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延安,毛主席出席一位老人举办的六十大寿。
宴席上,大家都提议请毛主席讲几句话,主席随口说了几句祝词,然后这样评价寿星老人:“……他一辈子做好事……几十年如一日……”
这位老人究竟是谁?
为什么毛主席会这样评价他?
他做了一些什么好事?
年少立志,救亡图存
这位老人就是吴玉章老先生,中国同盟会早期会员,延安五老之一。
吴玉章出生在清末,看惯了清廷的软弱无能,同时又深受岳飞、文天祥等人民族英雄的影响,年少立志,今后一定要救国救民。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清政府惨败,被迫签下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时年16岁的吴玉章悲愤不已,决心为国家,寻找出一条救亡图存的道路,他提笔写下“坚忍沉毅”四个字,将它们作为自己的人生处事信条,长期遵守。
维新变法开始后,吴玉章欣喜若狂,他觉得康有为、梁启超的主张,是符合时代潮流的,于是自发在家乡,帮忙宣传变法。
一些守旧人士,对他嗤之以鼻,认为他的行为不过是哗众取宠,他们给吴玉章取了个外号叫“时务大家”。
在慈禧太后等人的阻挠下,维新运动仅持续100多天就失败了。康、梁二人逃往日本,谭嗣同等人英勇就义。
当所有人都在否定变法运动时,吴玉章站了出来,他盛赞谭嗣同是为正义牺牲的。
为了寻找新的革命道路,吴玉章阅读了大量进步读物。他读完《天演论》后,了解到“优胜劣汰”等观点,对国家的前途更加担忧。
特别是《辛丑条约》签订后,吴玉章开始反思:“为什么日本明治维新可以成功,中国却失败了?”
吴玉章与二哥前往日本留学。
到日本不久,吴玉章参加了,留学生举行的反对沙俄侵占东三省的“拒俄运动”。
在“拒俄学生会”签名时,吴玉章的同乡黄芝劝他不要签名,他没有理会黄芝的劝说,毅然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黄芝写信告诉了吴玉章的家人,说他参加了革命,家人惊慌失措,让吴玉章赶紧回国。
一怒之下,吴玉章将头上的辫子剪掉,发誓不再回头。
投身革命,四处奔走
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与黄兴、宋教仁等人筹备中国同盟会。
同盟会成立前,成立了一个权力机构叫“评议会”。在留学生群体中,颇有声望的吴玉章被推举为评议员之一。
参加同盟会后,吴玉章先后在东京创办了革命刊物《鹃声》、《四川》等杂志,宣传反清反帝思想。在年轻人中产生了巨大反响,引起了清政府的极度恐慌。
1908年,清政府联合日本政府,将《四川》的主编即吴玉章等人告上法庭。最终,吴玉章败诉,不仅杂志被查封,还被判处半年有期徒刑。
这次的遭遇让吴玉章意识到,仅凭思想上的宣传,是无法撼动清政府的根基的,必须要进行实际的武装革命才可以。
1910年,他回到香港,奉同盟会的指示筹措经费和运输军火。为即将在广州发动的黄花岗起义做准备。
1911年4月,吴玉章顺利完成经费的筹备和军火的运输工作,并参加了起义。可惜起义很快被清政府镇压,吴玉章只能逃到香港避风头。
当年9月,吴玉章回到故乡荣县,在同盟会员龙鸣剑和王天杰的帮助下,于10月在荣县,建立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县级革命政权。
荣县政权成立后,吴玉章赶赴内江领导革命,但受到端方带领的清军的顽强抵抗。
好在,经过几年的宣传,清军里有不少接受过新思想洗礼的新军。吴玉章到达前线,成功策反了这些新军。不久,新兵临阵倒戈将端方杀死了,内江独立并成立军政府。
接着,吴玉章又受到张培爵的邀请,赶往新独立的重庆,整顿内政。
刚到重庆,吴玉章便发现,重庆的局面远比,他想象的要严重。首先,是军队总司令林畏生对自己的官职不满,带领军队大闹都督府;其次士兵纪律涣散,骚扰民众。
吴玉章对张培爵说:“没有纪律的军队,是打不赢革命战争的。我建议马上开一个会议,讨论如何快速解决这件事。”
当晚,军政会议召开。开会前,林畏生大摇大摆地走进会场,很明显是在向吴玉章等人挑衅。
吴玉章没有理会他,自顾自地站起来说:“很高兴大家都能出席会议。我说话不喜欢绕圈子,直接陈述会议的主题吧!”
他说完,下面响起了一阵掌声,林畏生没有鼓掌。
吴玉章继续说:“当年我们参加革命的目的,是推翻清政府的腐朽统治,实现民主共和。如今我们的革命刚有起色,某些人就开始争权夺利,甚至放任士兵抢劫民众。请问大家,这样的行为,和清政府有什么不同……”
这场会议开了两个小时,吴玉章与林畏生据理力争,让大家明白了革命纪律的重要性,最后大家集体表决通过了解除林畏生职位的决议,挽救了即将分裂的革命队伍。
不为当官,只为共和
1912年初,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
吴玉章赶到南京时,政府各部门人事安排基本完成。留给他的只有疆理局(土地局)长,这一相对“肥缺”的官职了。
当委任状送到吴玉章手中时,他没有接受。别人以为他嫌官职小,所以不接受,第二次又给他送来了参事的委任状,他依旧没有接受。最后,在孙中山的邀请下,他才到总统府担任总务工作。
吴玉章说:“我多年来参加革命,不是为了当官,共和胜利了,我也就满足了。”
后来,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袁世凯上任。
吴玉章到北京参加会议,当时成渝两个军政府还在对立,袁世凯将他任命为“宣慰史”,回四川解决双方之间的矛盾。
吴玉章说:“四川是我的家乡,我回去帮助调解矛盾是应该的,不需要什么官职。”
袁世凯只好改口:“那我不以任何名义,只请你与朱芾(fèi)煌一起,回四川‘慰问’一下人民可否?”
吴玉章心想:“如今共和在即,如果能够促成四川和平,也算为家乡父老做了点贡献,那就去吧!”
吴玉章回到四川时,双方已经和解,四川军政府热情地接待了他。
在四川,吴玉章到处演讲与老百姓交谈。一次,他的朋友问他:“看军政府对你的态度,你好像是北京派来的钦差大臣。但你与百姓交谈随和,又像传道授业的老师。你到底是什么官呀?”
吴玉章认真地回答:“我不是官,是革命者。我的目标是革新国家和社会,让百姓剪去鞭子、戒掉鸦片……”
不久,袁世凯发动政变,企图恢复帝制。吴玉章与孙中山在上海发动“二次革命”,但革命失败。他和孙中山为了躲避袁世凯的追捕,流亡到了法国。
1916年袁世凯病逝。吴玉章回到北京,开办留法勤工俭学预备学校,先后送了数千人赴法留学。其中包括后来中共的领导人周恩来、陈延年、邓小平、陈毅等人。
之后,吴玉章又追随孙中山发动了“护法运动”,但由于陈炯明的倒戈,这次运动又告失败。吴玉章没有气馁,他开始寻找新的革命道路。
追求光明,加入中共
1917年苏俄十月革命成功后,中国大地掀起了一股马克思主义热潮,吴玉章也意识到了无产阶级革命的重要性。
1920年,吴玉章利用四川的“自治运动”,大力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公开反对军阀独裁。运动遭到军阀破坏,他本人也被通缉。
1922年,吴玉章回到成都,出任成都高等师范学校校长。在任上,他邀请恽代英等人到学校任教,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同时,以学校为阵地,组织工会,领导工人罢工取得属于自己的权力。他的朋友曾开玩笑说:“你吴玉章就是四川罢工运动的源头,把你捉起来杀了,罢工就不会有了。”
但吴玉章认为,这些小打小闹的罢工运动,始终无法对反动政府造成威胁。于是,为了更好地指导四川的无产阶级革命。1924年,他在成都与杨闇(àn)公等人成立了中国青年共产党,宣传马列主义,开展工农运动。
1925年2月,吴玉章来到北京,得知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消息,他果断加入了中共。同年,他给中国青年共产党成都总部写信,提出解散政党的想法。
由于,成员意见不统一,中国青年共产党直到“四一二”政变后才彻底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随后,吴玉章先后参加了北伐大革命和南昌起义。
南昌起义失败后,吴玉章被派往苏联学习。
反对独裁,回到延安
1938年3月,吴玉章回到重庆。
年底,蒋介石与他会面。
蒋介石对他说:“吴老,你是同盟会的早期会员,也是国民党的老前辈。不如重新回到国民党的队伍中来吧!”
吴玉章想都没想就拒绝了他的邀请:“我加入同盟会时,是因为相信它能改变中国,可事实出乎我的意料。后来,我意识只有马克思主义才适合中国,所以我选择加入了共产党。为了理想,我不可能回到国民党的!”
蒋介石听完哑口无言。
1940年1月15日,吴玉章从重庆回到延安不久。党中央为吴玉章补办了六十大寿。毛主席在宴席上,称赞他一辈子只做好事。
在延安,吴玉章与董必武、林伯渠、徐特立、谢觉哉四人,一起被称为“延安五老”,受到了大家的照顾。
在延安期间,吴玉章先后担任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院长、延安大学校长、陕甘宁边区政府文化委员会主任等职务。
抗战胜利后,吴玉章与周恩来前往重庆参加政协会议,并担任中共四川省委书记。
1949年开国典礼,吴玉章与毛主席等中央领导,一同站上天安门观礼台,见证了这一伟大时刻。
鞠躬尽瘁,清廉一生
1949年,新政协会议上,吴玉章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
1950年,吴玉章得了重病,痊愈后,他主动辞去了政务院委任的一些重要行政官职,专心投入文化教育工作。
同年二月,吴玉章被任命为中国人民大学首任校长,开始尽心尽力为共和国培养建设人才。据说,他80多岁时,还帮成绩不理想的同学补习功课。同学们亲切地称呼他“吴老”。
1958年,吴玉章回到老家考察,发现家乡教育水平落后。他找到县委书记,交代道:“我家的房子捐给政府创办一间师范学校,以弥补师资的缺乏。”
除了教育,吴玉章还承担了文字改革等大量社会工作,著名的《汉语拼音方案》就是他推动制定的。
吴玉章一生为革命奔走,为新中国的成立和后来的文化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他的个人生活,却非常的清廉。
他不吸烟、不喝酒,每顿饭只有四菜一汤。穿着方面,除了出席重要会议,他平时都是穿打了补丁的布衣布鞋。
有一次,他的儿媳将他一条破旧的围巾丢了,买了一条新的送给他。他非但不感谢儿媳,反而批评她:“又不是不能用,丢掉干什么?”
1966年12月12日,吴玉章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结语:
吴玉章老先生已经过世将近60年,如今一个繁荣昌盛的中国屹立于世,相信如果吴老在天有灵,他一定会为我们现在所取得的成绩感到自豪和欣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