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肖燕楠
编辑|SHI
1985年4月,一对来自吉林抚松的兄妹抵达了朝鲜火车站,他们受到了
如同领导人到访般的最高规格的礼遇,朝鲜的部分高级官员们出面迎接,朝鲜人民也夹道热烈欢迎。
几天后,
两人受到了朝鲜领导人金日成的亲切接见。
金日成不仅同他们用中文交流,还紧紧拥抱俩人说:
“你们回去后要好好工作,要做一个优秀的共产党员。不要攀地位,不要出岔子,你们从小没有父亲,现在我就是你们的父亲!”
最后临别前还赠送给他们每人一架相机和一个皮箱,
箱子里装的是整整2万元现金。
这对兄妹是谁?为什么金日成要特意接见他们?还要亲昵的赠与他们礼物与金钱?
缘分的开始
这对兄妹中哥哥名叫张金泉,妹妹名叫张金禄,
他们与金日成的缘分其实源自于他们的父亲张蔚华。
而张蔚华与金日成的缘分又来自他们的父辈张万程与金亨稷。
金日成的父亲金亨稷是一位颇有盛名的朝鲜革命人士。
在自己的国家被日本占领后
金亨稷一直在为民族的独立与解放事业奔走。
后迫于愈发紧张的形势,不得不离开祖国。
几经辗转,金亨稷携一家老小来到了吉林省抚松县,
就此金亨稷与张万程一家的缘分就正式拉开了帷幕。
俩人一开始的缘分来源于金亨稷的一次闲逛,闲逛时金亨稷发现县里的店铺、商家的匾额、字号,甚至碑石、墓铭都出自一人之手。
金亨稷对书法兴趣浓厚,在书法上也有着极深的造诣,因此第一次看到这些笔墨的金亨稷十分欣喜。
他立刻四处打听是谁的墨笔,得知是杂货店掌柜张万程先生的手笔,于是以文会友,俩人就这样相识。
后来金亨稷
想在抚松建立一所学校,
一所专门为当时流亡到我国境内的众多朝鲜人开办的学校。
但当局因为忌讳金亨稷的革命家身份,不愿意为他办理审批手续。
于是他想到了张万程,
张万程听说后出于对这位革命人士的敬佩之情,立刻动员一切力量,为金亨稷拿下了审批手续
。这次的帮助也令二人的友谊更加的深厚。
这些经历使两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因为妙不可言的缘分这份友谊延续到了两人的儿子身上。
“一个人不应该忘掉患难之交的朋友。能够同主死共患难的挚友,实际上比亲兄弟还亲。”
因为父亲的教诲,金日成十分珍视遇到的每一个真正的朋友,其中就有一位名为张蔚华的少年。
1925年春天,随着父亲逃离到抚松的金日成于抚松第一学校就读,继续之前在平壤时被中断的的学业。
他的同桌是一位诚恳而热情的中国学生。
这个同桌就是张蔚华。
课后,张蔚华带着金日成熟悉学校,向他介绍学校的简况、课程进度,俩人还互相介绍了各自的情况,
话语投机,两人很快就成了好朋友
。
年少的形影不离
初到第一中学的金日成
由于汉语学的还不太熟练
,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着困难,
张蔚华站出来主动帮助他提升汉语水平。
他们两人
不仅在学校里互相帮助,共同交流切磋,放学后,两人也总是形影不离
。
金日成
十分聪颖,很快就完全掌握了汉语
,并且能够应用自如,最后他同张蔚华一样,
成为了学校里名列前茅的学生。
张蔚华对于
金日成想要光复祖国的豪情壮志非常敬佩,的为有这样一个朋友而高兴。
金日成同样对张蔚华时刻不忘祖国和民族命运、一心要振兴中华民族的宏伟抱负称赞不已,
为得到这样一位具有炽热的爱国心、正义感的同志而欣喜非常
。
课余时间,两人除了一起温习功课,积极参加各类体育锻炼之外,
还经常一起阅读学习马列主义书籍,谈论俄国十月革命和苏联的建设社会主义等问题
。
两人如同他们的父辈一样
,
打小就富有一种匡扶正义的斗争精神
。
当自己老师受到军警的无故殴打,腐朽的当局又不愿意出面解决时。
两人纠集一群进步学生,狠狠地教训了欺负老师的军警,令所有横行不法的军警都闻风丧胆,纷纷夹起尾巴做人。
后来他们决心
为拯救各自的祖国
,
将自己的青春和生命投入到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和反动统治当局的激烈斗争中去
。
为了唤起广大群众的爱国主义和反侵略的抗争思想。二人常常深入到农村、山区考察民情,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
在金日成的影响下,张蔚华在东北地区展开了秘密地下活动,可以说张蔚华的早期地下活动为抗联等抗日力量后来在吉林一带开展工作,打下了深刻的群众基础。
1928年,张蔚华和金日成从抚松第一学校毕业。
金日成要前往吉林毓文中学念书。
得知金日成要去吉林读书的消息,
张蔚华便想跟随金日成一同前往,边读书边搞革命。
但
张蔚华的
母亲
害怕张蔚华继续从事革命事业会遇到危险,
于是阻止他继续上学,让他经商。
金日成看在老人家爱子心切的份上,劝说张蔚华留下,并且成立了一个共产主义小组,交给张蔚华打理。
这个小组里除张蔚华外,都是朝鲜人
。
那时的东北并没有党组织。
因此张蔚华在金日成的见证下加入了朝鲜共青团
。
随后金日成坐上前往了吉林的火车。二人至此暂时分开。
值得一提的是,
为了能拴住张蔚华
,1928年秋,
他的母亲便让他早早结婚生子,但即使这样依旧没有磨灭其革命的热情。
他怀着满腔的热血领导着抚松的第一个地下共产主义小组,继续秘密的从事着革命活动。
出生入死的革命友谊
金日成于吉林上学期间,逐渐成长为令敌人害怕的革命人士,当局也发布了寻找金日成家属的命令,
在此期间是张家人时刻保护着他的亲人不受日伪的迫害,使他的革命事业没有后顾之忧。
1928年冬,放寒假的金日成回到抚松看望张蔚华,
两人促膝长谈,向彼此介绍着革命情况,张蔚华再次向他表达了想要革命的心情
,
这次的金日成没有拒绝,同意了他的请求。
恰逢年关,父亲让张蔚华去送三千银元给一家货栈。
趁此机会张蔚华拿着这三千银元毅然和金日成踏上了革命道路。
因为
考虑到革命根据地不仅缺钱还缺武器装备
,张蔚华以对付土匪为名,
拿走了家里的一支步枪,临行前又偷偷拿走了父亲珍爱的一支手枪。
这两杆枪和三千银元便是金日成建立的朝鲜革命军最初的家当。
在金日成的安排下,张蔚华在一家朝鲜学校担任汉语教师。
一面教授朝鲜孩子汉语知识,一面向他们宣传抗日思想
。
在张蔚华的努力下,一批朝鲜有志青年投身到抗日斗争中。
1930年,随着日本帝国主义和东北地方势力的不断打压,革命变得日益严峻。
张蔚华受命去沈阳搞地下斗争。
金日成亲自将张蔚华送到村口,并把自己的围巾解下,围到张蔚华的脖子上。
张蔚华知道这条围巾是金日成的母亲康磐石老人熬夜织出来的,它饱含着一片慈母之心,自己怎能要!
金日成说:
“蔚华,我的妈妈不就是你的妈妈吗!你戴着它,就会永远记着妈妈的嘱托、战友的期望,更好地去战斗!”
1930年夏,在结束沈阳的工作返回吉林的途中,
张蔚华救了金日成的命。
张蔚华在列车上看到了慌张的金日成,
立刻就把他拉进自己所在的一等车厢,就此躲过了军警特务的搜捕。
为了金日成的安全,张蔚华联系自己前往营口办货、途经海龙的父亲张万程,请父亲设法营救金日成脱险。
老人叫了一辆豪华马车和家里的四名家丁带着武器守候在一等车厢门口,还未等日本人靠近火车,金日成就在张蔚华的掩护下,坐进那辆马车。
看到金日成上了当地富商的车
,日本人也
不敢上前交涉
,只能看着马车载着金日成走远
。
1985年,
金日成谈起张蔚华父子在海龙县掩护自己脱险这件事时,还风趣地说:“这真是巧了,苍天保佑啊!”
最后一别
1937年夏,
日军全面侵华。此时,金日成已经是朝鲜革命军的领袖。
受金日成的影响,张蔚华在家乡继续领导着进步青年进行着抗日斗争,
并于1932年入了党
。
他开了一家照相馆作为地下活动的掩护,
实际上是抚松地下组织的负责人。
1937年6月,
张蔚华收到金日成像要见他的情报
,为不引起敌人的注意,俩人秘密的在抚松城外不远的一个温泉见面。
俩人边泡温泉边对各自的情况进行了交流。谁都没有想到这竟是两人见过的最后一面。
此后的俩个月里,张蔚华没有一点消息,金日成十分心急
。
在很多同志反对的情况下,金日成坚决派人去抚松城里打探消息。
查探的人发现照相馆店门紧闭,立马回去汇报,金日成瞬间明白出事了,可是由于自己身份特殊,即使万分焦急也没法出现在城内打探消息。
就在他煎熬的等待中,终于收到了朋友的消息,只是这并非什么好消息,而是一封遗书。
原来此前店里来了一位年轻人郑学海,张蔚华
并不知道此人已经叛变
,随口便说自己见过金日成的部队,此人
还想继续追问具体位置
,张蔚华发现情况不对,但为时已晚,
张蔚华被捕入狱
。
在监狱张蔚华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和严刑拷打并未屈服。
由于张家在当地是十分有头有脸的,经过父亲张万程的运作,张蔚华被释放出狱。于自家的照相馆养病。
张蔚华在照相馆养病期间,一直有日本特务监视。他们想借张蔚华引来金日成。
张蔚华也明白敌人的意图,
他害怕生病的自己在迷糊时说出有关金日成的情报,于是他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
他喝下了店里用于洗照片的剧毒物自杀。
敌人害怕失去线索,立刻派最好的医生为其治病,可最终依旧无法挽回张蔚华的性命。
最
终这位年仅25岁的共产党员,为革命和朋友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后来金日成曾不止一次说过
:“如果我当初没有拒绝他加入我的队伍该有多好,我们也不至于天人两隔。”
情谊的延续
随着新中国和朝鲜的建立,已成为领导人的金日成十分忙碌,但在空闲时他依旧没有忘记张蔚华和张家人。
在朝鲜,金日成
把张蔚华的事迹讲给每一位朝鲜人民,称赞他为国际主义战士,是一名真正的英雄,他还把自己与张家人的友谊也讲给人民听
。
“张蔚华是为了我们献出一切的,作为外国人,能献出自己的生命是了不起的事情……”
他多次派人深入寻找张家人的消息,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他与张家人取得了联系。
当带着金日成任务的代表团找上门时,张蔚华的妻子喜极而泣
“想不到20多年过去了,金日成将军还牵挂着我的丈夫。”
此后
金日成经常派人给张家送各种礼物和慰问品
。1984年,金日成在出访苏联和东欧各国时路过我国东北地区。
他本想逛逛自己
的第二故乡抚松
顺便亲自拜访张家人,可惜因为自己的时间十分紧迫,只能放弃这个想法,
转而派人向张家人送上了自己的礼物和问候
。
一开始找到张家人时,金正日就想见见他们,但是由于当时历史环境的问题,这个愿望直到1985年才正式实现。
张金泉与张金禄兄妹来到朝鲜才发现
在国内显得平平无奇的父亲在朝鲜是一个与罗盛教、黄继光齐名的英雄人物
。
由于张蔚华开展工作的时候,
年代过于久远,很多人也早已逝世,一直无法证明张蔚华的身份,后来在金日成的不断证明下,张蔚华被正式认定为烈士。
金日成曾经说过
随时欢迎张家人来朝鲜
,张金泉和张金禄兄妹一共去朝鲜4次,他们的后人也多次往返于中朝之间,
为中朝间的文化交流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结语
时至今日,张家人与朝鲜的友谊还在继续着。
2017年张家的曾孙张萌萌结婚时,朝鲜驻吉林办事处还特意派人参加婚礼同时还带来了贺礼。
与我党早期重要人物澎湃一样,张蔚华也是虽然身为富家子弟,但并没有选择吃喝玩乐虚度人生,而是毅然决然地投身于革命事业,甚至为之付出了宝贵的生命。
张家人与金日成的友谊是跨越了数代人的友谊,同时张家人与金日成的友谊是中朝友谊的一个缩影。我们两国间的很多普通人早已处的像亲人一样。
参考资料
国际主义战士——张蔚华[J].张英,张琏瑰.国家安全通讯,2000(01)
金日成情牵中国战友遗属[J].吕明辉.领导文萃2002(10)
金日成与张蔚华跨越国界的生死情谊[J].王树恩.党史纵横2011(11)
吉林文史资料选辑.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吉林省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
与世纪同行.金日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