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5年日俄战争爆发后,沙俄并未从中牟取暴利,而是败退而去,致使俄罗斯国民强烈不满于当时的沙皇统治制度。
谈判桌上,日本人神气活现,俄国人灰溜溜的。
这段历史是现代化战争中黄种人第一次战胜白种人。这一点是不可否认的,哪怕日本并没有让我们高兴。
事实上,日本人已是山穷水尽,只是俄国似乎还不具备把战争打下去的条件。
俄国内讧空前尖锐,沙俄无力维持。
国内有哪些矛盾?
正是其贵族制、农奴制、体制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国家自然衰落下去。
俄罗斯民族先民是生长在东欧平原,原东斯拉夫人的一支。身为东斯拉夫人的俄罗斯人较早居住于西起德涅斯特河,东至第聂伯河和黑海北岸辽阔的东欧平局原。
8世纪俄罗斯大地上初步形成一个比较大的民族——基辅罗斯。
13世纪基辅罗斯走向没落,这里的封建制度和诸侯并立。
成吉思汗后裔杀出重围,攻占中亚和北亚路段。蒙古人有很强的军事能力,但政治税收上却有点难做。
那时俄罗斯前身莫斯科公国亦成为其代理人,吃掉数年税收之利而渐强。
在不到200年的时间里,汗国出现了一片混乱,领土被分割开来,原领主想返回莫斯科大公是不会答应的,于是战争爆发了。
伊凡三世向座下将士们保证,拥有军功者将分得田地,使其将士们积极性比其他部队高得多。
伊凡三世兑现诺言,向有功之士分得了土地,但农民们并不满意,他们的脑袋里有了主子。俄罗斯如此之大,何处去不得。
有的没人干,何用。伊凡三世制定法典解决了这一难题并产生农奴制雏形。
时至伊凡四世时,开始进行政治改革,突破领主对沙皇众多权力的束缚,使俄国成为沙皇集权式统治的俄国。
伊凡四世还致力向外扩张,得到俄国贵族当时的拥戴,并在中亚打败若干汗国。
俄国战胜克里木汗国代表俄国具有制衡乃至战胜蒙古鞑靼人之力。
1547年伊凡四世自称“沙皇”并将都城定在莫斯科,国号“俄国”。
沙俄亦首次登上历史大幕。
也正是在当时俄国才开始变成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伊凡四世在俄罗斯促进农奴制度并制定有关法规。
规定一自由人若替他人劳动超过6个月,则成为此人的奴隶。五年是逮捕逃跑农奴的最后期限。
这些政策当时遭到底层人民一定程度的反抗,但对俄国并没有产生多大影响,却埋下很大祸根。
16—17世纪西伯利亚、乌拉尔和伏尔加河各民族相继加入俄国,使俄国成为名副其实的多民族国家。
17世纪乌克兰并入俄国,俄国国力大增。
彼得一世在同奥斯曼帝国斗争时,曾遣使赴欧洲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和寻求盟友。
这期间,俄国开始在生活习俗上进行改革。
为让国人更像西欧人,彼得一世剪去朝觐他的大贵族的胡子,号召举国上下,以显示他对国民的责任。
彼得一世搜集了西欧各国历法加以引用。他兴办学校、改革币制、改造军队,极大地增强了沙俄在各个方面的实力。
俄罗斯和丹麦、萨克森联合起来,对瑞典宣战并占领瑞典通往波罗的海的港口,使俄罗斯成为濒临大洋的大国。
时间到了十八世纪中叶可能就是俄罗斯发展时期了。
叶卡捷琳娜二世把她那昏庸、无能的夫婿推翻为俄罗斯女皇。
那时,不少国民反抗农奴制度。叶卡捷琳娜二世深知农奴制度之害,却反其道而行之,使农奴制更加深化。
这虽然收到了一些成效,但却伤及俄国根基。俄罗斯还完美地错失了工业革命。
紧接着俄国对土耳其作战时获得黑海河口并攻下巴尔干半岛、随后和普鲁士、奥地利瓜分波兰。
拿破仑之战,俄国必然卷入。但是在拿破仑与俄国相遇之前,过度扩张问题越来越严重,加之俄国严寒,拿破仑退出了战争。
俄罗斯还乘机蚕食中欧疆域并扩张其欧洲。
当时中国正处在清朝时期,俄罗斯正积极地向东扩张,1689年和1727年分别签订了一项条约来确定边界,但这并没有阻止俄罗斯的扩张。
在我国鸦片战争末期,沙俄抓住机会东进,以黑龙江为界武力威胁清朝,夺取外满洲全境。
后又以千岛群岛和日本交换库页岛以南地区。带着我国的屈辱和俄国不断膨胀的历史事实,从那时起俄罗斯跨越亚欧领土面积巨大。
农奴制对沙俄产生了很大影响,它作为落后制度拖了国家前进的后腿。
但农奴制在伊凡三世、伊凡四世、叶卡捷琳娜二世等人的确立和强化下,成为俄罗斯很难清除的顽固制度。
亚历山大二世清楚地认识到农奴制对俄罗斯所造成的不利影响,并制定了许多法令来取消农奴制。
政令规定农奴依法为“自由人”;地主不能再买卖农奴,干预农奴生活。
农奴获“解放”后,可得一份土地,却要花钱赎。
1861年的改革使沙俄取消农奴制度并完成向资本主义过渡。沙俄已成为资本主义强国。
但农奴制度早已经根深蒂固了,甚至被取消了,还有些残渣存留在世上。
1905年俄日战争开始了,俄国终究还是没能经过第一次工业革命洗礼,在科技与武器上都比较落后,为日本所击败,内部也很不满意。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俄国投入战争,沉重的战争使俄罗斯人民饱受痛苦,俄罗斯国内局势也随之动荡。
俄国内资产阶级举行起义并很快占领俄国,使俄罗斯从一战舞台上退隐下来,未能从凡尔赛条约中获得红利。
1917年十月革命和列宁起义使资本主义俄国成为共产主义国家。
那本来叫沙俄,却被灭了。
以史为鉴可知性。
体味沙俄的崛起与没落,无穷的沧桑里包含着不少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