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萧何看中刘邦,并对他从来没有二心
萧何认识刘邦的时候,刘邦还是个混混无赖,成天游街串巷,蹭酒蹭肉,但萧何却认为刘邦面向大贵,说话与别人不同,长得器宇轩昂,对刘邦很客气。
《史记》《萧丞相世家》中有这样说:高祖为布衣时,何数以吏事护高祖;高祖为亭长,常左右之;高祖为吏繇时,吏皆送奉钱三,何独以五。
当刘邦也考上公务员后,萧何便经常与刘邦一起商讨事项。刘邦出差时,其他同事会给刘邦送300钱表示一下,萧何就送他500钱。
对刘邦来说,萧何对他是有大恩惠的,刘邦做亭长时押送囚犯出现意外,导致大量囚犯逃跑,自己也被县令追责只能在外避难,而家中妻儿却被县令抓到监狱,是萧何联合当时的监狱史曹参周旋,才救出了吕雉母子。
至于后期楚汉相争时,刘邦屡败屡战,萧何也没放弃过刘邦。
2、萧何虽然不会打仗,但他是个善于管理国家的好丞相
刘邦大军冲破咸阳宫殿时,别人都在迷恋美女、珍奇异兽、繁华的宫殿、珠宝奇玩等,只有萧何派兵包围秦丞相御史府,将国家地形法令等图书档案,一一清查,登记造册。这些可都是日后治理国家,建立法度,律令,巩固政权的重要资料。
楚汉战争时,刘邦在前线抗战,萧何留守汉中,收赋税,安抚民心,给刘邦提供源源不断的粮草和壮丁,后来当众人对萧何第一功臣有所质疑时,刘邦这样说:各种将军的功劳是抓住了猎物,有如猎犬,而萧何确是那个指挥猎犬的人。
刘邦刚起事时,萧何就给他料理日常的政务、军务;刘邦对阵项羽时,萧何为他提供后方补给;刘邦在为汉中王志得意满时,萧何为他举荐韩信,为他打下三分之二的江山。
萧何对于刘邦可以说是左膀右臂,没他不行,可两人这样深厚的革命友谊也没能阻挡的住刘邦的猜疑。
3、萧何知进退,几次躲过刘邦的猜疑
萧何一直坐镇后面,在前线打仗的刘邦不放心他,几番猜疑。
在刘邦和项羽对阵的时候,刘邦几次三番的派使者慰问萧何,说萧何你辛苦了,帮我管理的大后方真是劳苦功高啊。萧何以为刘邦关心他,但他手下就有人跟萧何提醒道,现在汉王在前线征战沙场,自顾不暇了,怎么还三番四次派人来慰问你,这是不放心你了。
萧何一听是这个道理,忙拿出自己的钱财并派族人中可以作战的人去前线支援,才解除了刘邦的疑虑。
还有一次,黠布谋反时,刘邦又亲自带兵去平叛。在前线,刘邦也不忘经常派人回长安观察萧何的作为,得知萧何深得民心便不是很高兴。
有朋友为此提醒萧何,你应该多买些良田,多谋些私利,显得你胸无大志。萧何听话照做。当刘邦班师回朝时,就有百姓在路上告状:萧何如何强买强卖。
对此刘邦确没有过分责怪,把萧何关进监狱几天就放了出来,让萧何继续做他的丞相,相比其他诸侯们惨死下场,萧何能得以善终已是得到了刘邦的信任。
写到最后
韩信被杀,张良功成身退了,汉初三杰中只有萧何干到了刘邦去世,惠帝继位,还继续被汉室信任,让人敬佩。
萧何的厉害之处在于,他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他战乱中能保全自己,还能治国有方,与民休息,轻摇赋税,对国家忠诚,为百姓安心,不愧是被周总理都称赞的一代贤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