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海瑞算是明朝的一个牌坊,他的作用仅限于一个清官的名声,为人迂腐,治国无能,事实真是如此吗?今天我们就来说说世人对海瑞的2个误解。
在明朝一众锐意进取的官员里,海瑞的下场真的够好了。明朝的官员一半以上死于非命,徐阶被抄家,高拱被贬庶,张居正死后鞭尸,而海瑞是病死在南京任上。不用说,还是海瑞的结局好。如果海瑞迂腐无能,我实在不知道他如何能够有这样的结局。总而言之,1句话,海瑞既不迂腐也不无能。
1、迂腐
在明中期那种环境里,海瑞能够有这样的结局绝非偶然,有人说他为人迂腐,海瑞科举不第,没有好的起点,却能从一个不入品级的县学,一个底层官员做到二品大员,怎么可能是一个迂腐的人呢?
海瑞被诟病的原因还是在于“不认情只认理”,但这并不是表示他连基本官场“礼仪”都不讲。海瑞的履历全是实事任事,他懂官场,懂社会,只是相对其他的官员不贪不渎、一心做事。他的迂腐是相对的。
2、无能
海瑞被误解的很深,那些持“贪腐无所谓,能办事就行”观点的人甚至直接给他贴上无能的标签。但其实,海瑞思维很灵活,在江南主政时治水退田也充分证明了其政治才能,他治理下的江南,农业获得大发展,农民因此获益匪浅。
如果海瑞不是能臣,那张居正也不是能臣。海瑞在南直隶干的事儿就是张居正改革的缩小版,没道理同样的事海瑞做就不是能臣,张居正做就是能臣。海瑞的《平黎疏》也很有看头,放到今天处理边疆问题都是合适的。
嘉靖用人如下棋,贤时便用,不贤则黜,足见其实用主义的用人观。晚年的嘉靖,深知制度之弊端与接班人不成器。海瑞是嘉靖留给软弱儿子的“国之利器”,可为后期软弱儿子推行改革用,可见海瑞绝对不是无能之辈。
可以这么说,海瑞将清廉和正气做到了极致,我辈自叹无法做到,但至少应该将其视为正确的标榜。但他又不仅限于1个清官的名声,他不迂腐有才干。中国人都是这样,每天抱怨这个社会太讲人情要关系,可真出来一个不讲人情的人,就会恐惧他妖魔化他。
海瑞仅限于1个清官名声?聊聊世人对海瑞的2个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