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耳闻过的“卧龙、凤雏,二者得其一,便可得天下”。这句话的由来曾是刘备听颍川水镜先生司马徽说了荆州的一位有名的居士卧龙,凤雏的才华,把自己的两位高徒迅速的介绍出去只说了一句话,可见名人效应在汉末三国年代的作用之大,这个时候的诸葛亮、庞统便是名扬四方的人才。
据说桃园三结义先让刘备获得剽悍强将关云长、张翼德,后来又三顾茅庐得到卧龙先生诸葛亮的协助,最后收到荆州凤雏先生庞统的投奔。刘备如此受到上天的眷顾,聚集两大绝世奇才在其囊中,但是最终刘备还是没把统一惊世伟业的大任完成,蜀国不仅如此还成为三国征战中最先灭亡的国家。
按道理说,蜀国不该是这种结局,因此那句“卧龙、凤雏二者得其一可得天下”在日常生活中还有这不为人知的下句:“子初孝直,若亡一人则汉室难兴”。下句虽然很少有人知道却是至关重要的。
子初孝直很少有人知道是谁,这个子初即是刘巴,刘子初。诸葛亮曾自叹不如此人的才情,对其评价“运筹帷幄,吾不如子初远矣!”由此可见此人的才干定时非同寻常,刘备在招揽刘巴的过程中诸葛亮占据不可缺少的地位,为了请出刘巴刘备大费周折几乎使出全部的力量。
刘巴能获得诸葛亮的如此称赞,在世人之中是十分的罕见,在蜀国后来的发展中刘巴所制定的《蜀科》帮助蜀汉解决了法律制度上所存在的问题,也为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刘巴死后,不仅得到置身魏国的陈群写信询问情况,更是被东吴的孙权赞誉为“高士“,可见世人对刘巴的尊敬,也体现了他卓越的贡献。
另外一个孝直便是在《三国志》中,被陈寿评价为可以与郭嘉郭奉孝相媲美的法正,法孝直,其人才华也是非同一般,此人刚入蜀便崭露头角,进献了计策斩杀夏侯渊,后来,在建安二十五年法正去世。法正的死让刘备受到了很大的打击,刘备伤痛欲绝,哭泣多日。之后蜀军在因关羽之死而爆发的彝陵大战中的失败,可以看出法正对蜀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蜀军战败不得不退回白帝城。诸葛亮不禁感叹道“如果法孝直活着,就可以制止刘备向东征战的策略,如果制止不了伴随东征也不是现在这种状况。”
历史总是让人琢磨不透,可惜的是在刘备之前就英年早逝的刘巴、法正。结局也在《三国演义》二十五回中验证了,缺少两人的刘备,无法让蜀汉昌盛,最终蜀汉在刘禅的带领之下亡矣,乐不思蜀也正是出自于此,流传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