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对峙阶段,最稳定的就是维持现状,最不稳定的就是改变现状,只要关羽不发动战争,局势大概率就是继续维持现状。
三国时,在蜀国控制下的荆州与东吴接壤,又是一块借而未还的有争议的地方。作为这个地方的守将,最难处理的是保住荆州与维护孙刘联盟这二者之间的关系。上策是既不伤害吴蜀联盟,又长借荆州不还。这也正是诸葛亮处理这个难题的一贯方针。
那为什么说关羽失荆州是大意呢?
镇守荆州的关羽发动襄樊之战后,打出威震华夏的小高潮,频频捷报之下,刘备放松了警惕,刚刚在汉中打败了曹操,又夺取了上庸三郡,关羽又在襄樊擒于禁、斩庞德、水淹七军、包围襄樊与樊城,一时之间威震华夏。这种战事换了谁也得骄傲,骄傲就会犯错,关羽犯一个致命错误,忽略了后方荆州的基地,让孙权有可趁之机,白衣渡江、奇袭荆州,让关羽大意失荆州,蜀汉一下子失掉了荆州三郡的根据地,还损失了数十万人口、数万军队,与数不清的赋税来源。
汉献帝建安二十四年,关羽令南郡太守守卫江陵,他亲自率军向樊城的曹仁进攻。八月,天降大雨,汉水泛滥,平地水数丈深,于禁等七路兵马都被大水所淹。于禁和将领们登到高处避水,关羽则乘大船向曹军进攻。于禁等无处可逃,只好投降。关羽向樊城发起猛攻。城中进水,城墙被水冲坏,城中士兵们惊恐不安。有人对曹仁说:“现在的危险,靠我们的力量很难解除,应该趁关羽的包围尚未完成,乘轻便船只连夜退走。”
孙权暗地派征虏将军孙皎和吕蒙为左右两路军队的最高统帅,暗地袭击关羽。吕蒙到达寻阳,把精锐士卒都埋伏在船中,招募一些平民百姓摇橹,令将士化装成商人,昼夜兼程。关羽设置在江边的守望官兵,都被捉了起来,所以关羽对吕蒙的行动一无所知。
关羽多次派使者要求与吕蒙通消息,吕蒙每次都热情款待关羽的使者,允许他在城中各处游览。关羽部下将士的家属看见使者,都上前询问,还有人托他给自己的亲人带去书信。使者返回,关羽部属私下里询问家中情况,尽知家中平安,所受待遇超过以前,因此关羽的将士都无心再战了。
正在此时,孙权到达江陵,荆州的文武官员都归附了。十一月,汉中王刘备设置的宜都太守樊友放弃宜都郡而走,各城的长官以及各少数部族的酋长都归降了陆逊。关羽自知孤立难支,便向西退守麦城。
孙权派人诱降,他伪装投降,把幡旗做成人像立在城墙上,借机逃遁,士兵都跑散了,跟随他的只有十余名骑兵。孙权已事先命令朱然、潘璋切断了关羽的去路。
十二月,潘璋手下的司马马忠在章乡擒获关羽及其儿子关平,予以斩首。于是,孙权占据荆州。吕蒙借关羽进攻樊城,兵力空虚之机,袭击关羽后方,不仅曹操之围得解,而且吞并了荆州,擒杀关羽。
襄樊之战让蜀汉直接倒退十年,成为蜀汉命运的转折点,一两年之后的夷陵之战则直接让蜀汉滑向了深渊,蜀汉国力开始走下坡路,直到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