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中,有这么一个画面,说是年羹尧被雍正给免了几次职,最后给发配到了去看大门。作为一个曾经是“大将军”的囚犯,当地的县太爷就想要耍耍威风,欺负一下年羹尧。这样他日后跟同事也就有吹牛的资本。可没想到,人家年羹尧直接把自己的黄马褂给亮了出来,县太爷顿时吓得跪地磕头。
那么清朝的黄马褂究竟有多厉害,他比免死金牌还厉害吗,平民穿上他能够比肩几品大员,他能够当做尚方宝剑先斩后奏吗?
黄马褂的效果
道光年间以前,臣子们得到了黄马褂一般都是供起来的,每年到了一定时间,还得摆出来,拜一拜。这个时候黄马褂是皇家对臣子的偏爱,谁得到了就证明自己的皇帝面前是很受宠的。
而且这个时候就算你得到了这个赏赐,一生几乎也没有穿上几次的机会,因为朝廷有规定,非国家的重大时刻是不让你随意穿上这件衣服出去逛街的。
后来,到了慈禧时代前后,清朝各地叛乱不断,国家财政又紧张,连日常的调度开销都满足不了,就更给不了那些有功之臣什么实在的赏赐了,只能够赏个虚官(反正花不了几个钱)和黄马褂(这个就出一个制作费就行)等类似的物品。
这个时候黄马褂可就泛滥了:黄马褂的发行数量增加,必将导致其价值降低,这个就跟通货膨胀一样。因而,朝廷这个时候对黄马褂的控制力就相对减弱,所以这个时候只要被赏赐了黄马褂,就可以随意穿上出去遛弯。
而处在当时那个年代,黄马褂虽然已经贬值,但下面的人得到了这种赏赐,内心还是很高兴的。
一是因为
:在当时能穿上这件衣服,还是有一定吹牛的资本的,欺负一下平民百姓是没有问题的。
二是因为:
当时的清王朝还在回光返照阶段,甚至还有一些能够重振雄风的机会,所以大家都觉得这个时候能够得到黄马褂的赏赐,登上大清帝国这辆列车,未来还是能够有一个不错的命运的。
可是,大清最终还是没落了。黄马褂也就成为了一件衣服而已,甚至在当时还有人拿他去当铺,当点银子话。
所以,实际上清朝的黄马褂也没多厉害,就是一件代表的皇家威严的衣服而已,比不了免死金牌,更做不了尚方宝剑!
黄马褂的出现
马褂这个东西,有的人说他是
起源于清代服制中的行服褂,也就是说是清朝创造的,但还有人说它起源于
汉魏时期的半袖。两方学者各有各的道理,但是也都说服不了对方。因此一直在扯皮。
不过,有一点是毋庸置疑,那就是马褂这个东西是在清朝发扬光大的,并且黄马褂这个东西也只有在清朝才有很高的地位。满人跟蒙古人一样,也可以称得上马背上的民族,在实践中一部分满族人发现马褂这个东西对于自己外出打仗或者是打猎是很方便的,所以满族人就开始对这种服饰有了特别的情感。
并且,若你是出生在清朝早期,你都不一定有机会穿上这个东西,因为一开始他只限于八旗士兵内部使用。后来还是到了康熙年间后,马褂才在社会中广泛使用。甚至一直到了北洋和民国期间,国家还在推行使用这种服饰。
而在清朝对于普通民众来说,不管你穿的马褂有多好看,有一点你不能碰,那就是不能粘“黄”。
因为黄色象征着皇权,尤其是黄马褂还是明黄色(在清朝:明黄(帝王专用)>
金黄(皇亲国戚等贵族使用)
),如果你要是未经允许使用了明黄色,那么你的脑袋肯定会搬家。
那有的人说,看影视剧中那些皇宫的侍卫,身上都是黄马褂,那么皇帝那么多侍卫都人手一件,这岂不是很不值钱吗,那么为何还会有人以得到黄马褂的赏赐为荣呢?这就有讲究了,你像那些侍卫的黄马褂,其实就相当于工作服,如果你要下班了,或者休息了,你是不可以穿出去招摇过市的,只有你为皇帝服务的时候,才有资格穿上他。
而对于皇帝赏赐的黄马褂,其实有三种不同的类型。
黄马褂的种类
第一种:就是赏赐给这些有功的大臣的,来以此表彰他们:
朕很欣赏你们,国家和人民是牢记你们的功劳的,这个作用同紫禁城骑马是一样的。
第二种:清朝的皇帝喜欢度假,额,严格的说是打猎。一开始皇帝的本义,是想要锻炼一下满族的子弟,看看他们有没有荒废武艺,但是后来往往流于形式。而在当时,能够在打猎的时候取得好的成绩,那么皇帝一高兴,没准就会赏赐你一件。
但是这个褂子,有一个很大的限制,那就是只能在跟着皇帝打猎的时候穿
。所以这个时候,黄马褂作用很小,就是能出去吹个牛。
第三种:
皇帝外派出去做重要事情的官员,往往就会赏赐给他们一件,给他们在气势上做的足足的。
比如
1896年
李鸿章去美国访问的时候,就穿着一件黄马褂,而且几乎是处处不离身的穿着。
结尾
我们再回头看,开头中说到县太爷见到年羹尧亮出黄马褂后,直接跪地磕头,其实是很不合理的。
因为县太爷身为一县之长,在他的一亩三分地上还是很厉害的。而当时的年羹尧,都到了看大门的地步,在县太爷的面前根本就没有半点地位。
黄马褂也只能代表你以前的荣誉,仅此而已。所以当你成为一个平民的时候,就算是穿上黄马褂也无法跟朝廷官员并肩,哪怕是九品的芝麻官。
不过,这也不排除有一些人,他们处在官吏等级的最下面一层,再加上当时的信息传递不发达,所以平时很难看到从京城过来的达官贵人,因此一见到象征皇权意志的黄马褂,内心一震撼,自然而然也就腿下一软,直接磕头了。(可能电视剧就是为了突出这一点,为了加强电视的视觉感,才会把设计一个县太爷下跪的一个画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