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情回顾
2024年4月6日,靖边县文物保护员报警称,位于靖边县龙洲镇龙一村的战国秦长城遗址遭到人为损毁。接报警后,靖边县公安局民警立即赶往现场开展侦查工作。靖边县境内战国秦长城遗址是陕西省战国秦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2017年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具有重要的文物保护和研究价值。经靖边县文化和旅游文物广电局工作人员现场调查、勘测,被损毁战国秦长城系小型铲车推地导致。经公安机关侦查,靖边县小河镇某村村民郑某某有重大作案嫌疑。4月25日,靖边县公安局依法将郑某某传唤讯问,郑某某供述,今年4月4日,其雇佣铲车在龙一村秦长城遗址处开挖、平整土地,准备做坟地使用。4月25日,犯罪嫌疑人郑某某因涉嫌故意损毁文物罪被靖边县公安局取保候审。6月18日,该案被移送至靖边县人民检察院依法审查起诉。
(案例来源:光明网)
案件评析
一、相关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下简称《刑法》)第三百二十四条 故意损毁国家保护的珍贵文物或者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妨害文物管理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第三条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本体,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三百二十四条第一款规定的“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故意损毁国家保护的珍贵文物或者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三百二十四条第一款规定的“情节严重”:(一)造成五件以上三级文物损毁的;(二)造成二级以上文物损毁的;(三)致使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本体严重损毁或者灭失的;(四)多次损毁或者损毁多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本体的;(五)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以下简称《文物保护法》)第八十三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造成文物损坏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对单位处五十万元以上五百万元以下的罚款,对个人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责令承担相关文物修缮和复原费用,由原发证机关降低资质等级;情节严重的,对单位可以处五百万元以上一千万元以下的罚款,由原发证机关吊销资质证书:(一)擅自在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内进行文物保护工程以外的其他建设工程或者爆破、钻探、挖掘等作业;(二)工程设计方案未经文物行政部门同意,擅自在文物保护单位的建设控制地带内进行建设工程;(三)未制定不可移动文物原址保护措施,或者不可移动文物原址保护措施未经文物行政部门批准,擅自开工建设;(四)擅自迁移、拆除不可移动文物;(五)擅自修缮不可移动文物,明显改变文物原状;(六)擅自在原址重建已经全部毁坏的不可移动文物;(七)未取得文物保护工程资质证书,擅自从事文物修缮、迁移、重建;(八)进行大型基本建设工程,或者在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内进行建设工程,未依法进行考古调查、勘探。
第九十九条 因违反本法规定造成文物严重损害或者存在严重损害风险,致使社会公共利益受到侵害的,人民检察院可以依照有关诉讼法的规定提起公益诉讼。
本案中郑某某在战国秦长城遗址开挖、平整土地的行为损害了该遗址的完整性,属于《解释》第三条所规定的“致使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本体严重损毁或者灭失的”。郑某某的行为构成《刑法》第三百二十四条规定的故意损毁文物罪,应当依法承担刑事责任。其次,郑某某的行为符合《文物保护法》第八十三条第四款的规定,因此有关行政部门可以对于郑某某处以罚款并要求其承担文物修缮和复原的费用。最后,历史文化遗址是人类宝贵的财富,郑某某的行为还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检察机关可以依法提起公益诉讼。
二、如何加强对于文化遗址的保护?
1、加强实地监管。首先,组建一支专门的巡逻队伍,不间断地进行巡查。但人力巡查有限,部分文化遗址占地面积广阔,巡查员可能无法及时观察到损害行为,因此应当在不损害文化遗址的前提下布置严密的监控设备,如有损害行为可及时警报通知有关人员制止。
2、严格实施法律。目前我国对于损害文化遗址的行为在法律上已经明确规定了法律责任,但郑某某明知故犯,缺乏对于法律的敬畏之心。司法机关要严格公正实施相关法律,使违法损害行为真正地受到惩处,充分发挥好法律一般预防的作用。
3、加强法治宣传教育。虽然目前我国有相关的法律法规,但是有部分人或许不知道自己正在实施损害文化遗址的违法犯罪行为。因此,司法机关、行政机关及有关组织应当定期开展法律知识培训,增进群众对于破坏文化遗址行为的认识。现在是信息时代,我们也可以借助网络平台的力量进行多样化法治宣传,如制作短视频、小短片等等。
文化遗址是民族历史的载体,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财富。出于对法律的尊重、对民族历史的传承、对当代公共利益和后代权益的维护,全体公民应当严格遵守法律,以实际行动守护文化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