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代更迭,历史发展之必然也。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每回新王朝建立之初总要对前朝做出一番评价,一方面是为了对比出本朝的合理性及合法性,另一方面,则是为了笼络民心。
在此基础上,随心情篡改前朝历史的不在少数,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清朝修撰的《明史》,清人修明史大部分都是抹黑,不过只有一位明朝皇帝,清朝历代皇帝都承认其伟大,此人就是开国皇帝朱元璋。
清朝的康熙皇帝曾经5次赴明孝陵祭拜明太祖朱元璋,那么作为一个清朝皇帝为何会如此推崇一位明朝皇帝呢?难道是为了收买汉人的民心?
我们都知道,清朝是由满族入关,夺取了汉人的天下,崇祯十七年,7岁的顺治皇帝被接到北京,开启了满清268年的统治,汉人政权再次亡于少数民族之手,让很多汉人不能够接受,由此,引发了不少汉人参与反清复明的活动。
当时这些活动令满清统治者十分头疼,一方面这些人已经对国家稳定和谐产生了威胁,另一方面满清统治者不能大规模围剿,这会引来全天下汉人的不满。
虽然没有办法,但是清朝康熙皇帝的有一项举措让江南汉人不仅感到震惊,而且非常感动,甚至夸赞康熙皇帝“千古盛德之举,在昔帝王未有行者”。
康熙二十三年,31岁的康熙皇帝第一次南巡,快到江宁的时候,他先派大臣去江宁钟山祭祀明太祖朱元璋的陵墓。后来,康熙皇帝亲自告诉大臣,既然自己已经来到了江宁,而且离钟山的明孝陵又不远,所以要亲自祭拜明太祖朱元璋的陵墓。
康熙皇帝不止是说说而已,而是认认真真地去祭拜明孝陵,而且对明太祖的祭拜十分虔诚,作为一个皇帝,亲自行三跪九叩大礼,实在让人目瞪口呆,这是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事情。
?由于康熙皇帝祭拜明太祖的仪制规格相当高,所以现场围观的三四千乡绅名流心中无不暖流涌动,因为从他们心里来说,他们还是不愿承认满清的统治,对汉人统治的天下充满怀念。
但是康熙皇帝,真不愧是一代圣君,他看到现场百姓激动不已,他又大笔一挥,写下“治隆唐宋”四字,意思是说朱元璋创造的大明盛世超过了唐宋时期,看到如此高的评价,现场围观群众全都充满激动的情绪,含泪下跪。不得不说,康熙皇帝这一招收买人心的手段真的是高呀!
?但是令人想不到的是,后来康熙皇帝又多次前往祭拜,康熙四十六年,康熙最后一次前往明孝陵祭拜,当时天气炎热,众臣都劝他不要去,可康熙坚持。说实话,这时候他已经当了这么多年的皇帝了,经过他的励精图治,海晏河清,天下在满清的统治下十分稳固。如果不是真的佩服朱元璋,何必呢?如果仅仅是为了收买人心,祭拜一两次就差不多了。
老实说,作为一个帝王,除了政治方面安抚民心的考量之外,他的内心肯定也无比的佩服这位和尚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