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毛主席在许世友和罗瑞卿的陪同下,开始了第一次视察济南的工作,闲聊的过程中,毛主席意味深长地询问道:
“你们知道山东省和济南市的来历吗?”
罗瑞卿和许世友面面相觑,对于山东和济南的历史难以说清。
毛主席吸了一口烟,随后缓缓地对众人讲起了历史,短短两支烟的功夫,身旁众人均为毛主席的博学而折服……
一、表演功夫、侃侃而谈
视察完济南过后,毛主席又在许世友和高克亭的陪同下登上了专列,准备视察曲阜市,众人一起在专列的食堂中吃了早餐。
饭后,毛主席询问高克亭与抗美援朝的高克林是什么关系,高克亭尴尬的表示自己与高克林不是兄弟,只是同为陕北人。
毛主席微笑着说:“你们陕北出了不少干部嘛!”
说完,毛主席又与许世友攀谈起来,并开始询问许世友在少林的往事,许世友侃侃而谈,还声称自己打退过上千名土匪。
毛主席深知许世友的勇猛,随即调侃道:“那是被你吓跑的吧?”
许世友尴尬地挠了挠头,毛主席似乎来了兴趣,想让许世友表演一番少林拳脚,许世友连忙脱下衣服,跃跃欲试。
毕竟是在毛主席的专列中,明白事理的高克亭出面阻拦许世友,许世友却不以为然,认为毛主席让做什么,我就做什么。
表演过后,众人又汇报了工作,随着专利抵达泰安车站,毛主席带着众人走下火车,在站台上一边散步,一边闲聊。
望着远处的泰山,毛主席的表情十分严肃,表示共产党人只游览大好河山,决不是封禅泰山,不搞封建王朝那一套。
就在毛主席感叹之际,专列司机师傅来到毛主席的面前,毛主席听完司机师傅的履历后,连连向他表示感谢。
在前往曲阜的途中,毛主席兴致勃勃地向众人讲述了曲阜的历史,并谈到曲阜不仅是炎帝活动的领地,还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
抵达曲阜时,毛主席见到了曲阜县县委书记孔子玉,两人亲切地握住了对方的手,在孔子玉的指引下,毛主席一行人参观了孔庙。
作为孔子的72世孙,孔子玉十分了解孔庙的历史,并连连向毛主席一行人介绍起来,毛主席边听边观察这座宏伟的建筑。
二、参观孔庙、孔子后人
在众人的注视下,毛主席信步登上了大成殿的台阶,面对这座富丽堂皇的宫殿,毛主席表示“大成”是孟子对孔子的评价。
毛主席沿着大殿走了一圈,然后回头对众人说历代统治者都加封孔子,让孔子的地位越来越高,毛主席因此戏称孔子年年升官。
参观完孔子的雕像后,毛主席又踱步到东边的寝殿,发现了店内雕刻着《圣迹图》,毛主席颇有兴致地一幅幅欣赏。
紧接着,孔子玉又陪同毛主席参观了礼诗堂和院内的古松,不知不觉中,毛主席来到了孔府,并准备参观这座千年府邸。
相比于孔庙,孔府显得更加威严,漆黑的大门,配上一对昂首的石狮子,给门外的众人一种无形的压迫感。
孔子玉表示孔子后人在历朝历代,都有着崇高的地位,清朝时达到顶峰,已经超过了班列阁臣,还被特批可以在京城骑马。
毛主席津津有味地听着,孔子玉继续介绍孔府的历史,孔府与孔子后人一样,历朝历代都进行了扩建工作。
听完孔子玉的介绍,许世友连忙打趣,称孔子是全国第一贵族,第一大地主。
突然,毛主席似乎意识到了什么,当即询问孔子玉是不是孔子的后人,得到的回答后,毛主席好奇地询问孔家的辈分是怎么排的。
孔子玉称乾隆皇帝曾赐给孔家后人30个字,作为论资排辈的依据,孔子玉一口气说了20个,并表示剩下的记不清了。毛主席对此非常好奇,当即从口袋中摸出烟纸,让给孔子玉将这20个字写下来,然而,毛主席并没有在其中发现孔子玉的辈分,便抬头询问孔子玉缘由,孔子云笑着解释说:
“主席,我本来不叫孔子玉,我的原名叫孔宪彬,孔子玉是参加革命以后,自己改的名字。”
毛主席欣慰地点了点头,众人经过一番休息后,准备乘车前往孔林……
三、孔林意外、结束参观
孔林是孔子及其后人的专用墓地,有10万棵树在此生长,其中五分之一是古树,毛主席乘坐的汽车缓缓驶进神道中。
看着车窗外被砍掉的古树,毛主席好奇地询问孔子其中的缘由,孔子玉表示这些树的树干坏掉了,所以砍掉了树枝。
进入孔林内部后,毛主席一行人走下了车,徒步登上了洙水桥,并悠然自得地欣赏桥下的美景,寂静的环境令主席心旷神怡。
恰在此时,众人身后传来“砰”的一声,毛主席询问孔子玉这里是不是经常打枪,孔子云连忙解释只是偶尔有。
还没等众人调查清楚,一位工作人员前来汇报,称后方汽车的车胎爆了,望着镇定自若的毛主席,孔子玉捏了一把冷汗。
随后,孔子玉又不紧不慢地向毛主席介绍孔子的墓地,孔子墓地的发展基本与孔庙和孔府的情况类似,都是历朝历代扩建而来的。
孔子玉还表示孔林是一个大型墓葬群,有各个朝代人物的墓葬,毛主席感慨地说:“研究中国的墓葬文化,到这里就可以了!”
参观过孔子墓过后,毛主席不经意地询问舞雩台在什么位置,孔子玉表示舞雩台在城南,并没有什么看头,毛主席简单“嗯”了一声。
随着时间来到正午,毛主席决定结束参观的行程,众人陪同毛主席返回招待所休息,毛主席的曲阜之行到此戛然而止。
到了下午,毛主席本打算回到兖州,但是在中途又改变了计划,决定乘坐专列前往徐州,高克亭和许世友继续陪同。
在专列上,许世友不断央求毛主席讲述徐州历史上的军事故事,毛主席深知许世友的脾性,当即点了一支烟,向众人娓娓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