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是秦帝国的首任丞相,辅佐秦始皇,在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可就是这样一个足以留名青史的贤相,后期却因为贪恋权势,与赵高同流合污,最终也因为这次选择,断送了自己的性命。
李斯是楚国上蔡人,早年在楚国担任小吏,跟随荀子学习法家思想。因为久不得志,就投奔到秦国丞相吕不韦门下,担任舍人。李斯很有学识,很快受到吕不韦赏识,担任了秦国的郎官。
上书扬名,得到重用
李斯在担任郎官期间,向嬴政提出了离间各国君臣的计策,
对于六国,李斯还提出了"先灭韩,以恐他国"的吞并顺序
,
得到了嬴政的赏识,被嬴政提拔担任了长史。嬴政按照李斯的建议,派人持重金收买、贿赂,离间六国的君臣,果然收到了效果,他又被升为
客卿
。
公元前238年,长信侯嫪毐发动叛乱失败,吕不韦也被秦王罢官免职赶回封地。由于当时秦国官场上异国做官的人很多,秦国这块大蛋糕就这么大,外来人多了,自然会影响秦国本地人的利益。所以,本土系和外来系矛盾日趋凸显,再加上嬴政因为吕不韦的原因,也很反感这些异国人,就下令驱逐了在秦国为官的异国人。
这些人中,自然就有李斯。李斯不甘心被驱逐,就给嬴政上了
《
谏逐客书
》
,大意是:秦国历代君主招贤纳士,引来了各国的人才,这才让秦国变得强大。如果,他们当初也像您这样,那还有如今强盛的秦国吗?
秦王嬴政看了李斯的上书,也知道自己办的这事确实不对,就采纳了李斯的建议,取消了逐客令提拔李斯做了廷尉。
秦国统一六国后,李斯又提出了“废分封,实行郡县制”和“书同文、车同轨”等一系列建议,这些都被秦始皇采纳,并予以实行,而李斯也因此一飞冲天,担任了秦帝国的第一位丞相。
贪恋权势,同流合污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出巡途中在沙丘暴卒。原本按照秦始皇遗诏,由公子扶苏主持葬礼,返回都城即位。管理遗诏的赵高,又是个权利欲望很重的太监,他也看出这是他扩展权力,由内廷走向外朝的绝佳机会。
于是,赵高以保住各自权力和富贵的理由说服李斯。两人合谋假传圣旨,
让在上郡的扶苏和蒙恬自尽,隐瞒秦始皇死讯,以咸鱼放到秦始皇车上,遮挡秦始皇尸体发出的臭味。回到咸阳后,他们拥立公子胡亥为皇帝,就是秦二世。
机关算尽,反误性命
胡亥这个“帝二代”本就是个纨绔子,秦始皇在的时候还能收敛些。即位后,那就是脱了缰的野马,不仅整日的在后宫享乐,还大兴土木,征发徭役
修建阿房宫
,大秦帝国一时烽烟四起,岌岌可危。赵高又借着胡亥的势,权柄日重。此消彼长之下,李斯也不想受赵高的制约,就多次入宫劝谏胡亥。李斯的劝谏引发了胡亥的反感,再加上赵高的撺掇,最终李斯被诬陷入狱,落了个腰斩的下场。
李斯才华横溢,辅佐秦始皇建立了不朽功业,他对秦帝国的贡献不容抹杀。但是,为了保住自己的权势,与赵高同流合污,一世英名尽丧,不仅让自己的人生留下了不可磨灭的污点,也间接断送了秦帝国的基业。不知,李斯若知今日,会不会后悔自己当初的选择?
(此处已添加书籍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