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岩松是中国知名的主持人、记者和作家,许多人知道他对足球的疯狂热爱,但对他喜爱跑步的经历却了解不多。其实,白岩松不仅是一名重度的跑步爱好者,更是一位对跑步保持科学态度的实践者。
白岩松近几年经常会参加一些跑步活动,而坚持跑步后的他,也成了跑步的“形象大使”,经常在自己的演讲中表达着对跑步的喜爱,希望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进来。8月3日,白岩松现身天津水西,参加一场5公里跑步活动,引来广大跑友们的关注。
从照片显示,他经过终点的枪声成绩是43分多,即使除去过拱门耽误的时间,相信他的配速也不是很快,或许有人会嘲讽白岩松配速太慢,“太菜”,其实对于已坚持跑步十几年的他来说,早已经过成绩论英雄的阶段,他并不在乎什么速度,而且更关注跑步给身体带来的积极意义。
在十几年前一个大年除夕的下午,当家人都在准备年夜饭时,白岩松看自己帮不上什么忙,天气又很好,于是他换上跑鞋,在小区里跑了一圈。那一次不经意的尝试,尽管只有1.4公里的距离,却成为了他跑步生涯的起点。
从那时起,跑步逐渐走进了他的生活,并成为他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白岩松曾在《白说》中说:“累得一塌糊涂的时候,我最先想到的是跑步。”对他而言,跑步不仅仅是一种锻炼方式,更是一种享受,一种可以放空自己并与内心对话的方式。
自此之后,白岩松的跑步之路持续了十余年,期间他经历了从1.4公里到两公里再到五公里,直至十公里的进步。如今,他已经养成了每周跑步四五天的习惯,每次大约六七公里。
不仅如此,他还会在一周中抽出一天时间去踢一场足球比赛,以丰富自己的运动形式。这种规律性的运动不仅帮助他维持了良好的体型,也让他曾在演讲中自信地提到,“如果中国50岁的男人能保持跟我一样的体型,那就相当不错了”。这背后是白岩松对于“越自律,才能越自由”的信念的坚定信奉。
白岩松说:“当你长跑的时候,你就不要在意谁领先。不为别人的忽快忽慢而受干扰,不争一时的第一。”这种心态反映了他对跑步的独特理解:跑步是为了自我超越而非竞争他人。
他强调,想要跑得久,就要跑得慢;想要一直跑下去,就要兴奋于每一次出发。通过跑步,白岩松找到了心灵的平静与身体的活力之间的平衡。
在白岩松看来,一周跑步三五天,不仅是对自己的一种关爱,也是通往美好生活的一条重要路径。正如他所说,“越自律越自由”,正是这份自律让他能够自由地奔跑,享受每一次呼吸新鲜空气的机会,感受每一步带来的成就感。
保持规律的锻炼、健康的饮食习惯以及充足的休息是自律的一部分。这些行为有助于维持良好的身体健康状态,从而让我们拥有更强健的身体去探索世界、体验生活,享受更广泛的生活乐趣。
世界卫生组织身体活动指南提到,为了保持身体健康,建议成年人每周至少积累150分钟中等强度或75分钟大强度的活动。跑步作为一项大强度活动,每次20-30分钟,每周三次左右,即可满足这一标准。
适度的有氧运动如跑步可以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改善睡眠质量,并有助于维持体重。更重要的是,规律性的运动还能促进大脑分泌内啡肽,这是一种让人感到快乐和平静的化学物质。
因此,无论是精神层面还是身体健康方面,这样的运动频率都能为人们带来诸多益处。正如白岩松亲身实践并坚信的那样,一周跑步三五天,不仅是对自己的一种关爱,也是通往美好生活的一条重要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