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那位农家出生的刘邦踏上人类历史舞台之时,一种要改变脚下这片土地的气息就已跃然而生。从早期被分封为“汉王”,再到他的部下被称为“汉人”,以及后面他所建立的汉朝,乃至后来的汉族、汉字等等,都无可避免的与“汉”这一字结下不解之缘。
如此悠长的“汉”字进程,我们不妨把它放入历史的框架之中,对其更深的了解一番。
“汉”字的来历
“汉”,最早见于《诗经》。
一有银河之意,泛指天空浩渺。见《诗经·小雅·谷风之什》:“维天有汉,监亦有光。”
二又有汉水之意,即现在的汉江。见《诗经·周南·汉广》:“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亦或《说文解字》说述:“汉,汉水也。上流曰漾”。
一个是天上的浩瀚的银河,一个是地上奔腾不息的长河。足以可见“汉”字所饱含的非凡的意义。
“汉朝”的由来
自汉朝建立之前,中国人都是以“华夏”或是“华夏人”自称。但在这之后,“汉”字的意味可谓久远而且深长。不过,这还要从最早的“汉朝”说起。
“汉朝”这一国号制定是由于刘邦早年被项羽分封到汉江附近任汉王,外加上此地之后成为项刘之争(楚汉之争)的主要地区,故而刘邦夺取天下之后,又以“汉”字作为本朝国号,因而有了“汉朝”。
“汉人”的由来
作为真正意义上实现中国大一统的王朝,同样也是在这之后中国历史上存在最长的朝代,“汉朝”四百多年的历史几乎就是整个“汉文化”的植入。
最早的“汉人”并不是广义上理解的汉人,而是来自对手项羽一方对刘邦一方的称呼。因为地处汉水一代,又是汉王之人,所以有了最早的“汉人”一词,但终究不是指一个民族的人,而是一个地方的人。
直到后来汉王统治汉朝,“汉人”的名称才逐渐代表了一个群体。
“汉族”的来源
广泛的来说,“汉族”之意就是以“汉人”组成的群体。但有关“民族”这一词汇直到近代才出现,例如“中华民族”、“汉族”这些仅仅有着百年的历史。
“民族”一词最早是由日本人所翻译出的。
因为英语中“nation”一词,代表国家共同体,也即国家和人民。但是日语中并没有单独的词汇可以描述两种语境,于是便发明了“国民”和“民族”两个词借以表述。
多年以后中国学生去往日本留学,便带回了“民族”这一词汇。以至后来出现的“中华民族”、“汉族”,都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
总结
从最早刘邦建立“汉朝”,到这片土地上的人被称为“汉人”,再到这群人凝聚在一起称为一个“汉族”,最后形成一个共同的“汉文化”有机体——这就像“汉”字所代表的浩瀚银河与奔腾长河般深邃而又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