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国竞争愈演愈烈的背景下,有人提出了一个“普世大国”的概念,并声称中国成不了普世大国。这引发了人们的思考:那中国究竟能不能成为普世大国呢?答案是否定的。中国,确实没法成为像美国那样的普世大国。
要理解这个问题,首先需要弄清楚“普世”的含义及其在世界历史中的演变。普世这个词源自基督教,最初包含覆盖全世界和基督教独一无二的含义,强调的是上帝和基督教的唯一性。当普世的概念被引入政治领域时,便形成了所谓的“普世价值”。而西方所谓的普世价值观,其核心便是民主与自由。
民主一词源自古希腊文,由“人民”与“权利”组合而成,意思是人民的权利、由人民来统治。从民主的起源和含义来看,这与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的目标更为接近。然而,西方却将社会主义视为洪水猛兽。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本应在理想和目标上相辅相成,但资本主义无法容忍社会主义的存在,因为这无法体现西方宗教和价值观的独一无二性。
既然西方强调民主与自由,就应该尊重他人的选择,让每个国家自由选择自己的发展道路,而不是用武力干涉和强迫。资本主义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之上,核心是个人追求利益的自由,表面上看是尊重个人权利,但实际上是维护不平等,维护资本家的权利。穷人和劳动者本身没有私产,所谓的民主更多是为资本家服务的。
历史上,基督教提出“普世”的概念,是为了强调上帝的独一无二,因此基督教与伊斯兰教的冲突持续了两千多年。同样,资本主义强调普世,就无法容纳社会主义的存在;美国推行普世,自然也无法容下中国。这并不是文明优劣的问题,而是文化独占的本质使然。
世界历史文化最早发源于东方,四大文明古国是文化的起源。西方文化实际上是向东方学习而来,不能因为西方发达富裕,就否定或试图消灭东方文明。所谓的文明冲突,是西方挑起的意识形态冲突,目的是消灭东方文明。而美国的普世价值观,将文明冲突推向了极端。
中华历史文化文明有五千多年,从未被消灭或替代,证明了其独特的优势。中华文明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包容性。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宗教是从印度传入的佛教,中国让佛教在此发扬光大,并融入了本土文化。同时,中国的佛、道、儒三大宗教和谐共存,也不排斥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甚至相互借鉴。与西方一神教不同,中国大部分宗教是多神教,这是中国宗教冲突较少的原因之一。
中国历史上很少主动发动侵略战争。盛唐时期,周边许多国家来朝贡,但大唐并未强迫这些国家与其政体、宗教或意识形态保持一致。即使是在大元朝时期,虽然蒙古军队曾打下大半个欧洲,但其存在时间极短,说明无论是靠武力还是文明来普世,都难以成功。
外国史学家不承认元朝文明是中华文明的一部分,可能是因为元朝军队太过强大,但元朝的元曲显然受到了中原文化的影响,这再次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由此可见,中国从未想过成为所谓的普世大国,更没有想要取代美国的野心。
中国成不了普世大国,不是因为意识形态、发展道路或价值观不如西方,也不是因为东方人比西方人低等,而是因为中华文明的核心中并没有“普世”的概念。资本主义自14世纪萌芽,经过七个世纪的发展,才进入全盛期。而社会主义在中国仅用了不到两个世纪,就在资本主义的打压下发展壮大,未来的发展方向已经显而易见。
尽管西方一直贬低和诋毁中国的道路和价值观,但无法否认的是,中国四十年的改革开放取得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发展成就。特别是在抗击新冠疫情时,中国的制度和模式展现了独特的优势。甚至一贯敌视社会主义的欧洲和美国,现在也在维护多边主义,强调不与中国搞对抗。这恰恰说明中国的发展成果和道路具备强大的吸引力。
中国如今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的认可。这个理念并不是普世的,而是要将不同文化文明的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中国的复兴不是为了争权称霸,而是为了让中国人民过上更好的生活,不再被外来势力欺负,不再重蹈百年屈辱的历史。
中华文明是为了发展自身,而不是为了普世。中国强大了,也不会强迫他国接受中国的文化和价值观。因此,所谓“中国能不能成为普世大国”的问题根本不存在。中国追求的是“济世”,而不是普世,用中华文明的发展造福世界,而不是以霸权凌驾于他国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