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河南省三门、山西运城、甘肃庆阳及山西等地,如果依然保留有“穴居”的方式。所谓“穴居”,就是生活在一些山洞之中。而如今人们更愿意管这种“穴居”叫做“地坑院”。
虽然如今当地村民们的生活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但他们依然选择居住在地坑院里,享受着平静的“地下生活”,也更为亲近大地。据说“地坑院”已经有约4000多年的历史。
我国陕西省西张村镇的庙上村还有不少地坑院建于清朝时期,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在早些年代,由于缺乏建房资金和建筑材料以及技术,想要住上地面上的大宅房几乎很难实现。
但地坑院就不一样了,只要你有力气,吃苦耐劳,就能够住上很不错的房子,且成本极低。无疑,这成为了很多人的住房选择。据当地的一位年近九旬的老人称,自己从小就是在地坑院里长大的,住了一辈子,在七十年代花了将近20块钱翻新了一下,现在祖孙三代人都住在这。
据了解,居住在地坑院时间最长久的一户人家住过6代人。由于地坑院结构合理,经久耐用,所以住上个几百年都不是问题。
新中国成立后,各国各地专家专门走访地坑院,并对其颇为重视,认为地坑院有很高的历史学、建筑学以及地质学的研究价值。试想,在没有建筑师以及各方面建材都缺乏的情况下,凭借着所需面积和力气就能挖出这种非常科学且持久耐用的建筑。无不体现中华劳动人民勤劳与智慧的结晶。
而且,地坑院与生俱来的抗风沙、抗台风、抗高温和抗地震的优势,经过合理的建造是会有很好的防洪作用的。
地坑院的隔音效果非常好,身处院内几乎感觉不到外面任何嘈杂的声音。冬暖夏凉,堪称“天然空调、恒温住宅”。
地坑院最吸引人的地方不是建筑本身,而是在这里生活居住人民的生活状态。所以,这样的建造不是静态的,也不是空洞的,人们的生活充盈着它,历史与文化在这里循环往复,不是定格与凝滞,而是持续发展。每年都会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到此游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