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回顾历史,可以发现中国共产党的最终胜利并不只是巧合。与其说是历史选择了共产党,不妨说是共产党严以律己,被人民所选择。
相对比共产党政府,国民党有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就是党系之间的争斗,这与蒋介石多疑的性格不无关系,也或许是国民党最终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早期国民党军队并不十分团结,最初大致分为蒋介石嫡系、西北、东北、桂、粤、湘、鲁、川、滇、青海马家军几个派系,后来蒋介石通过借刀杀人的方式逐渐统一了各个派系。但实际上国民党内部的危机一直存在,尤其是蒋介石没有贯彻“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方针,致使国民党内部各派系各怀鬼胎。
抗日战争期间各派系还算和谐,毕竟外敌在前,大家有个共同的敌人。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内部的各种冲突就显现了出来。
其中,新桂系是蒋介石一直比较忌惮的存在。新桂系代表人物之一的白崇禧与蒋介石的关系就先后经历几次变更。辛亥革命爆发之后,积极投身革命的白崇禧逐渐崭露头角。从军校毕业之后,在陆荣廷部队任职。后来逐渐成为新桂系军阀的领头人之一。
新桂系发展之初与蒋介石关系很融洽,在北伐战争中,白崇禧为蒋介石立下了很大的功劳,之后蒋介石准备发动政变,得到了白崇禧的支持。
但白崇禧毕竟是新桂系军阀,与蒋介石并不是完全的利益共同体。蒋介石发动政变、建立南京国民政府之后,汪精卫政府大为震怒,发电给蒋介石政府逼迫他“下野”。
李崇仁与白崇禧不认同蒋介石的观点,公开逼迫蒋介石“下野”。此后国民党政府内领导人几经更迭,蒋介石被迫下野之后也心有不甘,李、白为首的新桂系又几次倒蒋。
白崇禧与蒋介石的关系也一直起起伏伏,两人和时默契无间,分时水火不容。在抗日战争期间,两人关系总体从良,但依旧小摩擦不断。
对于蒋介石战时对共的政策,随着战事情况变化,李、白为首的新桂系主张与我党谈和,蒋介石对此事一直耿耿于怀。
解放战争后期解放军歼灭新桂系军队之后,白崇禧却还是辗转去到了台湾。因为白崇禧抗日战争时主张与我党叫好,更多地是想在国民党内部夺取更多权利,白崇禧本人还是持有反对共的统治的主张。
蒋介石退居台湾之后,国民党的主阵地也转移到了台湾,白崇禧为了实现自己重新掌控广西的政治理想,还是选择了追随蒋介石。可惜到了台湾之后,他和蒋介石的关系并没有改善,他在台湾也郁郁不得志。国民党政府也再也没有反击的实力和可能了。
其实回顾他和蒋介石来往的经历,两人只是出于利益关系的考虑暂时选择某一种相处方式。如果蒋介石能够更大度一些,对部下给予更多信任,不要“卸磨杀驴”,国民党也不会那么快就溃败。但归根到底,国民党失败的原因还是因为他们站在了人民的对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