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时期,刘邓领导的第二野战军是我军五大野战军之一,他们从中原地区一直打到西南地区,在整个解放战争中,二野取得了歼敌330余万人的成绩,是五大野战军中歼敌数量最多的一支部队。当然这支部队中也出现了众多骁勇善战的猛将,本文就跟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二野的虎将们。
1、陈赓大将
陈赓将军是湖南湘乡人,很早就在湘军当兵了,1924年考入黄埔一期学习,1927年参加了南昌起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陈赓先是在上海中央特科工作,后来到鄂豫皖苏区担任过红四方面军第十二师师长和红四方面军的参谋长,1933年又到中央苏区担任过干部团团长并参加了中央红军的长征。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陈赓被任命为八路军129师386旅旅长,他带领386旅打了一系列胜仗,因此386旅也成为日本人的眼中钉,日本人甚至打出了“专打386旅”的口号。八路军扩编后,陈赓又兼任了太岳纵队的司令员和太岳军区司令员。
陈赓大将
抗战胜利后,陈赓率领的部队虽然在名义上归属刘邓领导,但其实已经属于一支独立的部队,由中央军委直接领导。陈赓率领这支部队转战各个战场,取得了一系列傲人的成绩。1949年部队整编后,陈赓部被改编为第二野战军第四兵团,陈赓任司令员兼政委。而后陈赓率领四兵团渡江南下又转战大西南,肃清了国民党在西南的势力。
新中国成立后,陈赓参加了抗法援越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回国后又创建了哈军工,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位列第四位,1961年陈赓在上海逝世,享年58岁,成为最早去世的开国大将。
2、陈锡联上将
陈锡联是湖北红安人,1929年参加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一直在鄂豫皖苏区和红四方面军作战,做到了师长级别。1937年抗战爆发后,陈锡联被任命为八路军129师385旅769团团长,夜袭阳明堡就是陈锡联的杰作,这也是129师出师的第一仗,陈锡联打了一个开门红。之后陈锡联担任过385旅副旅长、旅长,太行军区第3分区司令员等职。
抗战胜利后,陈锡联被任命为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三纵队司令员,率部先后参加了上党、邯郸、鲁西南、挺进大别山、淮海等诸多战役。1947年豫北战役时活捉了国民党第12纵队司令员孙殿英。
陈锡联
1949年部队改编后,陈锡联被任命为第二野战军第三兵团司令员,之后参加了渡江战役和解放大西南的诸多战役,在四川歼灭宋希濂集团,攻占国民党“陪都”重庆。
新中国成立后,陈锡联先后担任过炮兵司令员、沈阳军区司令员、北京军区司令员、国务院副总理等职。1955年陈锡联被授予上将军衔,他当时才40岁,是最年轻的开国上将之一,1999年陈锡联在北京逝世,享年84岁。
3、杨勇
杨勇是湖南浏阳人,1930年参加红军,长期在红三军团任职,长征到达陕北后他已经是师长级别的人物,1937年抗战爆发后,杨勇被任命为八路军115师343旅686团副团长,后来他又相继担任过独立旅旅长、343旅旅长、鲁西军区司令员等职。1939年杨勇率部到山东参加抗战一直到日本人无条件投降。
解放战争时期,杨勇担任过晋冀鲁豫第七纵队司令员,第1纵队司令员,参加了巨野、定陶、豫北、鲁西南、挺进大别山和淮海等诸多战役,1947年挺进大别山时,杨勇组织指挥高山铺战役,所部因战绩突出,被野战军记大功一次。
1949年初,杨勇被任命为第二野战军第五兵团司令员,而后参加了渡江战役,解放了华东部分地区后转战西南地区,解放贵州。
新中国成立后,杨勇入朝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并担任过志愿军司令员,1958年回国。回国后杨勇担任过北京军区司令员、沈阳军区副司令员、新疆军区司令员、副总参谋长等职。1955年杨勇被授予上将军衔,1983年在北京逝世,享年70岁。
4、王近山
王近山是湖北红安人,1930年参加红军,他是《亮剑》中李云龙的原型之一,红军时期他因作战勇敢,身先士卒,得到了一个“王疯子”的外号。
抗日战争时期,王近山先后担任过129师772团副团长、769团团长、385旅副政治委员、386旅旅长等职,1943年王近山在途经韩略村时,捕捉到战机,对日军实施伏击,一举歼灭日军华北方面军“战地观战团”服部直臣少将旅团长、6名大佐联队长及以下军官120余人。这一点在《亮剑》中也有演绎。
王近山
解放战争时期,王近山先后担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6纵队司令员、率部先后参加了上党、邯郸、定陶、进军大别山、襄樊、淮海等诸多战役。1948年的襄樊战役,王近山不到两天攻进城内,全歼守军2万余人,俘国民党第15绥靖区中将司令官康泽和中将副司令官郭勋琪。
1949年部队改编后,王近山被任命为第二野战军第三兵团副司令员兼第12军军长,而后参加了渡江战役和解放西南的诸多战役。
新中国成立后,王近山入朝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1952年王近山参与指挥了上甘岭战役,以美军的惨败而告终。
回国后王近山担任过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公安部副部长,南京军区副参谋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1978年在南京逝世,享年63岁。
5、秦基伟
秦基伟也是湖北红安人,1927年参加了黄麻起义,1929年参加红军,之后一直在鄂豫皖苏区和红四方面军作战,长征到达陕北后秦基伟还参加了西征,西征失败后他历经艰难回到延安。
抗日战争时期,秦基伟先后担任过一二九师游击支队司令员、一二九师新编第十一旅副旅长,太行军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等职。1945年8月日本无条件投降前夕,在攻打临城的战斗中,秦基伟亲自端着机关枪压制敌人的火力,掩护部队冲入敌阵夺取胜利。
秦基伟
解放战争时期,秦基伟担任晋冀鲁豫第九纵队司令员,后跟随陈赓转战各地,屡立战功。1949年初第九纵队被改编为二野第四兵团第15军,秦基伟担任军长,而后参加了渡江战役、解放两广和大西南的诸多战役。
新中国成立后,秦基伟入朝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参与指挥了著名的上甘岭战役。从朝鲜回国后历任云南军区副司令员,昆明军区副司令员、司令员、成都军区司令员、北京军区司令员等职,1955年秦基伟被授予中将军衔,1988年恢复军衔制后被授予上将军衔,同年他被任命为国防部部长,1997年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
6、周希汉
周希汉是湖北麻城人,1928年参加了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长期在鄂豫皖苏区和红四方面军任职,参加了红四方面军长征。抗战时期周希汉担任过386旅作战股股长、参谋长、太岳军区第二军分区副司令员等职,参加了386旅对日的诸多战斗。
周希汉
解放战争时期,周希汉迎来了高光时刻,他在陈赓麾下相继参加了同蒲、临浮、晋东南、豫东、淮海等诸多战役,取得了生擒国民党将领六十一人的战绩。1949年部队改编后,周希汉被任命为二野第四兵团第13军军长。
新中国成立后,周希汉转入到海军系统任职,担任过海军副司令员、海军参谋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1988年因骨折住进医院,不幸逝世,享年75岁。
7、杜义德
杜义德是湖北武汉人,1929年参加红军,红军时期长期在红四方面军作战,长征到达陕北后参加了西征。抗日战争时期,杜义德在刘邓的领导下工作,先后担任过第129师新4旅副旅长、冀南军区第2军分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等职。
杜义德
解放战争时期,杜义德被任命为晋冀鲁豫(中原)野战军第六纵队政委,参加了挺进大别山和淮海等诸多战役。1949年部队改编后杜义德被任命为二野第三兵团副司令员兼第10军军长,参加了之后的解放大西南战争。
新中国成立后,杜义德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回国后相继担任沈阳军区副政治委员兼旅大警备区政治委员,海军副政治委员、第二政治委员,兰州军区司令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2009年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
8、尤太忠
尤太忠是河南信阳光山人,1931年参加红军,参加了鄂豫皖苏区的历次反围剿作战和川陕苏区的反围攻作战以及红四方面军长征。
抗战时期,尤太忠在刘邓麾下作战,从抗战初期的一名连级军官一路成长为一名团长。解放战争时期,尤太忠仍在刘邓麾下作战,挺进大别山时,尤太忠担任16旅旅长,途中他指挥的汝河之战,堪称其军旅生涯之中光彩夺目的一笔。1949年部队改编后尤太忠被任命为二野第三兵团第12军第34师师长。
尤太忠
新中国成立后,尤太忠入朝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参加了著名的上甘岭战役。从朝鲜回国后,尤太忠相继担任12军副军长、27军副军长、军长,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内蒙古军区司令员、成都军区司令员,广州军区司令员,中央军委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书记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88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98年尤太忠在广州逝世,享年80岁。
9、李德生
李德生是河南新县人,1928年他就当上了红军儿童团团长,1930年加入红军。参加了之后各个阶段的革命战争,解放战争时期李德生担任晋冀鲁豫野战军、中原野战军第6纵队17旅旅长,率部参加了陇海、定陶、滑县、豫北、鲁西南等战役。1949年部队改编时他被任命为第3兵团第12军35师师长。
新中国成立后,李德生入朝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著名的上甘岭战役中,在第二阶段他奉命统一指挥在前线作战的第12军、15军所属部队,机智灵活,浴血奋战,反复争夺,击退敌人数百次猛烈进攻,赢得了上甘岭战役的最后胜利。
李德生
从朝鲜回国后,李德生相继担任12军军长、安徽省军区司令员、省革委会主任,南京军区副司令员,中共安徽省委第一书记、总政治部主任、北京军区司令员等职务。1973年8月,在党的十届一中全会上,他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委员会副主席,成为正国级领导人。
自1973年到1985年,李德生当了12年的沈阳军区司令员,1985年调任国防大学政委,1988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90年退居二线。2011年李德生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
10、肖永银
肖永银是河南新县人,1930年参加红军,鄂豫皖苏区走出来的开国名将。1940年百团大战时把被日军包围的八路军政治部主任罗瑞卿成功营救出来。解放战争时期,肖永银担任中野六纵18旅旅长,1946年的奔袭杞县之战,全歼敌军800余人,由于作战纪律严明,受到刘邓首长的通令嘉奖。1949年,肖永银任第二野战军第三兵团第十二军副军长兼参谋长。
肖永银
新中国成立后,肖永银入朝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期间他率部参加了第五次战役、上甘岭战役和金城反击战等战役。
从朝鲜回国后,肖永银历任南京军区装甲兵司令员,南京军区司令部参谋长、副司令员兼参谋长、成都军区副司令、武汉军区副司令员等职。1985年更是以赋闲的身份代表南京军区亲自处理了许世友上将的葬礼,这件事更是被传为美谈。2002年将军在南京逝世,享年85岁。
小结:
上述10人都是从二野走出来的战将,他们在战争年代都做出了重要贡献,1955年大授衔时,陈赓被授予大将军衔,陈锡联、杨勇被授予上将军衔,王近山、秦基伟、周希汉、杜义德被授予中将军衔,尤太忠、李德生和肖永银被授予少将军衔。1988年恢复军衔制后秦基伟、李德生和尤太忠又被授予上将军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