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帝后争锋:清代皇帝是怎样打压皇后权威的 没有实权的皇后处境如何
创始人
2025-08-16 16:33:35
0

皇后是如何从“母仪天下”到“敬修内则”?

清代皇帝是怎样打压和控制皇后权威的

众所周不知:清朝皇权高度集中,比历史上任何朝代都高。作为后宫女性群体,清代皇后可以行使的权力有多大?清代皇帝是怎样打压皇后权威的?

由于清代宫廷施行严格的“内外隔离”制度,使清代内廷生活相较于前代显得更加封闭和神秘。这里所说的“后权”仅仅指的是皇后的权力,因为她是封建时期女性权力的最高点。让我们先来看看东西六宫的御笔匾额及宫训图是如何规范后宫女性言行的。

乾隆年间,乾隆皇帝命宫廷画师以古代后妃美好德行为题材绘制《宫训图》十二幅,每幅配赞言,年节时在东西六宫张挂,以规训后妃的言行。

景仁宫《燕姞梦兰图》御笔:赞德宫闱

承乾宫《徐妃直谏图》御笔:德成柔顺

钟粹宫《许后奉案图》御笔:淑顺温和

此为挂于钟粹宫的《许后奉案图》,描绘汉宣帝许皇后亲自为皇太后奉案上食的故事。

汉宣帝许婕妤立为皇后,谨小慎微,起居有度,服饰节俭,讲究礼法。每五日一朝皇太后于长乐宫,躬亲侍奉,端食于案,以尽孝道。

她虽只做了两年皇后,就死于权臣霍光之妻的毒害,但以贤淑的品行,成为被后世尊奉的贤后。告诫后妃不要侍宠傲娇,永远都要尊老。

延禧宫《曹后重农图》御笔:慎赞徽音

曹后是北宋仁宗的皇后曹氏,曹皇后出身将门,熟读经史,勤劳节俭,她亲自带领宫嫔们在苑内种植谷物,日日耕耘,并且采桑养蚕织布裁衣,是中国古代著名的贤后。即是身居高位,也要勤劳,要像北宋仁宗曹皇后一样勤俭,重视农桑。

永和宫《樊姬谏猎图》御笔:仪昭淑慎

景阳宫《马后练衣图》御笔:柔嘉肃静

说的是马皇后是东汉光武帝伏波将军、新息侯马援的幼女。自由做事干练成熟,成为皇后仍然很朴素。"常衣大练,裙不加缘。"

这里的"练"是白素的意思,衣服不加色彩,裙边不做彩饰。诸贵姬等,朝拜皇后,见皇后"袍衣疏粗",六宫美姬,莫不赞叹。即是尊贵如皇后,也不要铺张奢侈,影响马皇后一样勤俭。

永寿宫《班姬辞辇图》御笔:令仪淑德

翊坤宫《昭容评诗图》御笔:懿恭婉顺

说的是唐中宗昭容上官婉儿聪慧秀丽,文采卓异。自幼善文,为武则天中庸,有"巾帼宰相"之誉。唐中宗时,在昆明池评论学士词臣赋诗的文坛佳话。劝诫后妃平日要提高自身修养,多读书。

储秀宫《西陵教蚕图》御笔:茂修内治

启祥宫《姜后脱簪图》御笔:勤襄内政

长春宫《太姒诲子图》御笔:敬休内则

这是太姒诲子图,说的是周文王之妻太姒

她天生丽质,聪明贤淑,分忧国事,严教子女,深得文王厚爱和臣下敬重,被人们尊称为"文母"。

生下十个孩子,自小严谨教诲,孩子们从没做过坏事。这幅画宣扬的是教子,要后妃严格教育孩子,严谨教诲自己与孩子不要做坏事。

咸福宫《婕妤当熊图》御笔:内职钦奉

说的汉元帝带领后宫到虎圈看斗兽,突然,圈里的熊越出了栅栏,并往看台上爬,想要袭击人。元帝左右的妃子们都吓得花容失色,四下里逃窜,太监们也抱头逃命去了。

这时候冯婕妤却迎着熊走了过去,熊被弄糊涂了,稍停了一下,于是侍卫们立刻冲下去将熊杀死了。告诫后妃们应当像冯婕妤一样勇敢,永远心系帝王的安危,身处险境也要保护自己的丈夫。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清代“壸化雍肃”的宫廷秩序,是皇帝通过对后妃类似“囚禁”的隔离式管控来达到约束她们言行举止的一种方式。

“母仪天下”这个词我们再熟悉不过了,可是清朝皇后真的有母仪天下的权力吗?所谓皇后母仪天下,是因为皇帝是天子,如同百姓之父。皇后自然为民之母,要像母亲一样关怀教化天下子民。所以册立皇后是一项非常隆重的典礼。

康熙皇帝册立第一任皇后“赫舍里氏”,在其册文中就有:“贞静持躬、应正母仪于万国”。

册立第二任皇后“钮祜禄氏”的册文中也写到:“雍肃持身、允协母仪于中外”。

雍正皇帝册立皇后“乌喇那拉氏”的册文中写有:“于宫中四教弘宣,允合母仪于天下”。

虽然皇后身在内廷,但可以通过不同方式与外朝建立连结。比如:接受大臣的贺笺就是皇后权利的其中之一。

在清初节日庆典的时候,尤其是在元旦、冬至、万圣节、三大节时,王公大臣们需要向中宫皇后进呈的祝贺文书就称为“笺文”。

官员上笺文的时候,要进呈正笺和副笺两份。正笺为卷装,副笺为折装,两者内容完全相同,文字由内阁撰拟(无需个人发挥,照抄就行),进呈时将此两份装在一个黄色绫质的封套中。

笺文中遇到“皇后殿下”之处,要用红绫书写粘贴。科普一下:并不是所有官员都有进笺的资格,顺治时期就规定五品以上的官员才有资格向皇后进呈笺文。

“笺”是对应进呈给皇帝的“表”,所以又称“中宫笺表”,文武官员向内廷女主“进笺”,是联结外朝官员与内廷女主之间的一座桥梁,也是体现皇后母仪天下、表现其对权利的掌控。

然而,从乾隆朝开始,中宫皇后的权利开始一落千丈,原因都在于他的第二任皇后那拉氏。

“中宫笺表”的没落与乾隆继后“那拉氏”息息相关。

乾隆十三年,在册封那拉氏为“摄六宫事”的皇贵妃时,乾隆皇帝将可以“进笺”的官员范围缩小为三品以上大员。

所以从实际情况来看,“笺”不仅适用于皇太后、皇后,皇贵妃也可以接受官员们的“进笺”。

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八月初二日,“那拉氏”正位中宫,臣子们在庆贺时节依然向皇后进笺,表示忠心。

此旨以前,尚有令盛京选送会清语妇人之旨,至此项妇人,查得系专为在内教清语而设,每年皇后致祭先蚕坛,所有典仪唱乐赞引等项差使”。

乾隆十九年,皇后那拉氏行亲蚕礼,内务府奏请赏赐女官。

乾隆三十年公元1765年,皇后那拉氏因“断发事件”不废而废,乾隆皇帝派额驸福隆安把那拉皇后由水路送回京师,囚禁在翊坤宫后殿,五月初十日收缴宝册。

乾隆三十一年公元1766年七月十四日未时皇后那拉氏崩逝,乾隆皇帝从此再未立后。

因此,到嘉庆皇帝登基后的这30余年时间里,宫中都没有关于皇后涉外礼仪的事件发生了。但是,乾隆皇帝限制皇后与朝臣联结的脚步并未停止。

乾隆六十年,针对即将被册立的嘉庆帝皇后喜塔腊氏,乾隆皇帝发出上谕说:

“我朝家法。宫壸肃清。从不干与外事,暨元旦冬至。与外庭无涉。嗣后俱当永行停止笺贺。并以为例。以肃体制而垂法守”。

乾隆帝的做法,将清代皇后地位降至历史新低。

他不仅禁止官员们在节庆向中宫皇后恭贺进笺,就连册立皇后的大典,由“普天同庆”转变为“内廷庆贺”。

“敬修内则”这四个字是源于故宫内西六宫长春宫的一块匾额,“敬修内则”匾是乾隆皇帝书写并下赐给当时的皇后富察氏的。

“敬修内则”的意思是让后妃们要记住时刻规范自己的言行,注意自己的举止,按照祖宗的规则行事。这四个字的意思就是在告诫后妃们规范言行,恪守本分,不得干预国政。同时也表现了乾隆皇帝要约束后宫的心思。

架空皇后权利,命妇体系的崩塌?

什么是“外廷命妇”?

除了,大臣“进笺”与皇后联结,外廷命妇们朝贺行礼也是皇后权力中很重要的一项。

外廷命妇,指的是朝廷官员的妻室,清代外命妇基本制度沿袭了明代。

清代规定,朝廷官员获得了官职后,也获得了相应的品级。出于优待考虑,官员可以通过“覃恩诰敕”的形式,让自己的妻子也可以获得自己品级相应的封号。根据官员品级不同,其诰封的范围和形式也不同。

一品到五品的官员妻子称为“诰命夫人”。除了可以封赠自己的妻子外,一品还可以封赠曾祖、祖父、父辈三辈。

二、三品可以封赠祖父辈及父辈。四、五品可以封赠父母辈。

六品到九品官员的妻子称为“敕命”。六、七品官员可以给自己的妻子、父母封赠。

八、九品官员只能自己封赠,妻室和祖先都得不到优待。

除了高等皇族之女凭借皇族出身而拥有自己的宗女爵位(如郡主、郡君等),大多数女性便只能通过封赠方式获得外命妇这种官方身份。换句话来说,她们的官方地位是由丈夫或子孙的官职品级而带来的。

这些女性一旦获得了外命妇的身份,也就有了“品级”,拥有了穿着相应品级官方规定的服饰的权利。外命妇没有俸银和禄米,也没有相应的职官。不过就算如此,“得封诰命”依然是旧社会官员女性的梦想。

但是清朝皇帝同样致力于切断皇后与外廷命妇们之间的联系,使得以皇后为中心的女性权力体系也无法稳固,逐渐走向崩塌。

“外廷命妇”的作用及逐渐衰退的过程?

命妇们的主要职责就是进宫朝贺,与皇后进行联结。在清代的元旦、冬至、万寿三大节时,外廷命妇们都需要进宫朝贺,向皇太后与皇后行礼。康熙朝之后,制度逐渐完善,“皇后率内外命妇向皇太后行礼”在仪制中定型。

除此之外,亲蚕礼也是皇后权力重要体现。古代中国是农耕社会,“天子耕于南郊,后亲蚕北郊”,是国家重要祭祀典礼。

乾隆皇帝是很注重割裂后宫妃嫔与政治的联系,就连他的生母崇庆皇太后“钮钴禄氏”都被隔绝在内宫,除了地位没有任何实权。

乾隆九年公元1744年,清廷举行了第一次皇后祭先蚕仪式,这一天,皇后需要带领妃嫔、命妇们祭祀先蚕坛,带头起到宣扬妇德及母仪天下的表率作用。

因为亲蚕礼完成的周期需要一个月甚至更长时间,这是因为除了祭祀先蚕之外,还需要等待蚕虫孵化举行躬桑礼,之后蚕虫结茧举行献茧缫丝礼,是所有国家祭祀仪式中历时最长的。

期间,皇后需要多次率领妃嫔命妇出入宫廷,举行典礼,所以为女性权力体系的稳固提供了契机。

乾隆九年,初次执事女官四十六人,各赏给大缎二疋裹、紬二疋,十年、十二年各赏给大缎一疋裹、紬一疋亦在案。

本年皇后举行亲蚕躬桑礼,其执事女官四十六人赏给大缎一疋裹、紬一疋可也,为此,谨奏请。”可以得知,自从第一次举行亲蚕礼以来,执事女官都有相应赏赐。

清代皇后千秋节有几次命妇行礼?

清朝皇后每年的千秋节(也就是皇后的生日)都会有外廷命妇进宫行礼,这也是皇后威严地位的体现。但是,

纵观清代的实录就会发现,皇帝会经常下令停止三大节命妇们进内行礼,并且没有说明任何原因。

在清朝,皇后接受命妇行礼是皇后地位的体现,也是皇后区别于其他妃子的地位体现在所有皇后中,以康熙赫舍里皇后、乾隆孝贤皇后接受命妇行礼次数比较多,在清朝算得上是数一数二了,高于其他皇后了

但是,也有当了皇后十几年却一直没有接受过命妇行礼的皇后,比如乾隆继后,孝敬宪皇后,光绪皇帝的隆裕皇后。

以皇后的“千秋节”为例:雍正三年至雍正九年皇后崩逝,雍正皇帝每年都下令“停止行礼筵宴”。(科普一下:雍正三年前是因先帝、太后的丧期未满,所以才不举行庆贺)

但是,乾隆朝的皇后富察氏在位的13年时间里,只有三年(乾隆三年、乾隆四年、乾隆六年)允许在皇后“千秋节”时庆贺行礼,但仍然宣布“停止筵宴“。继后那拉氏更是在位期间的千秋节,连年取消行礼及筵宴。

嘉庆皇帝的第二任皇后钮祜禄氏的“千秋节”似乎得到了一定的恢复,孝和睿皇后钮祜禄氏每年都举行了千秋节以及庆贺仪式。

但是,庆贺的方式已经发生了转变,由“命妇入朝行礼筵宴”变成了“宫内行礼”。也就是说,嘉庆朝皇后千秋节,只有内廷嫔妃向皇后行礼,在外的公主、福晋、命妇都不参与庆贺。

嘉庆二十年,皇后钮祜禄氏四十正寿时,又准许“王公大臣官员仍穿蟒袍一日”,但“不准呈递如意、贡品”,只有内务府官员可“穿蟒袍三日”,并“准其呈递如意、食品”。

此后,只有在皇后三十正寿和四十正寿两次整寿的时候,有外廷命妇入宫行礼。由此,命妇入朝行礼逐渐变为十年一次,而且参加的命妇都需内务府大臣开具名单,皇帝挑选后,才可入内向皇后行礼。

通过这样的方式,皇后可以接触的外廷命妇人选也是紧紧掌控在皇帝手中的。

道光皇帝的继皇后“孝慎成皇后”佟佳氏在千秋节的时候,内务府拟定进内行礼命妇名单上只有7个人,最后道光皇帝只选出5人进内向皇后行礼。除了皇后千秋节时常被取消外,三大节朝贺的礼仪更是被减杀或直接取消。

因此在皇帝的干涉下,由皇后率领的命妇格局很快就坍塌,皇后的权利也进一步被架空。

关于皇后千秋节命妇行礼,以皇后身份接受命妇行礼的皇后只有五位。她们分别是:

康熙赫舍里皇后,接受命妇行礼五次

乾隆的孝贤皇后,

接受命妇行礼

三次

嘉庆孝和皇后,

接受命妇行礼

两次,范围缩小到经皇上圈出者。

道光孝慎皇后,

接受命妇行礼

一次,范围缩小到经皇上圈出者,只有5个命妇行礼。

咸丰孝贞皇后(慈安太后),接受命妇行礼一次,范围缩小到经皇上圈出者。

皇帝下旨斥责皇后,架空皇后的权利

道光十五年公元1835年二月二十五日,为整顿后宫,道光帝发出一道朱谕无情的斥责了当时的中宫皇后“钮祜禄氏”。

他在朱谕中说:“朕因刘官女子一事,甚怪皇后奏迟。昨晚当面将皇后申饬,宫中事务岂容片刻耽迟。”

道光十九年公元1839年六月,谕军机大臣等、传谕乾清宫内殿园明园总管太监等知之。

“天无二日。土无二王。家无二主。尊无二上。嗣后无论官私大小事务。有应启知皇后者。除本宫四阿哥四公主事务外。其余俱着先行奏闻。

皇后遇有交派事件。亦着具奏。候旨施行。如不遵者。一经破露。定将该总管太监、交内务府大臣从重治罪。决不宽货。

此旨着上书房、军机处、内务府、敬事房、各录一通。敬谨遵循。永为法守”。

道光皇帝谕旨里说:“天无二日,土无二王,家无二主,尊无二上”(皇后干啥事严重到威胁皇权了?)

此时的中宫为孝全皇后钮祜禄氏,即咸丰皇帝生母,谕旨中提及的四阿哥(咸丰)、四公主皆为皇后所出。宫中事物除非与皇后子女相关,即咸丰皇帝和寿安固伦公主,其他事都要第一时间回奏皇帝。

可以看出道光皇帝以十分激烈的语气,将皇后可以决策的事物范围仅仅限定在两位亲生子女之内。

此后,皇后交代什么事,也要第一时间让皇帝知道,等他同意了之后才能办。如果谁坏了规矩,从重治罪,决不轻饶。

还传谕上书房、军机处、内务府、敬事房各录一遍,永为法守。

史料中没有说明道光皇帝为何有此番言论,但此后仅仅两月,就有皇后生病的记载,次年正月皇后钮祜禄氏就病逝了。

可见皇帝需要以明确的方式传递出这样的讯息:无论家国之间,宫廷内外,至尊至上者唯有皇帝一人,皇后不但不能与宫外发生任何联系,宫廷之事也要遵从皇帝一人的裁决。

此时的皇后不但难以母仪天下,就连统率六宫的权力也受到极大限制。入关后,清帝逐步加强对后权的管控,至道光中期已达极致,可以说到此时清朝的皇后只剩下体面了。

皇后变成了一个职位摆设

没有实权的傀儡皇后隆裕处境如何?

做为慈禧太后的侄女儿兼儿媳妇,光绪皇帝的表姐兼妻子,宣统皇帝溥仪的嫡母兼太后。这三个身份没让“隆裕”过上一天安生的日子。

隆裕皇后“叶赫那拉氏”本身的性格就是“仁懦”的类型,曾经侍奉过她的太监信修明这样形容她:“不仅未受光绪的恩宠,就是慈禧太后也对她没有特恩。

她虽然作为皇后却没有实权,对上既受制于太后和皇帝,对下不能管治二妃,尤不敢多言,就是对太监,也不敢骄傲自尊。每日必至两宫,早晚请安。请安完毕,只有闭宫自守,心中惴惴,惟忧郁而已。如一日未得太后之加罪,尤以为知足。”

晚清由于各种陋规积习很深,所以内廷的开支也变得十分复杂。隆裕皇后作为内廷名义上的“女主人”,也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隆裕皇后真是当了二十年之久的窝囊媳妇。直到此时中宫皇后的权利已经完全被架空了。

除了制度与礼仪上的“内外有别”,清代后妃们在空间上也被严格的“内外”隔离,很难与宫廷外的人员,甚至自己的娘家亲属,有直接联系或接触,皇帝力图打造一个隔离封闭的内廷世界。

除此之外,清宫每年元旦之时,东西六宫都会张挂“宫训图”,十二份宫训图都画有宣扬封建美德的古代后宫故事,教育后宫嫔妃遵守妇道、恪守三纲五常。

清帝就是用以上这些方式来控制和打压皇后的权威的。他们逐步切断皇后与宫外的一切联系,力图建立起一个封闭隔离的内廷世界,使皇后的权威难以延伸至宫廷以外。

皇后的地位与职责也从“母仪天下”逐步转变为只是后宫之主,到了晚清后期,她们甚至连后宫之事也无法全权做主。从而有效遏制了后权对外事的影响和对皇权的威胁,确立了宫廷内外皇帝独尊的局面。

从某种意义上而言,清代“壸化雍肃”的宫廷秩序,是通过对后妃类似“囚禁”的隔离式管控达到的。清代皇后是中国历朝历代皇后里被控制打压的最严重的一个时代。到了晚清时期,皇后竟然成为了没有实权的傀儡。

你们现在还觉得在清宫里做皇后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吗?欢迎在评论区写下你的看法。

纵观清史,读史明志,在历史中看到生活的另一面,今天的知识点,您学会了吗?感谢各位读者的阅读,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本文是原创首发,创作不易,请勿搬运,侵权必究!欢迎大家收看下期,文章持续更新中,敬请期待!

相关内容

敦煌市政协召开十届18次常...
8月5日,敦煌市政协召开十届18次常委会议,市政协党组书记、主席乌...
2025-08-07 06:02:31
2025年中秋国庆连休8天...
2025年的中秋节与国庆节罕见连休,从10月1日至10月8日共放假...
2025-08-07 06:01:48
夜色赶海
8月5日晚8时许,青岛石老人海水浴场沙滩上热闹非凡。不少市民趁着晚...
2025-08-07 05:59:20
原创 ...
顺治皇帝的陵墓得以保存至今,确实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其中...
2025-08-07 05:34:03
原创 ...
1967年的一天,开国上将许世友将军从北京参加完国庆典礼,如期回到...
2025-08-07 05:33:59
原创 ...
他是国军起义走出的将领,险些被遣散回家,55年成为开国上将 李达上...
2025-08-07 05:33:49
原创 ...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历史的舞台上,权力更迭如同潮汐...
2025-08-07 05:33:38
原创 ...
晋朝在短暂实现天下大一统后,再次爆发战乱,这一次是整个汉人的浩劫。...
2025-08-07 05:33:32
原创 ...
1900年,八国联军的铁蹄踏破了中国古老的城墙,京城在战火中被掠夺...
2025-08-07 05:33:04

热门资讯

中超-维塔尔1射2传 海港4-... 北京时间8月15日消息,2025赛季中超联赛第21轮比赛展开争夺,上海海港主场迎战河南队。上半场比赛...
视频 | “小孩姐”巅峰对决!... 8月11日,全国第一届青少年田径运动会在沈阳奥体中心上演第二个比赛日的争夺,在女子100米决赛中,广...
日本几十年精心设计的一局,洗掉... 曾经有日本网友在外网上提问,“如果日本再次侵略中国,中国人会反抗吗?” ,帖子一经发出就引起了相当激...
俄乌纠缠1年多,泽连斯基和当初... 1949年12月10日,绝望的蒋介石,在成都登上飞机,狼狈不堪地败退台湾。此时,我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已...
原创 朱... #深度好文计划#治国安邦,人心为要。王朝兴衰,在于君主如何倾听民声,挑选良才。明太祖朱元璋以三筐稻谷...
原创 扶...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巡游会稽,取道海上,北走琅琊,在途中患病,便派蒙毅祷告山川祈福,没等到蒙毅返回...
春秋初期燕国联合卫国攻打郑国?... 春秋初期,郑国在郑武公、郑庄公父子两代的勉励经略下蒸蒸日上,成长为中原四鼎甲,与卫宋鲁齐名,在这个秦...
一本“豆腐账”,记录上海家庭7... 煤球炉15000元 窗帘66500元 …… 1954年11月28日 上海市民何耀宗夫妇 记录下第一笔...
蒋介石故意给八路军三个“倒霉”... 1937年7月7日,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件爆发,日本帝国主义掀起了全面侵华的狂潮。面对亡国灭种的压力,...
原创 小... 在1931年的一个夏天,发生了一起震惊世界的事件。一名日本军官在中国东北地区遭到秘密处决,这不仅引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