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鼠父子读西汉”系列故事(36):纪信救主
文/松鼠爸爸
“大王,快看,刘邦出城了,他真的走出了荥阳城!”
“大王,汉王真的投降了!快看啦!”
“楚汉争霸结束了,我们赢了!”
深夜,楚军重重围内的荥阳城东门,缓缓驶出一驾豪华马车,一架只有汉王才配拥有的马车。
由于汉军要投降的消息早已传遍楚军大营,所以,刘邦专车驶出荥阳城,所有人都不再怀疑这一事实。
项羽在鸿门宴上过刘邦的当,知道这老哥特别
喜欢使诈
,原本也有点怀疑他投降的诚意。这会儿见氛围如此逼真,也不再怀疑,于是在马上得意道:
“看来,刘邦还小子还有点自知之明!我们赢了,我们终于赢了!”
见项羽亲自宣布胜利,楚军高呼:“
万岁!楚霸王万岁!万岁!
”
刘邦投降项羽这一幕发生在什么时候?他真的投降项羽了吗?
答:
这是一出地地道道的“诈降”。而这出诈降,成果是帮刘邦成功逃出荥阳城,而代价,则是一位
假扮刘邦的心腹保镖之死
。
他是谁?
却说刘邦与项羽在荥阳一带打“持久战”期间,刘邦采用
陈平的“反间计”
,成功离间项羽与老谋士范增关系,导致
范增下岗并抑郁身亡
,使项羽失去一重要智囊。
但此事也带来一个负作用。那就是,项羽因为范增病死,越发仇恨刘邦,加紧了对荥阳的攻势。
城内缺粮,将士疲惫,城破风险日益加大。如果荥阳城破,刘邦等人势必成为项羽的俘虏,被生吞活剥。
危难时刻,阴谋家陈平再献妙计。
这一次陈平所献计策,是借诈降出逃。怎么诈降?大意是请刘邦写一封信给项羽,表达真心投降的意愿,约他在
荥阳东门
举行受降仪式。
为什么要约在东门,而不是西门、南门或北门?
因为刘邦要
西逃
,而西门离东门最远。
陈平认为,项羽非常自负,一定会相信投降是真。他接信后一定会把大军布置在东门外,到时汉军再想办法把他在西、北、南各门的卫士引到东门口来,刘邦就可以快速从西门突围。
刘邦身上的“艺术细菌”发酵,欣然采纳其计。为了把戏做真,还需要有人假扮刘邦,吸引楚军的注意力。
鉴于刘邦的人格魅力,一个名叫纪信的人挺身而出,主动要求假扮刘邦。
这个一个风险极高的活儿,跟荆轲刺秦王一样,等于主动送死,几乎没有生还的可能。
纪信为什么要勇敢救主?他与刘邦是什么关系?
纪信是刘邦的贴身保镖,“鸿门宴”时,他与樊哙等人一道亲自保护刘邦赴宴,为刘邦平安离开立过大功,深得刘邦信任和倚重。
老板遇险,作为贴身保镖,必须挺身而出。可能由于身形及样貌恰似刘邦,纪信主动对刘邦说:“大王,现在情况己万分危急,请让我假扮您,大王可以趁机逃走。”
刘邦目光望见陈平,见他轻轻点头,只得拍拍纪信的肩膀:“老弟,多保重!”
“汉王您也保重!”纪信含泪道。
行动当夜,
汉军令二千名女子身着铠甲,扮成士兵,从荥阳城东门鱼贯而出
,楚军上去一通围攻。
接着,纪信扮成刘邦,坐着汉王专车出东门投降。
东门外的楚军以为车上坐的是“真刘邦”,以为持续几年的楚汉争霸大战就此结束,对项羽山呼“万岁”,场面震撼。
南、西、北门的围城楚兵听说刘邦真的投降,争先恐后地涌向东门看热闹。
刘邦则乘着东门一片混乱,与几十名随从骑兵,悄悄从西门溜出城,然后一路西逃
。
此时项羽还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浑然不知刘邦脱逃,他亲自来到汉王专车前受降,走近才发现里面的人不是刘邦。
呆了片刻,项羽质问纪信:“你是谁?刘邦在哪?”
“我是谁不重要。”纪信鄙夷道,“重要的是,汉王早就逃走了。”
“啊——气死我了!”项羽大怒,“来人,点火,把他给我烧死!立即烧死!”
“哈哈哈……”纪信没有逃,“项羽,你上当的样子真是太可爱了!”
纪信所坐专车很快点燃,被大火吞没。可怜忠勇的纪信,就这样被活活烧死。
这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
纪信救主
”故事。
松鼠父子读西汉:项羽为什么这么容易上当?
“
项羽为什么会上当?为什么这么容易相信刘邦要投降?
”小松鼠不解地问。
松鼠爸爸笑道:“
如果我是当时的项羽,也会相信刘邦是真投降
。”
“哦,为什么?项羽最后不是败给刘邦了吗?”
“
我们学习历史,往往是先知道结局、再了解原委和过程,而真实历史的演绎,顺序正好相反,
结局是当事人最后才知道的
。
楚汉争霸以来,一直是楚强汉弱,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尤其是刘邦彭城大败后,汉军元气大伤,普遍缺乏战胜项羽的自信。相反,楚营包括项羽在内的将士,此时还坚信刘邦必败。这是项羽相信刘邦真投降的第一个原因。”
“第二个原因呢?”
“
没人提醒项羽。
项羽本人重武轻谋,楚营缺少智囊。
失去范增这个一流智囊后,项羽身边缺乏
正面献策和反面提醒
的人,很容易被‘胜利’冲昏头脑
,失去基本的判断力,上对方的当。”
“
还有其他原因吗?”
“第三个重要原因是:
刘邦长期被围荥阳城,弹尽粮绝,确实有点坚持不下去了
。之前他曾对项羽提出‘以荥阳为界,西归汉,东归楚’的和谈方案,被项羽一口否决。刘邦当时想和谈,应该是真心的,只是项羽不接受其条件而已。
如今,刘邦再度提出投降,
没有附加任何条件
,项羽自然容易相信并接受。
”
“这样啊。”小松鼠感叹,“这就是所谓的‘兵不厌诈’吗?”
(注:文中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