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伴君如伴虎”。
这皇帝在古时就是掌控凡人生死的“神”,无论是朝中大臣亦或是民间百姓,在面对皇帝时,只能服从。
而惹怒皇帝的后果,轻则发配流放、没收家产,重则小命不保,甚至还有可能被诛九族。
在影视剧中,我们经常能看到皇帝在下旨斩杀大臣时,大臣不仅不会反抗,反而还要跪地谢恩,就是因为他们怕自己的九族因自己受到牵连。
明朝时期,苏州巨富沈万三便因为得罪了开国皇帝朱元璋,而将自己置于险境之中。
作为手握生杀大权的帝王,朱元璋怎会轻易放过得罪自己的人?在成功上位后,他便想要杀了沈万三。
为了给杀沈万三一个合理的理由,朱元璋故意用猪蹄当借口,他手指猪蹄,让沈万三当着自己的面说出这是一道什么菜。
因为“朱”与“猪”同音,只要沈万三说出“猪蹄”两字,那他必死无疑。
但聪明的沈万三只用三个字便帮自己解除了危险,而他自己的性命也得以保全。
那么沈万三究竟说了哪三个字?
沈万三年少时的家庭条件并不算富裕,只能说是普通人家,可以维持最基本的温饱。
不过,沈家的老爷,也就是沈万三的父亲,是个颇有经商头脑的聪明人,他知道以沈家目前的经济条件来看,如果不做出一些改变,那一辈子也就只能甘于现状了。
如果是自己一个人,那吃点苦也就算了,但毕竟有一大家子要养,没有点家底,那么自己子孙后代难道也要和自己一样过粗茶淡饭的日子吗?
沈老爷并不想这么平庸地过下去,于是便想找个机会做点生意。
在省吃俭用省下了一笔钱后,沈老爷拿着这笔钱买了几块田,靠着几亩田大赚了一笔后,他他又开始投资房产等其他的生意。
渐渐地,沈家越来越富裕,在当地也成为了有名的富商。
想来如果当初沈老爷保守一点,没有拿钱去做投资,那么也就不会有富可敌国的沈家。
也许这样日子过得会平淡了一些,但总能维持温饱,最重要的是不会因为得罪皇帝而将沈家置于险境。
但沈老爷不是个甘于现状的人,可以说他的选择影响了儿子沈万三的一生。
沈万三受家庭的影响,在长辈的教育下也渐渐地成长为一个颇有头脑与眼光的商人,在接管了沈家之后,使其越来越富有。
人一旦有了钱,便会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沈万三的名号在苏州也是越来越响,当地的其他富商远远被沈家甩在身后。
但是正逢乱世,有钱也是一种负担。
沈家发展最鼎盛的时期,元朝覆灭,朱元璋正带兵起义想要自立为王。
而带兵打仗则需要大量的钱财以便招兵买马,这时,那些身怀万贯家财的富商便有可能被迫卷入纷争之中。
当时和朱元璋对立的张士诚便将自己的军队驻扎在了苏州。
一时间苏州有不少富商都为张士诚提供了财力上的支持,因为有了钱,他的军队逐渐壮大,给朱元璋添了不少麻烦。
这些富商之中,沈万三的投入最大,张士诚的军队之所以能和朱元璋长久抗衡,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有沈家的支持。
其实以当时的时局来看,沈家不应该轻易地给张士诚支持,一旦给予了物力财力支持,那就相当于站队了,也就等于和朱元璋正面作对。
可这两个人究竟谁能取胜登上皇位,谁也不确定,如果是张士诚登位,那么沈家将来就是开国功臣,可如果是朱元璋登位,沈家难免会遭到报复。
而最终张士诚败下阵来,朱元璋登基,当初帮助过张士诚的沈家,自然也就成为了朱元璋的眼中钉。
沈万三也不是个傻的,在新皇登位后,他心里也是十分慌乱,生怕会遭到报复,于是便想着要百般巴结,希望能抵消朱元璋心中的怨恨。
而朱元璋虽有心杀了沈万三,但毕竟自己刚上位,一举一动都要思虑再三,即便要杀了沈万三,也要找个合理的理由。
为了保命,沈万三变相地给朱元璋花了不少钱。
但杀意渐浓的朱元璋,即刻下令召唤沈万三一起吃饭,席间他吩咐厨子上了一道红烧猪蹄。
朱元璋指着猪蹄问沈万三这是一道什么菜?
如果是普通人在面对这种情况,大多人可能会脱口而“猪蹄”,亦或是直接跪下求饶。
但沈万三聪明得很,他知道朱元璋这是在找借口杀他,不回答肯定会让皇上更生气,直接回答也是小命不保。
沈万三稍加思考,向皇上回答道:“这是万三蹄”!他将“猪”替换成了万三,避免了忌讳,同时也在朱元璋面前示弱放低了自己的姿态。
经沈万三这一巧妙地回答,朱元璋当下便哈哈大笑,知道这姓沈的是在示弱。
见皇上如此开心,沈万三便想趁机再哄他开心,于是便提出自己愿意再出一部分钱替朱元璋排忧解难。
但他这么一说又刺痛了朱元璋的心,毕竟空虚的国库一直是他心中不能触碰的痛点。
随后,朱元璋便下令,沈家的家产全部被充公,而沈万三也被发配边境,客死他乡。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沈万三这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好不容易保住了性命,又被自己硬生生“作”没了。
朱元璋想要杀他,一方面是张士诚的仇,一方面也是忌惮沈家富可敌国的家产,不然当初在苏州帮助张士诚的可不止沈家一家富豪,为何不斩杀他人呢。
说到底还是钱财惹的祸,想来如果沈万三能及时上交财产,而不是以自己的名义一会修建都城,一会犒赏三军,可能也就不会落得个这么凄惨的下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