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古人来说,因为所处时期社会生产力的低下和医疗状况的落后,所以总体的平均寿命相对都会比较低下,超过五十岁的,基本都可以用高寿来形容,年逾六十的堪称长寿老人,至于七八十岁的,都是相当于故事传说中的存在。
除了活不久之外,古代新生儿的死亡率也是居高不下的,所以每一个能平安长大的人,其实都是经过一轮淘汰的,而在封建迷信的思想驱使之下,人人都想知道自己能活多久,该如何延长自己的寿命,进而会选择寻仙问卜,求得自己的天命所归。
尤其是到了唐朝时期,繁华的盛世局面让人们更加在意自己能活多久,越是位高权重者越是想知道自己的寿命,比如曾有一位宰相就来到寺院询问自己的寿命几何?高僧掐指一算,直言吃完一万只羊就是你死期,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古人对寿命的执着
其实我国古代对长寿的追求也有一个从盲目到逐渐理性的过程,这个变化反映出了人们对死亡的认知逐渐清晰,比如早年在秦朝的时候,朝野上下尤其是皇帝,均坚决不肯相信死亡的来临,在他们的认知中,百年之后,灵魂会去另外一个世界继续征战。
而且是一无所有的离开,根本不存在死亡的概念,所以秦始皇才会派遣官员多次出海寻找长生不老药,殊不知这种行为对自己究竟能活多长时间根本就没有太大的影响,而在秦朝之后,人们对死亡的认知逐渐清晰,慢慢不再相信永生之术,开始偏执于延年益寿的方法。
而追求延年益寿同样存在一个大前提,那就是知道自己的寿元多少,而唐朝时期相术的产生与广泛传播,开始让人们坚信,寿命长短,是可以通过特殊方法算出来的。
唐朝自从李世民继位之后,就非常信奉宗教,无论是佛教和道教,在当时都是一种十分尊崇的存在,因为他坚信这两大宗教,都有未卜先知的相术,可以预测凶吉祸福,知晓寿命长短,其中最典型的一个人物就是袁天罡。
他与其他的算命先生不同,他喜欢剑走偏锋,执着于戳破天机,将自己看到的面相和卦象尽数告知,但又不直言,总是以一种谜语人的方式给出一个不太明了的答案,比如李世民曾问他唐朝何时灭亡,袁天罡则用谐音的形式来告诉他说:“猪上树之时”。
当然这种长远的测算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袁天罡曾通过简单的面相观察精准测算出了四位好友的命运。何时在何地因为何种原因担任什么官职,甚至仕途中的起落都测算地十分清楚,更加惊人的是,这些测算竟然全都应验了。
这种令人匪夷所思的结果对应让唐朝更多人都相信了所谓的相术,对于一些地位较高的人来说,仕途什么的已成定局,基本不会有太大的波澜,他们想要知道的,其实是自己的寿命问题,即使没有办法改变,但起码也可以有心理准备。
李德裕的功绩与顽疾
相比于此前的大唐盛世,宰相李德裕略微有点生不逢时,他出生于晚唐时期,虽然满腹经纶,但在当前藩镇割据的社会大环境之下,无论是谁担任宰相,都会身心俱疲,最终被时代抛弃。
从姓氏来看,李德裕还应当是唐朝的贵族,他出生在都城长安地区,也算是名门之后,他的父辈和祖父辈都曾在朝中当官任职,而在这种氛围的影响之下,李德裕从小就树立了崇高的理想。
在其他孩童还在坚持研究诗词歌赋等来作为自己谈吐的门面时,李德裕已经开始着手讨论国家大事,分析唐朝现状,有着不属于同时代孩童的成熟,而这种情况也注定他今后会在飘摇的晚唐朝廷之中当官,但让他相信相术和命运轮回的,也是入朝当官这个行为。
李德裕的为官经历,几乎相当于完全复刻了他的父亲李吉甫,从他父亲的经历来看,在朝中任职到一定时间之后,于51岁的时候被朝中宦官针对,被迫外调成为节度使,三年之后重回朝廷担任宰相。
而巧合的是李德裕的命运也是如此,到了自己51岁那年,同样是在宦官的压迫之下担任了节度使,而恰好也是在三年之后重回朝廷,但不同的是,李德裕成为宰相的时候,唐朝的情况更加不乐观。
为了维护没落的皇权,身为宰相的他对内整治官吏,对外打压削弱藩镇,变革优化科举制度,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讲,李德裕的做法的确对没落的唐朝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却无法改变最终的结果。
然而祸不单行,在他政绩显著的背后,还患有一身疾病,845年,李德裕就曾因为身体上的不适而上表请求辞官回家,在呈上的表文之中,他还详细描述了自己的身体状况,“每到午后,自觉身体眩晕,气血不足”等,但皇帝看了之后以繁忙为理由并没有同意。
其实李德裕的这种疾病不是一天两天了,从其早年跟随父亲的脚步四处辗转的时候,身体其实已经出现了一些状况,到了他36岁那年,因为朝中宦官的排挤,导致李德裕被调往南方任职,并且期间职位不断变更,造成了他来回奔波,对身体上的故疾有一定程度的加重。
在成都的三年让李德裕的身体大不如前,之后被调回长安,李德裕也表示自己已经“患风毒脚气十五年”,而如果向前推算就可以发现,李德裕患病的时间正好是他被调往南方的时候,身体疾病的常年折磨也让李德裕走向了完全错误的方式。
询问高僧与解惑
李德裕为了能缓解自身的病痛,尝试了很多方法,其中不乏一些宗教手段,比如道教中信奉的炼丹之术,这不仅唐朝早年对相术的看重,而且还因为当时唐朝末年的皇帝们,迷信色彩浓厚,都希望通过丹药来实现长生不老。
而李德裕很可能也是这种人,因为在一些相关记录之中,曾说他“信仰服饵术,并且亲身实践。”可见其对自身寿命的看重,但这种做法无疑是有些极端了,因为这种尝试大多都会致命,而李德裕之所以在后来走上这一步,和一位高僧的测算有关。
早在李德裕身体最初感觉到不适的时候,他就已经寻访高僧,问自己寿命还有多少年,而这位高僧就像是一位世外高人一般,仔细端详了李德裕的面相,然后略作思索答道“等你吃满一万只羊,便就是死期来临的时刻”。
而李德裕在听到这句话的时候也震惊了,因为自己从很早之前就有吃羊肉的习惯,而羊肉在当时是一种十分昂贵的食材,在李德裕颠沛流离的时候根本吃不起,直到他当了宰相才有经济实力大快朵颐,但他也没想到这会影响自己的寿命。
后来从他手下一位跟随自己的多年的老随从口中得知,自己这些年吃的羊,已经差不多达到了九千五百只,李德裕还没来得及缓一口气,高僧就接着告诉他,并非要吃下一万只,别人的馈赠也算在其中。这让李德裕的内心沮丧到了极点。
因为自己爱吃羊这个喜好已经保持了很多年,朝中大多数官员都知道,所以一些下级为了讨好自己经常会送一些羊到府上,这也是李德裕在得知自己寿命和羊挂钩之后第一头疼的事情。
自己可以克制欲望不吃羊肉,但无法控制别人不给自己送羊,而这种担心很快就应验了,没过多长时间,李德裕就有位手下投其所好,为他送来了一大群羊,不多不少正好五百只,这个数字就像是催命符一般,让本就担惊受怕的李德裕几乎晕厥当场。
流放与身死
或许是因为高僧的相术高超,随着剩下五百只羊的“按时”送到,当时的皇帝唐宣宗亲政的第二天,就直接将李德裕罢免并最终流放到了潮州地区,之后不久李德裕再次被流放到崖州。
从现在的情况看,李德裕再也没有翻身的可能性,现在的他不但要面临贫穷和饥饿的困扰,还要承受精神上的折磨,也正是在此时,李德裕的妻子因患病而没有及时用药去世。
这对本来就孤苦无依的李德裕来说无疑是二度打击,在各种复杂情绪的影响下,李德裕的病情也逐渐加重,虽然中途在绝望之中曾求过朝廷,但始终没有得到什么回应。
之后没多长时间,李德裕也身死在崖州,离谱的是,他的儿子在两年之后才得以让他入土为安。
从高僧寓言的角度来看,他所说的五百只羊,并不像是李德裕生命的终结,而是其政治生涯的断送,至于自身的疾病,早就因为相信所谓的丹药而走向倒计时,死亡只是时间问题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