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授衔中,粟裕、徐海东、黄克诚、陈赓等十位杰出的元勋被授予大将军衔,印证了他们的赫赫功绩。十大大将中,要是讲战功的话,粟裕应该是毋庸置疑的第一,他在解放战争中担任华野的副司令员、代司令员,是华野军事方面实际的指挥者。
整个解放战争中,华野取得了孟良崮战役、豫东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一系列战略胜仗,歼敌240多万,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作为代司令员的粟裕大将,自然是居功至伟了。
除了粟裕外,大将中战功排名第二的应该是陈赓。陈赓,湖南湘乡人,出身于一个家境富裕的乡绅家庭。陈赓的爷爷曾经是湘军的一员,积累了丰厚的家底,成为当地的名流。出生于如此优越的家境中,陈赓却对锦衣玉食的生活不感冒。
十六岁时,陈赓就离开家乡,前往湘军中当兵。值得一提的是,当时的彭老总,也在湘军中当兵,两个人应该从这时候起就相识了。在革命生涯中,彭老总性格刚烈,嫉恶如仇,部下们见了他大气都不敢喘一个,但陈赓却和他相处融洽,甚至经常开彭老总的玩笑,应该说两个人的关系是非常不一般的。
黄埔军校创立后,陈赓成功考入,成为黄埔军校的第一期学员。自黄埔军校毕业后,陈赓参加过省港海员大罢工、北伐战争、东征讨伐陈炯明、平定商团叛乱等一系列革命活动,到了1927年做到了第二方面军特务营营长的职务。
南昌起义时,陈赓作为革命骨干,随贺老总、叶挺将军参加了起义,开始了自己在革命军队中的戎马生涯。在整个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陈赓称得上是命运多舛了,尤其是受过两次大伤,历尽了磨难。
第一次受伤是南昌起义部队南下时,陈赓在会昌之战中被子弹击中腿部,行动极为不便。我军转战到潮汕地区后,无法坚持的陈赓被迫前往上海疗伤。伤愈后,陈赓在上海从事地下工作,是中央特科成员,曾经多次亲自带队锄奸,为党的地下工作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第二次受伤是在鄂豫皖苏区时。1931年9月,陈赓被组织上派往鄂豫皖苏区,担任军事干部,在这里,他初步展现出了自己在军事方面的杰出才华,很快便做到了师长的职务。但不幸的是,他再次在一次战斗中受伤,被迫再次赶赴上海治伤。
这一次,陈赓更是从鬼门关走了一回。在治伤期间,陈赓身份泄露,被反动派逮捕。借着看守松懈的机会,陈赓成功脱身。此时,上海的组织已经遭到了很大的破坏,陈赓随组织机关进入中央苏区,在红一方面军,他将大展拳脚,充分发挥自己的军事才华。
长征中,陈赓担任中央纵队干部团团长的职务,是中央纵队的开路先锋,他率干部团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为长征的顺利完成,作出了杰出的贡献。长征结束后,陈赓升任红一师师长。
抗日战争中,陈赓担任八路军129师386旅旅长,率部参加过神乐村、黄崖底、神头岭、响堂铺等一系列战斗,战功不俗。陈赓不仅能指挥打仗,而且擅长培养军事干部,他手下的叶成焕、周希汉、李成芳,都是军事能力极为突出的名将。
可惜的是,叶成焕牺牲在神乐村之战中,未能在解放战争中大展拳脚。解放战争中,陈赓先后担任太岳纵队司令员、第二野战军第四兵团司令员等职务,长期独当一面,率领一个纵队(中后期是一个兵团),从河东的闻喜、夏县一路打到了四季如春的昆明,立下了赫赫战功。
陈赓还参加过抗美援朝、抗法援越的战争,和日本、美帝、法国等侵略者逐一交手,堪称一位外战英雄了,他的赫赫战功,足以彪炳史册。
在1955年的授衔仪式上,陈赓被授予大将军衔,位列十大大将第四位。陈赓的战功,在十大大将中也就是仅仅比粟裕低点,为何仅仅排名第四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授衔并不是只看战功的,资历、贡献都是十分重要的参考标准。陈赓在红军时期的最高职务是师长,抗日战争时期是386旅旅长、太岳军区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是第四兵团司令员,从资历上来说,是比不上徐海东和张云逸、罗瑞卿、肖劲光等人的。
徐海东在红军时期最高职务是红15军团军团长,张云逸是红七军军长,罗瑞卿是红四军政委,肖劲光则是红五军团政委。这几位元勋在红军时期都是军级以上的干部,陈赓这方面是比不上的。到了解放战争时期,陈赓是兵团司令员,但长期独当一面,相当于一个小型野战军,级别肯定比普通的兵团司令员高。
所以在1952年评定级别时,陈赓是大军区司令级,与张云逸、罗瑞卿、粟裕、黄克诚几位元勋是平级。也就是说,陈赓前期的资历在大将中很难进入前五,但后期凭借赫赫战功,资历追上来了,又有着杰出的战功,这才得以位列十大大将第四位。
第二,十大大将的前三位,都有着特殊的功勋,地位是很难撼动的。粟裕大将自不必说了,他的赫赫战功,即使放到十大元帅中,也是前几位的。在最初评定十大元帅时,粟裕甚至一度被提名为元帅,可见他作为大将第一位的位置是不可撼动的。
第二位徐海东大将,最大的贡献是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徐海东指挥的战斗超过百次,未尝败绩,是我军的一位常胜将军,尤其是他指挥的红25军长征,堪称是军事史上的一次壮举了。
红军时期,徐海东先后担任过红25军军长、红15军团军团长,职务比陈赓要高上不少,而红军时期的战功,徐海东应该是位列十大大将第一位的。并且,当初中央红军北上陕北,也是徐海东指挥15军团及时接应,并雪中送炭,救济了中央红军数千大洋。可以说,徐海东红军时期的贡献是位列十大大将第一位的,他位列十大大将第二位,无可撼动。
第三位黄克诚大将,红军时期、抗战时期的资历都和陈赓差不多,但解放战争时期,他首次提出进军东北的行动方针,一举让我军占据了解放战争的主动权,居功至伟。因为这种特殊的贡献,黄克诚最终位列十大大将第三位,也是实至名归的。
而陈赓大将,最终凭借自己赫赫的战功,位列十大大将第四位,可以说是一位打出来的名将。他的赫赫战功,永远彪炳史册。
感谢您的阅读,敬请继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