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怎么说,伍子胥在阖闾四年,终于成功引吴兵伐楚,并且攻破了楚国的王都,然后就到处找楚平王的墓,准备掘墓报仇——可见掘墓鞭尸绝对不是一时冲动。
最后,伍子胥得到线报,楚平王是埋在东门外廖台湖的,于是赶过去一看——一大片湿地,根本找不到楚平王到底埋在哪儿的,于是下令手下士兵到处乱挖,结果挖了无数的大坑还是什么都没找到。
这时门外来了个白胡子老头——这就是中国历史传说的奇妙之处了,只要主角遇到困难,必然来一个白胡子老头。
最终,在老头的指引下,终于挖到了楚平王的坟墓,可是打开棺木一看,里面居然是空的。
众人正疑惑,老者却不慌不忙说:“再挖,下面还有一棺。”
于是众人又挖,果然又挖出一棺,打开一看,楚平王果然在里头呢,都有点烂了。
但是伍子胥不在乎啊,拖出楚平王的尸体,用铜鞭鞭尸三百,将尸体打的稀碎。
真佩服伍子胥,肯定也溅了一身的臭水。
事后得知,那个老头是帮楚平王修陵墓时幸存的工匠,被灭口时侥幸逃了出来,所以也极度愤恨楚平王。
其实在伍子胥攻打楚国的时候,他的一个好友叫申包胥,此人之前曾经在伍子胥被追捕的时候放过他一马,所以写了信派人送来,让伍子胥得饶人处且饶人,别做的太过分。但是伍子胥不听。
于是申包胥就跑到秦国去搬救兵,秦国开始不想管这事儿,但是申包胥就赖着不走,抱着秦庭的柱子大哭了七天七夜,眼角都流出血来,秦国上下都被感动,于是给了申包胥兵车五百乘——援助力度还是不小的。
于是在申包胥和楚国复国势力的两路夹击之下,伍子胥只得退兵。
由于对楚平王掘墓鞭尸,也等于彻底断了自己的后路,所以伍子胥从此之后就一直在吴国任职,直至被吴王夫差逼迫自杀。
其实伍子胥大仇得报之后,应该找机会隐居,毕竟鸟尽弓藏的事儿可一直在发生,就算吴王阖闾念旧情,可到了后一辈夫差这儿,未必就讲这个情面了。
但在史书上,关于伍子胥掘墓鞭尸的事儿,各种记载也是相互有矛盾的,有的说确实鞭尸了,有的说只是鞭坟,也有的说没有鞭尸。
但不管怎么说吧,掘墓鞭尸这种说法的认可度最高。也正因为如此,伍子胥这个人的坚韧和残忍的两面性才得以展示在我们面前。
我是十三哥,谢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