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为何司马懿见一石碑上写着”牛继马后“四字,便杀掉了一员大将?
创始人
2025-08-05 04:33:26
0

为何司马懿见一石碑上写着"牛继马后"四字,便杀掉了一员大将?

世人皆知司马懿乃三国时期的枭雄,以智谋闻名于世。然而,鲜为人知的是,这位运筹帷幄的大将军,竟因一块石碑上的四个字,便草木皆兵,杀害了自己的心腹大将。这四个字究竟有何玄机?为何能让一代枭雄如此惊慌失措?这位无辜丧命的大将又是何许人也?他与司马懿之间,又有着怎样的恩怨情仇?让我们一同揭开这段尘封已久的历史谜团,探寻那段惊心动魄的往事。这个故事,又能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启示呢?

世人皆知司马懿是三国时期曹魏的重臣,却鲜有人知他的崛起之路竟如此曲折坎坷。要说这司马懿的发迹,还得从他年轻时说起。

话说当年,司马懿年方弱冠,便以才智过人闻名乡里。一日,曹操路过河内,听闻司马懿的名声,便派人去请。哪知这司马懿竟称病不出,曹操大怒,欲治其罪。司马懿的兄长司马朗连忙向曹操解释,说弟弟患有痔疮,不便见客。曹操这才作罢,还赞叹道:"司马懿不肯轻易出仕,此子必成大器!"

果不其然,司马懿后来还是入了曹营,在曹丕、曹叡时期屡建功勋。他先是平定了江东的叛乱,后又击退了诸葛亮的北伐,可谓战功赫赫。然而,司马懿深知功高震主的道理,便常以老迈为由,推辞朝廷的重任。

曹叡驾崩后,幼主曹芳即位,司马懿与大将军曹爽共同辅政。曹爽恃宠而骄,独揽大权,司马懿则韬光养晦,伺机而动。建初元年,曹爽与曹芳离开洛阳城祭陵,司马懿终于等到了千载难逢的机会。

这一日,司马懿突然"病愈",带兵控制了洛阳城。曹爽闻讯大惊,欲率军回援,却为时已晚。司马懿早已布下天罗地网,曹爽不得不投降。随后,司马懿以谋反罪处死曹爽一党,自此掌控朝政大权。

世人都说司马懿是个识时务的聪明人,可谁又能想到,他竟在曹魏朝廷蛰伏了近三十年,才终于等到这个机会?这不禁让人想起了那句老话:"卧薪尝胆,三十年而不改其志"。司马懿的心机之深,耐性之强,着实令人叹为观止。

然而,权力的滋味是甜美的,也是令人上瘾的。一朝得势,司马懿便开始筹划如何将这份权力永远留在自己手中。他深知曹魏篡夺东汉江山的教训,生怕自己的所作所为也会遭到天谴。

正是在这种忐忑不安的心理状态下,司马懿开始对各种预言、谶语格外敏感。他深信这些神秘的预言能够揭示未来,也能指引自己的行动。

有一次,司马懿在翻阅古籍时,无意中看到了"代汉者当涂高"的预言。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取代汉朝的人姓曹。司马懿不禁冷汗直冒,心想难道自己的所作所为已经被上天预知了吗?

从那以后,司马懿对各种预言更加重视。他四处搜罗各种预言书,希望能从中找到关于自己家族未来的蛛丝马迹。每当看到一个新的预言,他都会仔细琢磨,生怕错过任何重要信息。

就这样,司马懿在权力的顶峰上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他一面要巩固自己的地位,一面又要提防他人觊觎。这种矛盾的心理状态,让他变得越来越多疑和敏感。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了那件令人震惊的事情。一个普通的日子里,司马懿偶然看到了一块石碑,上面写着"牛继马后"四个大字。这四个字,就像一道惊雷,在司马懿的脑海中炸响,引发了一系列令人不寒而栗的后果……

司马懿掌权后,对各种预言和谶语愈发敏感。他深知曹魏篡汉的历史教训,生怕自己的所作所为也会遭到天谴。正是在这种心境下,一个偶然的发现彻底改变了他的命运。

建兴五年的一个晴朗日子,司马懿在洛阳城外的一处荒废庙宇中发现了一本残破的古籍。这本古籍名为《玄石图》,据说是东汉末年的方士所著,记载了许多神秘预言。司马懿对此类预言向来深信不疑,便将其带回府中细细研读。

翻阅至深夜,司马懿的目光突然被书中的四个字所吸引——"牛继马后"。这四个字仿佛晴天霹雳,瞬间惊醒了他。司马懿反复咀嚼这四个字的含义,越想越觉得不安。

"牛继马后",难道是说姓牛的人会取代姓马的人?司马懿姓司马,"马"字就在其中。难道这个预言是在暗示他的家族将被姓牛的人所取代?

这个想法一经产生,便如附骨之疽,让司马懿寝食难安。他开始回忆自己认识的所有姓牛的人,试图找出可能威胁到自己权力的潜在对手。

恰巧在这时,司马懿想起了自己手下有一员大将名叫牛金。这牛金是曹仁的旧部,曾在赤壁之战中率领三百敢死队力战周瑜大军,后来又随司马懿平定辽东叛乱,立下赫赫战功。

牛金的勇武和功绩本是司马懿倚重的资本,但此刻在司马懿眼中,却成了潜在的威胁。他开始怀疑牛金是否有野心觊觎自己的地位,是否正在暗中积蓄力量准备反叛。

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测,司马懿开始暗中调查牛金的一举一动。他派出心腹密探,日夜监视牛金的行踪,记录他的言行。然而,这些调查并没有发现任何可疑之处。牛金依旧忠心耿耿,为朝廷鞠躬尽瘁。

但这非但没有打消司马懿的疑虑,反而让他更加警惕。他认为牛金或许是在装模作样,故意表现得忠诚以麻痹自己。

于是,司马懿决定采取更加激进的手段。他开始有意疏远牛金,减少与其见面的机会。在朝廷大事上,也不再征询牛金的意见。这种突然的冷落让牛金感到困惑,但作为一个久经沙场的老将,他并没有表现出任何不满。

司马懿的多疑和猜忌并没有因此而减轻。他开始在朝中散布对牛金不利的流言,暗示牛金有反叛之心。许多原本敬重牛金的官员也开始对他避而远之,生怕受到牵连。

就在这时,司马懿又听说了一个传闻。据说牛金的一个远房亲戚最近在privately私下讨论朝政,对司马懿专权颇有微词。这个消息如同一把火,彻底点燃了司马懿心中的怒火。

他认定这就是牛金反叛的证据,决心除掉这个潜在的威胁。但司马懿深知牛金在军中威望甚高,若是贸然处置,恐怕会引起哗变。于是,他开始精心策划一个阴谋,准备在不引起怀疑的情况下除掉牛金。

司马懿先是开始频繁地邀请牛金参加私人宴会,表面上是为了修复关系,实则是为了麻痹牛金的警惕。在这些宴会上,司马懿总是笑脸相迎,对牛金嘘寒问暖,仿佛先前的疏远从未发生过。

牛金对此感到欣慰,以为是自己的忠诚终于打动了司马懿。他开始放下戒心,在宴会上也变得更加开怀畅饮。然而,他并不知道,一个致命的圈套正在他脚下慢慢收紧。

司马懿知道,要想不着痕迹地除掉牛金,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看似意外身亡。而在这个时代,再没有比毒酒更好的暗器了。于是,司马懿开始为自己的计划做最后的准备。

就在这时,洛阳城内突然爆发了一场瘟疫。百姓们纷纷染病,朝廷上下人心惶惶。司马懿看准时机,决定趁此良机除掉牛金,让其死于瘟疫之中,以绝后患。

这场瘟疫,成为了司马懿计划中的最后一块拼图。而牛金,这位赫赫有名的大将,在不知不觉中,已经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洛阳城内的瘟疫来势汹汹,百姓们纷纷避疫,街道上人影寥寥。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成为了司马懿除掉牛金的绝佳契机。

建兴五年六月,一个闷热的午后,司马懿召集众将商讨应对瘟疫之策。牛金作为重要将领,自然也在列席之中。会议期间,司马懿刻意表现得对牛金极为信任,频频询问其意见,甚至当众宣布要委以重任。

会议结束后,司马懿特意留下牛金,声称有要事相商。他将牛金带到自己的私室,拿出一坛珍藏多年的美酒,称要与牛金同饮,以示信任。牛金受宠若惊,自然不敢推辞。

这坛酒名为"玉液琼浆",据说是西域进贡的珍品,味道醇厚,回味悠长。然而,牛金并不知道,这美酒中早已被司马懿暗中下了剧毒。这毒药名为"三日断肠草",中毒者三日内会逐渐出现高热、腹痛等症状,与瘟疫极为相似,最终会因内脏衰竭而亡。

酒过三巡,司马懿假意醉态,对牛金说道:"牛将军,你乃国之栋梁,此次瘟疫,还需你多多费心。我已与陛下商议,待疫情平息,必当重用于你。"牛金闻言,感激涕零,连连表示必当竭尽全力。

离开司马府时,牛金步履蹒跚,面色酡红。府中侍卫见状,还调侃道:"牛将军今日好兴致啊!"牛金哈哈一笑,摆手离去。谁也没想到,这竟是牛金最后一次出现在众人面前。

三日后,牛金府上传来噩耗,说是将军突染重病,高烧不退。司马懿闻讯,立即派出太医前去诊治。太医回报说,牛将军症状与城中瘟疫极为相似,恐怕凶多吉少。

司马懿闻言,当即下令将牛金府邸封锁,不许任何人进出,声称是为了防止疫情扩散。实则是为了确保无人发现真相。

就这样,牛金被困在自己的府邸中,忍受着剧毒带来的痛苦煎熬。他派人向司马懿求救,却得不到任何回应。府中下人们也因害怕感染瘟疫,纷纷逃离。最终,这位曾叱咤风云的大将,孤独地死在了自己的卧室里。

牛金死后,司马懿立即下令火化其遗体,美其名曰是为了防疫。实则是为了销毁证据,避免日后有人察觉异常。他还亲自为牛金写了一篇悼文,称赞其一生忠勇,为国捐躯,感人至深。

然而,牛金的死并没有平息司马懿内心的不安。他开始怀疑牛金的亲信和家人是否知道些什么。于是,他以调查瘟疫源头为由,开始对牛金的亲友进行秘密审讯。

在这场审讯中,不少人因不堪酷刑而死。有的人则被流放边疆,从此杳无音信。短短数月,曾经显赫一时的牛氏家族,就这样销声匿迹了。

与此同时,司马懿还派人暗中搜查牛金的府邸,寻找任何可能威胁到他的证据。在这次搜查中,他们发现了牛金的一些私人日记。这些日记记录了牛金对朝政的一些看法,其中不乏对司马懿专权的批评。

司马懿看到这些日记,更加确信自己的决定是正确的。他认为,如果不及时除掉牛金,终有一天会被其推翻。于是,他命人将这些日记全部烧毁,彻底抹去牛金存在过的痕迹。

然而,正当司马懿以为一切尘埃落定时,一个意外的发现却让他再次陷入了恐慌之中。

在整理牛金遗物时,有人在其书房的暗格中发现了一块古旧的石碑。这块石碑上刻着四个大字:"马后牛继"。这四个字与司马懿之前在《玄石图》中看到的"牛继马后"恰好相反。

这个发现让司马懿如遭雷击。他开始怀疑,自己是否误解了预言的含义?是否错杀了忠臣?更可怕的是,如果"马后牛继"才是真正的预言,那么是否意味着自己的家族终将被其他人取代?

这个疑问如同一根刺,深深地扎在司马懿心中,让他夜不能寐。他开始变得更加多疑,对身边的每个人都充满戒心。即便是最亲近的家人,也不能幸免。

就这样,司马懿在权力的顶峰上,却活得如履薄冰。他不断地寻找新的"预言",试图从中找到指引。然而,每一个新的发现,都只会带来更多的疑虑和恐惧。

牛金的死,成为了司马懿一生中挥之不去的阴影。即便在临终之际,他仍然在喃喃自语:"牛继马后,马后牛继,到底哪个才是真的?"

这个困扰着司马懿一生的谜题,最终成为了历史的一个谜团。后人在评价这段历史时,不禁要问:究竟是预言左右了历史,还是人心左右了预言?

司马懿的猜忌与多疑并未随着牛金的死亡而消散。相反,"马后牛继"的石碑更加深了他的不安。这种不安如同潜伏的毒蛇,悄然蔓延至整个司马氏家族。

建兴七年,司马懿在一次私密的家族会议上,将这个预言告知了他的两个儿子司马师和司马昭。他警告他们要时刻警惕,防范可能威胁到家族权力的人物。这个预言成为了司马氏家族的一个秘密,代代相传。

司马师继承了父亲的权力,同时也继承了这个挥之不去的阴影。他开始对朝中大臣进行大规模清洗,尤其是对那些姓牛的官员。一时间,朝野上下人人自危,大臣们纷纷改姓避祸。

然而,司马师的多疑和残暴并未能阻止命运的车轮。建兴十二年,一个名叫牛继的年轻人进入了朝廷。这个牛继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士,很快就得到了皇帝的赏识。

司马师得知此事后,立即下令秘密调查牛继的背景。调查结果显示,牛继竟然是当年被司马懿诛杀的牛金的远房侄子。这个发现让司马师如临大敌,他认为预言即将应验。

司马师开始暗中谋划除掉牛继。他先是派人收买牛继身边的仆人,试图找出牛继的把柄。然而,牛继为人正直,生活简朴,没有任何可以攻击的弱点。

无奈之下,司马师决定采取更加激进的手段。他伪造了一份牛继谋反的证据,准备一举将其除掉。就在司马师准备动手的前夜,他突然染上重病,不治身亡。

司马昭继承了兄长的位置,同时也继承了这个家族的诅咒。他比兄长更加谨慎,没有立即对牛继采取行动。相反,他开始暗中观察牛继的一举一动。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牛继的才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他提出了许多治国良策,深得皇帝信任。司马昭虽然对牛继的才能心生嫉妒,但也不得不承认其价值。

然而,随着牛继地位的日益提高,司马昭的不安也与日俱增。他开始怀疑,难道真的要被这个姓牛的人取代吗?

就在司马昭犹豫不决的时候,一个意想不到的事件发生了。建兴二十年,皇帝突然驾崩,没有留下明确的继承人。朝廷陷入了混乱之中。

在这个关键时刻,牛继挺身而出,力主立少帝即位,以稳定朝局。司马昭原本准备趁机夺取皇位,但牛继的举动打乱了他的计划。

为了不使局势失控,司马昭不得不同意了牛继的提议。少帝登基后,牛继被封为丞相,成为了朝中实际的掌权者。

司马昭眼看着自己苦心经营多年的权力被牛继夺走,心中充满了不甘。他开始秘密联络军中旧部,准备发动政变。

就在司马昭准备动手的前夜,他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中,他看到一匹马倒下,一头牛站了起来。醒来后,司马昭惊出一身冷汗,他突然意识到,也许这就是预言应验的时刻。

第二天早朝,司马昭本想宣布政变,但话到嘴边却说不出口。他看着朝堂上意气风发的牛继,突然感到一阵疲惫。多年来的猜忌和算计,似乎在这一刻都失去了意义。

司马昭最终选择了退位让贤,将自己的权力交给了牛继。这个决定震惊了所有人,包括牛继自己。

牛继接过大权后,并没有对司马氏家族赶尽杀绝。相反,他给予了司马昭优厚的待遇,允许其安享晚年。这种宽宏大量的做法,赢得了朝野上下的赞誉。

就这样,司马氏家族历经三代人的努力建立的权力,最终还是落入了一个姓牛的人手中。"牛继马后"的预言,以一种谁也没有预料到的方式应验了。

这个故事在后世广为流传,成为了人们讨论命运和预言的经典案例。有人说,正是司马氏家族对预言的执着,反而促成了预言的实现。也有人说,这不过是历史的巧合,预言只是为已发生的事情找一个解释。

无论如何,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过分相信预言可能带来的危害。它也让我们看到,即便是最精明的权术家,也可能会被自己的恐惧和猜忌所困。

牛继上位后,司马氏家族的势力虽然衰落,但并未完全消失。这个曾经叱咤风云的家族,如今成为了朝中的一个普通贵族。然而,"马后牛继"的预言并未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被遗忘,反而在民间广为流传,成为了一个耐人寻味的传说。

建兴二十五年,一位名叫张衡的年轻史官开始对这个预言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通过各种渠道收集相关的史料,试图还原这个预言的来龙去脉。在这个过程中,他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细节。

首先,张衡发现,"马后牛继"这个预言最早出现在司马懿手中的《玄石图》上。然而,在牛金的书房中发现的石碑上,却刻着"牛继马后"。这种微妙的差异引起了张衡的注意。

为了弄清真相,张衡决定去拜访已经退隐的司马昭。在见面时,司马昭起初对张衡的询问避而不答。但在张衡的诚恳请教下,司马昭最终道出了一个惊人的秘密。

原来,司马懿当年看到的《玄石图》上的预言确实是"牛继马后"。但是,为了消除自己的不安,司马懿私下将预言改成了"马后牛继"。这个被篡改的预言被传给了司马师和司马昭,成为了他们除掉政敌的依据。

然而,命运弄人。正是这个被篡改的预言,反而成了司马氏家族走向衰落的开端。司马昭感叹道:"也许这就是天意吧。我们试图改变命运,反而加速了命运的实现。"

张衡将这些发现记录在案,编写成一部名为《预言纪实》的书。这本书一经发布,立即引起了朝野上下的轰动。人们开始重新审视这段历史,对预言的本质产生了新的思考。

牛继得知这个真相后,并没有借机打击司马氏家族的残余势力。相反,他下令将《预言纪实》列为禁书,以防止这个故事被人利用,引发新的政治动荡。

然而,禁令反而激发了民间的好奇心。《预言纪实》的内容通过各种渠道在民间流传,甚至衍生出了许多版本的传说。有的说司马懿其实是得到了神仙的启示,有的则说整个预言都是司马懿编造出来的。

这些传说逐渐演变成了一种新的文化现象。民间开始流行占卜预言,甚至出现了专门研究预言的学者。一些野心家也试图利用预言来达到政治目的,但大多以失败告终。

与此同时,预言也成为了文学创作的重要素材。许多文人开始创作以预言为主题的诗歌和戏剧。其中最著名的是一部名为《命运之轮》的戏剧,讲述了一个权臣如何被自己相信的预言所困,最终走向毁灭的故事。这部戏剧在民间广为流传,成为了那个时代的经典作品。

预言的影响甚至延伸到了政治领域。一些官员开始在奏折中引用预言来论证自己的观点。为了应对这种情况,朝廷不得不颁布法令,禁止在正式场合引用未经证实的预言。

然而,预言的影响力并未因此减弱。相反,它成为了一种隐晦的政治语言。当官员们无法直接批评某项政策时,就会暗示这可能违背了某个古老的预言。这种做法虽然隐晦,但往往能引起朝廷的重视。

随着时间的推移,"马后牛继"的预言逐渐从一个具体的政治事件,演变成了一种文化符号。它被用来象征命运的不可预测性,以及人为干预命运可能带来的意外后果。

在民间,人们开始用"马后牛继"这个词来形容出乎意料的事情。比如,当一个默默无闻的人突然飞黄腾达时,人们就会说:"这真是马后牛继啊!"

预言的影响甚至延伸到了教育领域。一些学者开始提倡将《预言纪实》作为教材,用来教导学生criticalthinking的重要性。他们认为,这个故事不仅能让学生了解历史,还能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

然而,也有人对预言的盛行表示担忧。他们认为,过分关注预言可能会导致人们忽视现实,沉溺于虚无缥缈的幻想之中。一位名叫李实的学者甚至写了一篇题为《论预言之害》的文章,呼吁人们回归理性。

就这样,"马后牛继"的预言在经历了政治动荡、学术研究、文学创作等多个阶段后,最终成为了中国文化中一个独特的元素。它不仅仅是一个历史事件,更是一面镜子,反映了人们对命运、权力、真相的思考。

这个预言的故事,从司马懿开始,经过牛继,再到后世的传承与演变,构成了一幅跨越数百年的历史长卷。在这幅长卷中,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复杂,权力的无常,以及命运的难测。它提醒着后人,在面对未知时,既不能盲目相信,也不能完全否定,而应该保持谨慎和理性的态度。

相关内容

刘德助0.001秒险胜 勇...
8月3日上午,在2025年全国田径锦标赛男子800米决赛上,广西名...
2025-08-04 12:35:46
镇坪交警:圆满完成全国少儿...
阳光讯(记者 李孝华 通讯员 赵荣鹏)近期,镇坪县迎来了第二届“镇...
2025-08-04 12:35:31
捷尼赛思GMR-001首台...
捷尼赛思Magma车队在勒卡斯泰莱迎来了其GMR-001赛车的历史...
2025-08-04 12:35:01
原创 ...
文:文史咖【文史咖出品,必属精品,欢迎您的关注】 斯大林是苏联历史...
2025-08-04 12:34:28
田径全锦赛衢州站|吴瑞庭刷...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冯子涵 8月4日,在浙江衢州进行的2025全...
2025-08-04 12:34:18
原创 ...
和清朝有关的电视剧一直很多,比较多的就是关于后宫的爱恨情仇,不过小...
2025-08-04 12:34:14
原创 ...
傅作义,是国民党高级将领之中屈指可数的一位将才。他不但在抗日战争之...
2025-08-04 12:34:07
原创 ...
战国时期的战国七雄,为了满足战争的需要,保护自己的生存空间,都维持...
2025-08-04 12:33:57
原创 ...
前言 宣徽院是元朝的国家重要管理机构,其历史最早可追溯至唐朝。作为...
2025-08-04 12:33:53

热门资讯

原创 唐... 关注我,让你每天都有好心情,好运气,好事连连!点赞关注,开启你的幸运人生! 杨贵妃,史册中的璀璨明珠...
原创 史... 中华历史上的东晋五胡十六国时期,起自晋建武元年(317年),晋琅琊王司马睿于建康称晋王,改元建武始开...
原创 元... 写作不易,作者每天也是辛苦写稿,只是为了养家糊口,希望各位观众老爷可以多多理解, 文中加入5秒广告解...
原创 美... 很多人有个疑问,那就是美国人独立战争后期,英国为什么不再调集更多的军队和美国打下去?北美十三州的殖民...
原创 康... 康熙皇帝是整个大清在皇位上时间最长的皇帝,长达61年之久(乾隆在皇位上60年,做了3年太上皇)。作为...
原创 为...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在中国悠久...
原创 晁... 水泊梁山,这个藏龙卧虎之地,自从晁盖接任大寨主后,似乎就注定了要经历一场腥风血雨的权力洗牌。而这场变...
原创 国... 1947年4月,与东北保安司令杜聿明搞不到一起的孙立人被免去新一军军长职务,转任有职无权的东北保安副...
原创 唐... 还在犹豫什么?好运的机会稍纵即逝!赶紧关注我,一起开启幸运之旅吧!祝您财运亨通,心想事成! 唐朝真的...
原创 历... 最近靖国神社迎来了它的秋季大祭。这一次,日本首相决定不参加这一活动,这引发了国内外广泛的关注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