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国家体育总局棋牌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中国国际象棋协会副会长赵爱国与蒙古国国际象棋协会代表、女子特级大师、国际棋联全球战略委员会委员恩赫图勒·阿勒坦-乌勒齐,共同祝贺合作备忘录的签署
近日,中国国际象棋协会与蒙古国国际象棋协会就国际象棋运动签署合作备忘录,掀开双边国际象棋交流合作新篇章。
2015年签署的《蒙古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关于深化发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明确指出,“青年是两国关系的未来,青年交流在拉近两国人民,稳定发展友好关系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两国青少年参与人数众多的体育项目,国际象棋在增进两国人民交流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深化双边国际象棋交流,近日,中国国际象棋协会与蒙古国国际象棋协会签署合作备忘录,就以下事项达成一致:
一是赛事交流。双方将积极推动国际象棋赛事合作,包括但不限于组织两国棋手参与的友谊赛、交流赛等各类赛事,通过赛事增进棋手间的交流与技艺提升。二是青少年培养。双方将共同致力于青少年国际象棋人才的培养,开展青少年国际象棋交流活动,为青少年棋手创造更多学习和展示的机会,促进两国青少年在国际象棋领域的友好互动。三是俱乐部合作。双方将鼓励并支持两国国际象棋俱乐部间的合作与交流,促进俱乐部资源共享、经验互鉴。四是协会交流。双方将共同促进两国国际象棋协会之间的交流,搭建沟通桥梁。五是赛事支持。双方将支持本国棋手参加两国举办的重要赛事。
图丨蒙古棋协每年都会派遣大量青少年国际象棋棋手参加各类国际赛事
国际象棋是中国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体育强国和文化强国建设中发挥着独特作用,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增进中外交流交往等方面具有多元价值功能。在中国,国际象棋事业近年来取得了长足进步,涌现出了丁立人、居文君等一批世界冠军级棋手,在国际赛事中屡获佳绩,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爱好者投身其中。在蒙古国,国际象棋同样备受青睐,其国际象棋水平在亚洲也处于先进水平,常年位居亚洲第一梯队。国际象棋在蒙古国极具人气,且发展迅速,蒙古国国际象棋协会每年都会派遣大量棋手,尤其是青少年棋手参加各类国际赛事。
图丨2025年第九届东亚青少年国际象棋锦标赛蒙古国代表团来到珠海参赛
在刚刚落幕的2025年第九届东亚青少年国际象棋锦标赛上,蒙古国共派出50名棋手参赛,与中国等国家的棋手对弈。其中,中国棋手在慢棋、快棋、超快棋赛中共收获12枚金牌,位列金牌榜第一;蒙古国以收获7枚金牌的优异成绩紧随其后,位居金牌榜第二。此次锦标赛不仅是一次国际象棋竞技盛宴,更体现了中蒙两国国际象棋交流合作新成果。
中蒙两国在国际象棋领域的交流源远流长。两国在地理上是陆地接壤的邻邦,为两国交流提供了便利——许多蒙古国的家长乐于送孩子来中国参加亚洲杯、公开赛等各类赛事,还会选派裁判参与执裁。中蒙两国之间在国象领域,早已在更广的范围内达成合作与交流。
目前,蒙古国国际象棋协会正与国际棋联合作,积极推动国际象棋进入校园,致力于将其打造成国家标志性运动项目。浓厚的国际象棋氛围促使蒙古国经常与中国内地的国际象棋俱乐部开展合作与交流。蒙古国际象棋运动近年来取得的成果,归功于蒙古国政府对国际象棋运动的大力支持。蒙古国国际象棋协会主席贡布扎布·赞丹沙塔尔(Gombojav Zandanshatar)目前同时担任国家总理,这为国际象棋在蒙古国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中蒙两国在国际象棋领域的紧密合作,也有助于增进两国在其他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当两国棋手在棋盘上以棋会友、切磋技艺时,无形中搭建起一座跨越国界的沟通桥梁,这种基于共同兴趣的互动往往能打破语言和文化的隔阂,让彼此在思维碰撞中增进理解与信任。而这种信任的积累,随着国际象棋交流活动的“常态化”,也会慢慢发酵成在更广泛领域建立深厚合作的基础。当跨越语言与文化的藩篱,在64格棋盘上建立起默契——这种理解自然会延伸到棋盘之外的经济、科技、人文等领域,且具有可持续的扩展性,由点及面的信任链将不断生长。
正如棋局中每一步都影响着终局,每一次基于共同爱好的真诚对话,都可能成为未来重大合作的伏笔——在合作备忘录的框架下,中蒙两国棋手在每场比赛中的每一次落子,均在为深化两国国际象棋合作交流的“新棋局”注入新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