...
作者 杨英琦 党田野 揉搓陶泥、挑选模具、按压模具、脱模修整……经...
2025-08-17 08:33:52
原创 ...
这位开国少将,唯一特批享受中将待遇,周总理亲自安排给他手术 55年...
2025-08-17 08:33:37
原创 ...
华夏文明五千多年的历史经历过三个社会时期的演进,分别是原始社会的开...
2025-08-17 08:33:30
原创 ...
日本人的名字多以四字者为多,三字者或五字者也为数不少,但以两个字为...
2025-08-17 08:33:30
原创 ...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人统治了整个东三省,100万关东军在这里,建立起...
2025-08-17 08:33:26
原创 ...
吴吉清是毛主席的警卫员,他非常尽职尽责地保卫毛泽东的安全,可惜在长...
2025-08-17 08:33:22
原创 ...
开国上将洪学智一生都在和贪腐作斗争,晚年担任过军委副秘书长,他这辈...
2025-08-17 08:33:22
原创 ...
1934年5月,因在长城抗战中目睹了中日两国在机械化方面的巨大差距...
2025-08-17 08:33:16

热门资讯

A级插混SUV市场新格局:吉利... 在插电式混合动力SUV的紧凑级市场中,比亚迪宋系列长期稳坐钓鱼台,以其卓越的技术和品牌影响力,在该细...
《人民的名义》宁愿当高育良的炮... 在汉东,李达康和高育良这头地头蛇,可谓是非常强的存在,李达康的秘书帮,能够在汉东经营多年,而高育良的...
原创 志... 三国演义是古代文学史上的代表作品,作为古代文学作品的巅峰代表,三国演义已经成为了四大名著之一。更是成...
原创 刘... 东汉末年份三国,烽火连天不休。我相信我们每个人都对那段战乱不断的三国历史耳熟能详,四大名著之一的《三...
原创 最... 前言 在我国开国上将当中,要说最有个性的一个,必须要提到陈奇涵。在影视剧《兴国,兴国!》里有一个叫...
原创 抗... 1955年全军大授衔,曾立下赫赫战功的尹先炳军长未能被授予将衔,一年后还被开除党籍,背后发生了什么事...
原创 回... 前言 要数我国近代史上的“大老鼠屎”,那袁世凯绝对是榜上有名了,当年他妄图窃取革命胜利的成果,这是所...
原创 吴... 清朝康熙年间,曾有一段南北朝并立的特殊年份,北方是满洲清朝,南方是汉人吴周政权。可能很多人对吴周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