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首长们的首长,手下曾走出3位开国上将,却从不摆老资格
关于詹才芳中将有这样一件趣事:建国后某一年的中秋节,詹才芳派自己的秘书去医院看望陈锡联将军,当时陈锡联的夫人接待了他,要通报时,陈夫人告诉警卫员:“去告诉首长,就说首长的首长派人来看首长了。”
詹才芳被称为“首长们”的首长,手下走出过3位开国上将:上将陈锡联在他手下当过战士,许世友当过他手下的班长,陈再道喊他是“老领导”,连一些军衔比他高的将领,如徐帅、王树声大将等人也称呼他为“老战友”。
詹才芳是从黄麻起义中出走来的,之后一直战斗在红四方面军不同时期,是典型的“红四方面军老人"。
期间,他历任过黄陂县工农游击大队大队长、红11军第31师营长、红1军第1师3团政委、红4军第10师30团政委。
1932年3月22日到5月8日,红四方面军在皖西发动了著名的苏家埠战役,詹才芳展示出了他的军事指挥才能。
3月21日晚,詹才芳指挥红30团和兄弟部队一道,在进军中击溃了由苏家埠增援青山店的国民党军,然后又转而进攻苏家埠。
进攻中,詹才芳指挥红30团官兵把篾条、稻草扎成把,用水浸湿后在堑壕前堆成垛,用来抵抗敌军射来的子弹。
另外,他们又在周围挖出一条1人多深、3米宽的里外3层,足有2、3里的堑壕提高了部队的防御能力。
詹才芳指挥红30团围困和瓦解苏家埠的守敌使蒋介石如坐针毡,最后迫使蒋调集15个团2万余人,从合肥出发增援苏家埠,结果正中了徐向前的埋伏。
红军俘敌官兵1.8万余人,缴获步枪1.5万余支、机枪250挺、山炮4门、迫击炮40门、电台5部,取得了红军战史上的特大胜利。
最后,苏家埠被围困的国民党军,外援无望,内无粮草,战斗力彻底瓦解,被迫全部缴械投降。所以,提起苏家埠战役,不能不提到詹才芳。
抗日战争期间,詹才芳将军一手拿笔杆,一手拿抢杆,既投身军事教育,又战斗在杀敌现场,曾先后任晋察冀军区第三军分区副司令员、冀察热辽军区副司令员等职,曾率部参加过百团大战。
1949年,詹才芳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6军军长,曾率部南下参加衡宝战役,然后渡过湘江消灭顽敌,解放衡阳市,参加了对白崇禧主力的歼灭战,均圆满完成了任务。此次南下,硕果累累,詹才芳功不可没。
1955年授衔后,曾有人提出这样的疑问:詹才芳资格既然这么“老”,为何只被授予中将军衔,还有人这样评价:詹才芳是上将的资历授了中将军衔。
对于授衔,詹才芳很少提及,他曾对自己的夫人说过一次:“我干革命不是为了这个,战争年代死去多少战友,他们授什么衔嘛!”
这朴素的语言,也许就是一种回答吧。
詹才芳中将虽然资格老,却从不摆老资格。他待人宽厚、平易近人,他的言行、他的品德在广大官兵群众中有口皆碑。
他没有官架子,待人随和,常常和战士席地而坐,促膝长谈,人们时常能看到一位身穿中将军衔的首长,在司令部大院骑着自行车上班。
他为人谦让,宽容大度,他从鄂豫皖和红四方面军带出的兵,新中国成立授予开国将军军衔的数以百计,没有一个不敬重和佩服他。
除此之外,将军的乡土情结也极深。凡是家乡来人,一定给予最高礼遇接待,比较好的衣服、裤子、鞋子,都送给老家人,儿子多次想要,他都坚决拒绝。
1992年12月,詹才芳将军因病在北京去世,享年8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