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元年十月,汉高祖刘邦在各路诸侯中,最先到达长安近郊的灞上,秦王子婴出城投降,秦朝正式宣告灭亡。刘邦进入咸阳后,听从他人的建议,想将关中之地据为己有。项羽得到消息后大怒,派手下大将黥布攻下函谷关,项羽的大军也很快到达咸阳城东的戏亭。
当时项羽有兵力四十万,而且都是百战之士,江东精锐。刘邦当时只有十万兵力,而且很多都是一路收容的降卒和陈胜的散兵,根本不是项羽的对手。刘邦只能主动撤军咸阳,亲自到鸿门向项羽道歉,这才有了鸿门宴。
如果当时,项羽按照手下谋士范增的建议,趁机杀了刘邦,从当时的天下形势来看,刘邦--死,就只有项羽一-家独大,短期内没有人可以撼动项羽的统治地位。但从长期来看,项羽仍然不会成功一统天下,登基称帝。这是由项羽本人的因素决定的,与杀不杀刘邦并没有本质上的关系,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项羽没有一统天下的志向
项羽的大军进入咸阳,秦朝灭亡,天下无主,以当时的实力,项羽完全有机会和能力-统天下,登基称帝。但项羽却选择放弃战略要地关中,一把大火将秦王朝的宫室烧毁,之后分封诸侯,将辛辛苦苦打下来的天下,分封给了各路诸侯统治。他自立为西楚霸王,统治梁、楚两地九个郡,在老家彭城建都。
从这一系列的做法可以看出,项羽并没有--统天下的远大志向。他最初起兵反秦,不过是想替原来的楚国报仇,为原来楚国的民众报仇,为他自己的祖辈原来楚国的大将项燕报仇。如今大仇已报,大功告成,自然要衣锦还乡。所以他选择回到家乡,安享天下太平。后来的形势发展,已经远远超出了他自己最初灭秦复仇的志向,项羽成为了天下最有实力的人物。超出预期后的大好形势下,项羽也不过是选择做个诸侯之王,取名为西楚霸王,仅此而已!
项羽没有一统天下的品德
得民心者得天下,安民心者才能安天下,古今皆然。而他项羽最缺的,就是能得民心安民心的仁义和道德。项羽在进攻秦朝一路向西的作战中,不断屠城杀降,动不动就屠城,不管是军士还是平民,都全部杀光,制造无人区,城池化为灰烬,天下民众对其失望之极,只有恐惧害怕,没有归顺依附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