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4月,与东北保安司令杜聿明搞不到一起的孙立人被免去新一军军长职务,转任有职无权的东北保安副司令,几个月后则干脆被调离东北,转赴南京出任“陆总”副总司令。
从名头上来看,孙立人似乎连升了两级。而此时的孙立人,无论是当军长还是陆总的副总司令,实际军衔并没什么变化,都是陆军中将。
当时的国防部“陆总”总司令,正是二级上将顾祝同,国防部长白崇禧则刚晋衔一级上将两年而已。
从顾祝同从徐州绥靖公署主任转任陆军总司令,以及继他之后先后出任陆军总司令的余汉谋、张发奎的经历来看,陆军总司令部的级别大致与绥靖公署、“剿总”相当,总司令的军衔通常为二级上将。
也就是说,身为陆军中将的孙立人,做到的“陆总”副总已经是一个中将所能做到的最高军职。同理,杜聿明中将就任的东北及徐州“剿总”副总司令,也是身为陆军中将的职务上限了。
另外,再结合范汉杰、郑洞国等中将的实例,我们大概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国民党的陆军中将,在军队中的职务上限,就是“剿总”副总或者“陆总”副总了。
而大多数的国民党中将,在一线部队中往往作为兵团司令、军长甚至师长存在:当军长是标配,当师长算高配,能当上兵团司令已经是烧了高香的幸运了。
前面说的陆军中将在一线部队中所对应的职务,下面我们再说说在行政系统、特务系统中将能混到什么职位。
抗战期间,战区司令长官通常会兼任辖区最大省份的省主席,比如陈诚兼任湖北省主席,薛岳兼任湖南省主席,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曾兼任河南省主席,第十战区司令长官李品仙则兼任安徽省主席等等。
也就是说,兼任省主席的职业军人,军衔至少要为中将加上将。
这也意味着,至少在抗战时期,身为陆军中将的职业军人,所能担任的最高行政职务,不会高于副省,这也是上限了。
至于抗战后王耀武中将出任山东省主席,已经算是个案中的个案,特例中的特例了,毕竟王耀武堪称国民党军中的翘楚人物了。
我们再以戴笠、沈醉为例来讨论一下,中将在特务系统的职务。理论上说,军统内部最高的铨叙军衔仅为少将而已,戴笠在死后才被追赠陆军中将。
由于军统、保密局军衔有着不成文的规则,因此先后出任军统局总务处处长、保密局云南站站长的沈醉,军衔都是少将。
沈醉的晋升为陆军中将,则不是在特务系统里,而是在游击司令的职位上方才被称为中将,也就是职务军衔:中将游击司令。
综合而言,国民党军的中将,混得最好有当陆军总司令的(如关麟征),有当省主席的,能当上剿总副总基本已经算是触到天花板了。
而中将的职务下限,也就是师长了,中位数的大部分中将一般说来对应的就是军一级职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