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的大顺军战斗力与清军相比,你更看好谁呢?
这个事情要从李自成,明军和清军两个方面来看。
第一,李自成:李自成实际控制区域在崇祯十五年的时候还局限于河南一带,根据地狭小而且是战乱频仍的中原之地,崇祯十六年底控制陕西,依然是战乱频仍并且穷困的地区(民变也就是从陕西开始的),控制区域狭小、荒僻李自成还不好好经营,靠着“闯王来了不纳粮”的口号裹挟大量流民,实际上是蛮族劫掠式的作战。当然了,小冰河时期别的不多唯独流民多,所以人数非常的多。
第二,明军:崇祯在位一十七年把大明的战将和军队败了个精光,崇祯十七年的时候作为依仗的战斗力只有关宁军、左良玉部、郑芝龙部。实际上崇祯十七年的时候,中原腹地空虚,左良玉镇湖广,郑芝龙部镇闽浙,关宁军守着山海关,这才有了李自成轻取北京。第三,清军:清军入关之前已经完成了满、蒙、汉三族八旗军队的整合,而且在辽东陆续投降的明军(而且普遍是比较有战斗力的明军)被整合进清军里,虽然军队规模小,但是战斗力比较强。
而且对于明军和流寇的战术战法熟悉,优势很大。无论如何崇祯十七年李自成进军北京都是一个不太明智的决策,前面和清军刚正面后面还得防着被明军打完。理智一点,应该经略长江,柿子要捡软的捏,打败左良玉拿下南直隶,然后和郑芝龙谈判,然后可以来个襄阳第多次会盟什么的,蜀中的张献忠,中原的李自成、左良玉,闽浙的郑芝龙都整合起来。这个时候再去北京,或许有可能有一战之力。
我觉得以清军这种战斗力的话入关很难避免,倒是清统一全国或许可以阻止。
当然,能否说下清当时为何这么强?还是因为封建制度不适合了,此时东亚的其他政权包括蒙古太衰落了?因为感觉中国历史上,真的很少会出现这么强的一支势力,对其他势力摧枯拉朽的感觉,毕竟元灭宋还在襄阳和四川耗了很久呢。
总体来说,关内剩下的军队有一个算一个基本上都是很差的,战斗力最强的关宁军、汉军旗、满洲八旗,其次就是蒙古八旗,但是清军的劣势是抢时间,这个时候皇太极刚刚挂掉,多尔衮大权在握,福林主幼母壮主弱臣强都占齐了,守个三年五载等着清内乱也未可知。
李自成的军师牛金星眼光太差,天真的以为拿下北京天下可以大功告成,问题是天下传檄而定的君主基本上,都是手握强军横扫强敌的厉害人物(比如崇祯他老祖朱八八,或者宋太祖赵匡胤),李自成连流民军的盟主都不算。
大顺军的战斗力别说跟清军比,即便是跟官军比也差得远。在崇祯十年之前李自成一直是被官军撵着走,一直被赶到商洛山区里面去。至少当时在明军、大顺军、大西军、郑成功部面前,清八旗的野战能力的确明显占优,但不代表清入关无法阻止。野战只是军事的一部分,一个庞大帝国的消逝更不会只有军事因素。
我的看法,是明朝的灭亡主要还是政事问题,军事只是政事矛盾的表现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