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李鸿章和左宗棠对吵,左宗棠:新疆166万平方公里,你可真大方
创始人
2025-08-05 23:05:56
0

李鸿章和左宗棠对吵,左宗棠:新疆166万平方公里,你可真大方

世人皆知左宗棠、李鸿章乃晚清两大重臣,却不知他们曾为新疆一事争得面红耳赤。话说光绪元年,朝堂之上,两位朝中柱石为新疆归属之事大起争执。李鸿章言道:"新疆不毛之地,弃之又何妨?"左宗棠闻言,怒不可遏,厉声回击:"整整一百六十六万平方公里,你说不要就不要,你可真大方啊!"一时间,朝堂上风云突变,群臣各执一词,有人附和李鸿章,称新疆不过是一片荒漠;亦有人支持左宗棠,认为弃新疆则俄国必得寸进尺。这场争执背后,到底隐藏着怎样的国家大计?左宗棠为何如此坚持收复新疆?而李鸿章又为何主张放弃?这场朝堂风波,又将如何影响大清国运?

一、朝堂之争:左宗棠与李鸿章的新疆之辩

光绪元年,紫禁城内的乾清宫,一场关乎大清国运的朝堂之争正在上演。年轻的光绪帝端坐于龙椅之上,两鬓斑白的左宗棠与李鸿章立于殿中,针锋相对。

左宗棠身着蟒袍,目光如炬,声如洪钟:"新疆乃我大清之土地,岂能轻易弃之?"他慷慨陈词,道出新疆对大清的重要性。首先,新疆是历代王朝经营西域的成果,自汉唐以来,中原王朝就一直在经营这片土地。其次,新疆地理位置特殊,是连接中亚的重要通道,若失去新疆,将使大清失去与西域诸国交往的桥梁。

左宗棠更是强调:"新疆不仅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更有广袤的牧场和农田。若能妥善经营,必成为大清的粮仓和宝库。"他还指出,新疆是多民族聚居之地,若放弃新疆,将使众多少数民族失去依靠,这对大清的民族团结将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李鸿章听罢,不以为然。他身着朝服,面带忧虑之色,缓缓开口:"左帅所言固然有理,但当今之计,当以自强为先。新疆远在万里之外,地广人稀,地形复杂,若要经营,所需人力物力不可胜数。"

李鸿章进一步阐述了他的观点。他认为,大清当前面临的主要威胁来自沿海,特别是日本的崛起和西方列强的压迫。他主张集中力量发展海防,加强沿海地区的防御和经济建设。"若将有限的资源投入新疆,恐怕会顾此失彼,反而影响沿海防务。"

两人的争论引发了朝中大臣的热议。支持左宗棠的大臣们认为,放弃新疆将使俄国有机可乘,进而威胁大清的西北边疆。他们担心,一旦新疆落入俄国之手,大清将失去一道天然屏障,国防形势将更加严峻。

而李鸿章的支持者则强调,当务之急是发展海防和沿海经济。他们认为,只有先富强自身,才能有实力保卫疆土。他们还提出,新疆地区常年动荡,叛乱不断,若继续投入大量资源,恐怕会成为无底洞。

争论愈发激烈,左宗棠突然提出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建议:"臣愿亲自率军西征,收复新疆。所需军费,臣自筹措。"这一表态让在场的大臣们惊讶不已。李鸿章也为之一愣,他没想到左宗棠会如此坚决。

就在这时,一直静坐的光绪帝开口了:"两位爱卿所言,朕都已听闻。此事关乎国家大计,不可轻易决断。"他转向身旁的慈禧太后,示意由太后定夺。

慈禧太后面无表情,略加思索后说道:"左卿所言有理,新疆确实不可轻弃。但李卿所虑亦非无据,国库空虚,西征之事确实艰难。"她停顿片刻,继续说道:"既然左卿愿意自筹军费,那就准许左卿西征。但切记,不可因此影响沿海防务。"

这一决定可谓是既照顾了左宗棠的建议,又不至于完全否定李鸿章的观点。左宗棠闻言,欣喜若狂,立即叩谢圣恩。李鸿章虽有不甘,但也只能接受太后的决定。

朝议结束,左宗棠与李鸿章走出乾清宫。两人虽然观点不同,但都是为国为民。左宗棠拍了拍李鸿章的肩膀,说道:"李兄,我知道你是为了国家着想。待我收复新疆,定当全力支持你的海防建设。"李鸿章叹了口气,回道:"左帅一片忠心,李某佩服。只望左帅西征顺利,早日凯旋。"

就这样,这场关于新疆命运的朝堂之争暂告一段落。左宗棠开始着手准备西征事宜,而李鸿章则继续专注于海防建设。这场争论不仅反映了当时朝廷对国家发展方向的不同看法,更揭示了晚清政府面临的内忧外患。新疆之争,实则是海防与塞防、重点发展与全面发展之争,其影响将深远地作用于大清的未来。

二、慈禧太后的态度与决策

朝堂之上的争论虽已落下帷幕,但慈禧太后心中的天平却迟迟无法倾斜。她深知,这场关乎新疆命运的决策,不仅事关大清的领土完整,更牵动着朝廷内部的权力平衡。

慈禧太后召来了心腹大臣荣禄,问道:"你如何看待左宗棠与李鸿章的争论?"荣禄恭敬地回答:"太后,左帅与李中堂各有所长。左帅重视西北边疆,李中堂注重海防建设,两者皆为国家大计。"慈禧点了点头,又问:"若要选其一,你认为该支持谁?"荣禄犹豫片刻,答道:"臣以为,当前海防更为紧迫。但新疆之地,亦不可轻易放弃。"

慈禧太后听罢,陷入沉思。她深知,无论支持哪一方,都将引发朝中另一派的不满。若支持左宗棠收复新疆,必然会削弱海防建设的资源;若支持李鸿章放弃新疆,又恐怕会使大清失去重要的战略屏障。

就在此时,御前太监李莲英匆匆进殿,禀报道:"太后,刚刚接到消息,沙俄正在新疆边境增兵,似有觊觎之意。"这一消息让慈禧太后如临大敌,她意识到新疆问题已刻不容缓。

慈禧太后当即召集众臣商议。朝堂之上,大臣们各抒己见。有人提议派使臣与沙俄谈判,以争取时间;有人建议立即调兵遣将,加强新疆防务。争论之际,户部尚书突然开口道:"启禀太后,国库空虚,若要大规模用兵,恐怕难以为继。"

这句话如同一盆冷水,浇灭了众臣的热情。慈禧太后眉头紧锁,她深知大清的财政困境。太平天国之乱刚平,国库早已入不敷出。若再大举西征,恐怕会引发更大的财政危机。

就在众人一筹莫展之际,左宗棠站了出来,朗声道:"太后,臣愿自筹军费,率军西征。"这一表态让慈禧眼前一亮。她询问道:"左卿,你有何良策?"左宗棠回答:"臣有旧友胡雪岩,乃江南富商。臣可向其借贷,筹措军费。此外,臣还可在西北推行'以农养兵'之策,减轻朝廷负担。"

慈禧太后听罢,心中已有了决断。她宣布道:"准许左卿西征,收复新疆。朝廷可拨付五十万两白银作为起始,其余军费由左卿自行筹措。"这一决定可谓是权衡之举,既支持了左宗棠收复新疆的主张,又避免了大规模动用国库,可谓是两全其美。

然而,李鸿章并未就此罢休。他上前一步,说道:"太后,臣以为海防亦不可懈怠。沿海各省正面临西方列强的威胁,若全力西征,恐怕会顾此失彼。"慈禧太后点头表示认同,随即补充道:"李卿所言有理。着令沿海各省加强防务,李卿可继续负责海防建设。"

这一决策展现了慈禧太后的政治智慧。她既支持了左宗棠的西征计划,又肯定了李鸿章的海防建设,可谓是平衡了朝中两大派系的利益。同时,通过让左宗棠自筹军费,她巧妙地解决了国库空虚的难题。

朝议结束后,慈禧太后召见了左宗棠。她语重心长地说:"左卿,西征之事艰难险阻,切不可掉以轻心。若遇困难,速速上奏,朕定会全力支持。"左宗棠感激涕零,叩谢圣恩。

随后,慈禧太后又单独召见了李鸿章。她说道:"李卿,虽然朝廷支持左宗棠西征,但海防建设绝不可松懈。你要密切关注沿海局势,若有异动,立即上奏。"李鸿章领命而去,虽然对西征一事仍有异议,但也不得不接受太后的决定。

就这样,在慈禧太后的权衡之下,大清朝廷既启动了收复新疆的计划,又不忽视海防建设。这一决策不仅平息了朝中的争论,更为大清的疆土完整和国防建设指明了方向。然而,随着左宗棠率军西征,一场旷日持久的战役即将拉开序幕,而这场战役的结果,将会深远地影响大清的命运。

三、左宗棠的西征之路:艰难与坚持

光绪二年春,左宗棠率领大军踏上了西征之路。这支队伍由精锐的湘军和淮军组成,共计五万余人。队伍中不仅有身经百战的老兵,还有许多年轻的新兵。他们背负着朝廷的重托,肩负着收复新疆的使命,向着西北荒漠进发。

西征之路艰辛异常。首先面临的就是严峻的自然环境考验。大军穿越茫茫戈壁,烈日当空,酷暑难耐。白天,滚烫的沙石灼烧着士兵的脚掌;夜晚,寒风凛冽,冻得人瑟瑟发抖。许多士兵因为不适应恶劣的气候而生病倒下,有的甚至永远地长眠在了这片荒芜的土地上。

左宗棠深知西征之路的艰难。为了鼓舞士气,他亲自走在队伍的最前方,与士兵同甘共苦。有一次,队伍遇到了一片特别干旱的地区,水源极度匮乏。左宗棠下令每人每天只能分到半碗水。有士兵忍不住抱怨,左宗棠听闻后,立即召集全军,当着众人的面将自己的那半碗水倒在了滚烫的沙地上。他说:"我左宗棠今日起,滴水不沾,直到找到新的水源为止。"这一举动深深地打动了士兵们,大家纷纷表示愿意与左帅共渡难关。

除了自然环境的考验,西征军还面临着后勤补给的巨大压力。由于路途遥远,补给线极长,粮草辎重的运输成为一大难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左宗棠采取了"以农养兵"的策略。他命令部分士兵在行军途中开垦荒地,种植粮食。这不仅解决了部分粮食供应问题,还为日后的屯垦政策打下了基础。

然而,最大的挑战还在前方。当西征军抵达新疆边境时,他们遇到了阿古柏军队的顽强抵抗。阿古柏是当时盘踞新疆的叛军首领,他的军队装备精良,战斗力强。双方在库尔勒城下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战斗持续了数日,西征军伤亡惨重,士气低落。就在此时,左宗棠接到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朝廷拨付的军饷被截留了大半,只有一小部分到达前线。这无疑是雪上加霜,许多将领甚至提出要撤军。

面对这一危机,左宗棠展现出了非凡的领导才能。他召集所有将领,说道:"诸位将军,我们已经走到了这一步,岂能半途而废?新疆是我大清的领土,我们有责任收复它。即便朝廷无力支持,我左宗棠也要倾家荡产,也要完成这个使命!"

左宗棠的话语激励了全军上下。他立即派人返回内地,向好友胡雪岩借贷巨额资金。同时,他下令将自己的所有财产变卖,用于军饷。这一举动深深地打动了将士们,大家纷纷表示愿意与左帅同生共死。

在接下来的战斗中,西征军士气大振。他们采取了围城打援的策略,先是佯攻库尔勒城,引诱阿古柏的援军出城。当援军离开城池后,西征军主力突然转向,直取库尔勒。这一战略奏效,西征军一举攻下了库尔勒,为进军新疆腹地打开了通道。

库尔勒之战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西征军的士气。随后,他们乘胜追击,相继收复了轮台、库车等地。每攻下一座城池,左宗棠就立即着手恢复当地的生产和社会秩序,赢得了当地各族人民的支持。

然而,西征之路远未结束。前方还有更艰难的战斗在等待着他们。阿古柏的主力仍在喀什噶尔一带,那里地形复杂,易守难攻。左宗棠知道,真正的硬仗还在后面。

就在西征军准备向喀什噶尔进军时,一个意外的消息传来:阿古柏突然病逝。这一消息如同一颗重磅炸弹,瞬间改变了战局。阿古柏的部下开始内讧,军心涣散。左宗棠抓住这一有利时机,连夜召开军事会议,制定了最后的进攻计划。

四、收复新疆的成果与影响

光绪七年(1881年)冬,左宗棠率领的清军终于攻克了喀什噶尔,新疆全境重新回到了大清的统治之下。这一重大胜利不仅巩固了大清西北边疆的安全,也在国际舞台上展示了清朝的实力,对内政外交均产生了深远影响。

收复新疆后,左宗棠立即着手恢复和重建当地的社会秩序。他首先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旨在安抚各族人民,稳定局势。其中最重要的是"抚循"政策,即对新疆各族人民采取怀柔政策,尊重他们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左宗棠下令重建清真寺,允许穆斯林自由礼拜,并任命当地有威望的阿訇担任地方官员,以此赢得了穆斯林群众的支持。

同时,左宗棠也注重经济重建。他推行"屯田制",鼓励汉族军民移居新疆,开垦荒地,发展农业生产。这一政策不仅解决了军队的粮食供应问题,还促进了新疆农业的发展。此外,左宗棠还重视水利建设,修复和新建了大量的水利设施,为农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行政管理方面,左宗棠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他将新疆划分为南北两路,设立了提督和巡抚,建立了完整的行政体系。这种管理模式既保留了传统的封建统治方式,又适应了新疆的实际情况,为后来新疆建省奠定了基础。

收复新疆的成功也极大地提升了清朝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当时,俄国正虎视眈眈地盯着新疆,企图趁机扩张。左宗棠的西征成功打消了俄国的这一企图。1881年,清朝与俄国签订了《伊犁条约》,俄国承认了清朝对新疆的主权,并归还了伊犁。这一外交胜利不仅巩固了新疆的地位,也提高了清朝在国际上的声誉。

然而,收复新疆的过程也暴露出了清朝的一些问题。首先是财政困难。西征耗资巨大,虽然左宗棠通过自筹资金和"以农养兵"等方式缓解了一部分压力,但仍然给朝廷带来了沉重的财政负担。这迫使清政府不得不加重对民间的税收,引发了一些地方的不满。

其次,西征的成功也加剧了朝廷内部的权力斗争。左宗棠的威望因此大增,引起了以李鸿章为首的沿海派的警惕。这种矛盾虽然没有公开化,但却影响了清朝的决策和施政。

在军事方面,西征的成功为清军提供了宝贵的经验。特别是在长途行军、后勤补给、战略战术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这些经验对后来的军事改革产生了重要影响。

收复新疆还带来了人口结构的变化。大量汉族军民迁入新疆,改变了当地的人口构成。这虽然加强了中央政府对新疆的控制,但也埋下了民族矛盾的隐患。

在文化方面,新疆的收复加强了中原文化与西域文化的交流。许多汉族知识分子来到新疆,带来了先进的科技和文化知识。同时,新疆的特色文化也通过各种渠道传入内地,丰富了中国的多元文化格局。

经济上,新疆的重新纳入清朝版图,为中国开辟了新的贸易通道。丝绸之路重新焕发生机,新疆成为连接中亚、西亚的重要枢纽。这不仅促进了经济发展,也加强了清朝与西方国家的联系。

然而,收复新疆也给清朝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有效管理这片幅员辽阔、民族复杂的土地,如何平衡各民族之间的利益,如何应对周边国家的觊觎,都成为清朝面临的新问题。

总的来说,收复新疆是一次具有深远意义的历史事件。它不仅巩固了清朝的西北边疆,也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多个方面对清朝后期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这一事件的影响一直延续到今天,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篇章。

五、左宗棠的晚年与历史评价

光绪七年(1881年)冬,左宗棠完成了收复新疆的伟业,举国上下一片欢腾。然而,这位功勋卓著的老将军并未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他深知,新疆的治理才刚刚开始,还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完成。

左宗棠在新疆驻留了一年多的时间,专门处理善后事宜。他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旨在稳定新疆局势,促进各族人民的和谐相处。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他提出的"五不"政策:不改宗教,不改风俗,不改语言,不改服饰,不改姓名。这一政策充分尊重了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赢得了当地人民的信任和支持。

同时,左宗棠也注重经济建设。他大力推广屯田制,鼓励汉族移民开垦荒地。在他的努力下,新疆的农业生产逐步恢复,一些地区甚至出现了粮食盈余。此外,他还重视水利建设,修复和新建了大量水利设施,为新疆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基础。

光绪九年(1883年)春,左宗棠接到朝廷诏令,命他回京述职。离开新疆前,他召集各族首领,嘱咐他们要和睦相处,共同建设新疆。临行时,各族人民纷纷前来相送,场面感人至深。

回到京城后,左宗棠受到了清廷的隆重接见。光绪帝亲自接见了这位功勋卓著的老将军,对他收复新疆的功绩给予了高度评价。朝廷授予左宗棠太子太保衔,并赐予他"肃毅"的封号,以表彰他的功绩。

然而,功高震主的左宗棠并未因此骄傲自满。他向朝廷提交了一份详细的奏折,阐述了他对新疆治理的看法和建议。他强调,新疆的稳定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必须采取长远的政策。他建议在新疆实行"因俗而治"的政策,既要维护中央政府的权威,又要尊重各族人民的传统习惯。

左宗棠的这些建议得到了朝廷的采纳。光绪十年(1884年),清政府正式宣布新疆建省,设立巡抚,这标志着新疆正式纳入清朝的行政体系。

然而,左宗棠并未能亲眼看到新疆建省的盛况。光绪十一年(1885年)九月,这位功勋卓著的老将军在北京病逝,享年七十四岁。消息传出,举国哀悼。清廷追赠左宗棠太傅衔,谥号"文襄",并下令在其家乡湖南修建专祠,以彰显其功绩。

左宗棠去世后,关于他的评价一直众说纷纭。支持者称赞他忠君爱国,为国家立下汗马功劳。特别是他收复新疆的功绩,被认为是挽救清朝危局的重要举措。他在新疆推行的一系列政策,也被后人称道,认为体现了他高超的治国智慧。

然而,也有人对左宗棠提出批评。有人认为他在平定太平天国起义时手段过于残酷,造成了大量平民伤亡。还有人指出,他在收复新疆的过程中,过分依赖胡雪岩的资助,导致后者破产,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他对财政问题的处理不当。

此外,左宗棠与同时代的洋务派代表人物李鸿章之间的矛盾,也成为后人讨论的焦点。两人在国家发展道路上的分歧,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清朝内部在面对西方冲击时的不同应对策略。

尽管存在争议,但左宗棠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是不容忽视的。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更是一位有远见的政治家。他的一生跨越了清朝由盛转衰的关键时期,亲历了太平天国运动、同治中兴、新疆收复等重大历史事件。他的所作所为,深刻影响了中国近代史的进程。

左宗棠的一生,可以说是清末中国命运的缩影。他既有传统士大夫的气节,又具有开明的改革思想。他坚持"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理念,在湘军中引入西式武器和训练方法,为中国近代军事改革做出了贡献。同时,他又极力维护中国的传统文化,反对全盘西化。这种矛盾与平衡,正是当时中国面对西方冲击时的普遍心态。

左宗棠去世后一百多年来,关于他的研究和讨论从未停止。他的军事才能、政治智慧、为人处世,都成为后人研究的对象。特别是他在新疆的政策,至今仍被认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关内容

子女收到高校录取通知书 家...
当子女收到高校录取通知书,这是他们人生中的重要时刻。然而,家长们也...
2025-08-05 08:41:50
粤动中华 迷你马拉松火热启...
4公里迷你马拉松活动吸引了来自大湾区各地的跑步爱好者踊跃参与。受访...
2025-08-05 08:40:19
罗源鉴江镇历史文集《鉴水长...
《鉴水长流》,一部承载着罗源鉴江镇历史记忆的文集正式出版。它如同一...
2025-08-05 08:39:39
职工高价值专利运营大赛两岸...
职工高价值专利运营大赛两岸赛区选拔赛正式拉开帷幕,开始接受报名啦!...
2025-08-05 08:39:02
原创 ...
你知道中国古代谁是最富有的人吗?我相信很多人会说是“ 富可敌国 ”...
2025-08-05 08:34:12
原创 ...
老周 摘要:蒙古草原有左翼右翼之分,还有内蒙古和外蒙古之分。曾经横...
2025-08-05 08:34:03
原创 ...
二战结束的一个重大原因就是美国向日本投掷了两颗原子弹,日本军头们口...
2025-08-05 08:33:53
原创 ...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
2025-08-05 08:33:51
原创 ...
他是国军上将,绰号水晶猴,骂过蒋介石,建国后获一级解放勋章 在民国...
2025-08-05 08:33:45

热门资讯

原创 盘... 你知道在三国演义中,最擅长冲阵的十大高手都是谁吗? 文丑上榜,吕布垫底。“一骑当千”就是用来形容那些...
原创 池... 池州兵变:悍将韦俊的叛乱,拉开了太平天国分崩离析的序幕 引言: 天京城内,血腥的屠杀余波未平,却又掀...
原创 秦... 文|逗趣大银河 编辑|逗趣大银河 听说点赞关注的人,运气都不会太差哦!想要财运亨通,就从关注我开始吧...
原创 日... 文 昕昕 ●—?前言?—● 抗日剧是每年都会出的主流剧,而在这类影视剧作品中,鬼子最常说的话就是“八...
原创 简... 夏朝是我国有记载的第一个世袭制王朝,,一共存在了471年,属于奴隶制社会,铜石并用时代。夏代早期纪年...
原创 皇... 西域风云:那个敢伪造圣旨灭国的“疯狂”使者 你听说过出使外国还能顺手灭掉一个国家的“壮举”吗?这可不...
原创 你... 导读 介绍了吴三桂的复杂性格,从他的家庭背景、私奔经历到军事与权力的斗争,以及官衔与权力的变迁,展...
原创 长... 71年前的冬天,朝鲜半岛长津湖地区普降大雪,气温骤然降低,哪怕是对于身处东北亚的朝鲜而言,也是50年...
原创 曹... 一、曹叡托孤背景与初定人选 魏明帝曹叡,一生在政治与军事舞台上尽显其智勇。然而,公元238年,这位年...
“我接了一份有意义的新工作” “伴随着长春解放的历史足音,长春市中级人民法院于1949年10月1日正式成立,至今已走过75个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