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拍电影取景,走遍北京城,最后才选定开国中将家,并为之叹服
艰苦朴素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党的优良传统,这一点,在开国将军们的身上有很好的体现,比如我们今天要介绍的刘忠将军。
刘忠中将,一生戎马倥偬,战功显赫。杨成武称他是“能征善战的战将”,胡耀邦夸他是“有功之臣”。晚年离休后,他享受大军区副职待遇。
当时已近九旬的他,仍然住在50年代中期建造的房子里,秘书、警卫员等一致他让要组织拨款整修、刷新一番,将军严令他们“不得胡说”;
按照级别,他的专车应该是“奔驰”,但是他却选择一款普通车,组织上几次派人找他更换,他也不同意。
刘忠将军的几个儿子、女儿都十分有出息,靠自己的能力打拼出一番事业,生活条件也好,为了表示孝心,他们强烈要求父亲答应他们的请求,撤换掉老家具,自费添置跟上时代的“新潮流”,可刘忠坚决不准“弃旧迎新”。
儿女们近乎恼火了:“不添组织麻烦,自费捐置还不行吗?
刘忠说,“要紧的是传统不能丢”。
难怪1992年秋天,北京电影制厂拍摄一部反映我党高级干部廉洁自律的影片,急需选择一幢破旧楼房作场景,导演走遍北京城最后才选中刘忠家,导演高兴之余,为将军的质朴本色所叹服。
征求意见时,刘忠乐呵呵地说,“宣传革命,教育后代,我支持!”
坚持艰苦朴素的精神,这或许和刘忠将军的成长经历有关。
将军是福建省上杭县人,童年经历可以说坎坷困顿:8岁起,他断断续续读过4年私塾;12岁起被迫辍学去当泥瓦匠;15岁起又去给别人家当帮工,一干就是七八年。
对于早年的这段经历,他曾乐观总结,“苦我心智,劳我筋骨,饿我体肤,催我奋进”。
而之后经过几十年战与火的洗礼,最终迎来了新中国的解放,这一切,来之不易,所以,刘忠将军才懂得珍惜,而他的故事同时更是老一辈将军们的缩影:
晏福生中将,一生大公无私,晚年虽然身居高位,但对自己的十分“抠门”,都没有几件像样的衣服。
钟期光将军,一生名下没有房产,建国后条件好了,他依然粗茶淡饭,平时吃饭时饭菜掉在桌子上,他也舍不得,直接捡起来就吃。
……
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不太重视这些,甚至有人提出疑问:
既然现在国家提倡扩大内需,进行艰苦朴素精神教育的意义何在,扩大内需与艰苦朴素精神教育二者是否矛盾?
事实上,二者是不矛盾的。
对大学生进行艰苦朴素精神教育,不是教育他们吃得差、穿得旧,而是教育大学生们传承中华民族精神的优良传统——吃苦耐劳、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我国目前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还处于不发达的阶段,大学生们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应当时刻警醒,从自我做起,把宝贵的青春花费在读书学习知识和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上,而不是一味地攀比和高消费。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大学生们更加应该懂得这一道理发扬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
虽然不可能每个人都做到艰苦朴素,但是做到的人多了,就会形成一种良好的风气。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在新时期,发扬和传承艰苦朴素精神,更应具有这种毫无畏惧的精神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