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千古名相王安石:一腔孤勇,满身泥泞
创始人
2025-07-31 11:34:07
0

有人说他是夏商周以来第一完人,也有人说北宋灭亡全是他的过错。而实际上,他忠君为民,鞠躬尽瘁,只是结局潦倒,收场萧然,可谁说满身泥泞的就不算英雄!

朋友们,大家好,我是主播祐宁

欢迎您如约来到今天的历史胡辣汤。

今天我们讲一讲王安石的故事。

公元1074年4月的一天,26岁的神宗皇帝接到了一个特别的奏折,不是洋洋洒洒的文字,而是一组手绘的《流民图》。

图中画着大量流民,衣不蔽体,牵儿带女,啼号哭泣;有的身戴枷锁,被凶残的官吏威逼索要税负;有的全家都倒在路边的沟渠里死去。

上奏者请求立即停止王安石的新法,给百姓留条活路。

年轻的皇帝看到这组图画,难过得流下了眼泪。

他当初启用王安石施行变法,初衷是要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减轻百姓负担,增强国力,让他们过上好日子。可是却事与愿违。

他辗转难眠,夜不能寐。第二天,他就下诏罢停了青苗法等重要新法,变法的主导者宰相王安石被罢相外放,到南京任职。

对这种情况,王安石不是没有心理准备,但事到临头,他仍然无比郁闷。

要知道,为了这变法,他准备了很多年,也努力了很多年。

他出生在1021年,比欧阳修小14岁,比苏东坡大16岁。他的父亲在地方上任职,官职不高,经常在各地调动。他跟着父亲走了很多地方,增加了阅历,开拓了眼界,对百姓生活有深刻的体察,对北宋王朝的问题有感性的认识,改变社会,造福百姓“矫世变俗”的想法早早就在他心里形成了。

他自幼聪颖,酷爱读书,有过目不忘、下笔成文的本事。21岁那年,他以第四名考中进士。据说他本来应该是状元的,但是因为试卷里有句话被仁宗皇帝不喜欢,所以被降为第四名。这么说,在北宋熠熠生辉的英才天幕中,他毫不逊色。

他本人对错失状元这个事并不在意,从未对人提起过,也从未将科考成功作为人生目标,他的志向是辅佐明君造福天下,所以他的行为经常与人不同,他的人生专挑难走的路走。

中了进士以后,他放弃了人人都渴望的京城职位,为了历练自己的能力,他到浙江鄞县做了县令,此后一直在地方上任职,一干就是20多年。

他绝对是个经济学家,他在哪里,哪个地方的财政收入就很好,百姓也都能安居乐业,社会各个方面都会被他治理得井然有序。

有学者考证,说他的经济学观点跟西方的凯恩斯主义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但是却比凯恩斯早了近千年。

他的能力、他的政绩、他的勤勉,越来越多地被人看见,周敦颐、欧阳修、文彦博等权重人物都纷纷举荐他回京任职,可是都被他一一婉拒。

因为他知道时机并不成熟,他在等,在等那个能够读懂他,助力他,成全他的力量出现。

其实,任地方官期间,他曾给仁宗皇帝上过万言书,言辞恳切,情真意笃,痛陈当时大宋经济困窘、风气败坏、国防堪忧等弊端,力谏要全面改革,革除积弊,扭转局势。

可是宋仁宗不喜欢他,连带着也不喜欢他的政见。

这是因为有一次,宋仁宗和大臣们钓鱼,王安石也在场,可他是一切娱乐活动的绝缘体,心思根本就不在钓鱼上,不知道想什么想得出神,一边想一边把身边碟子里面的鱼饵一块块地都吃光了。

仁宗皇帝大为恼火,他觉得,一个人出了神,误吃了一块两块,有情可原,他竟然将一盘子鱼饵都吃光了,那肯定就是故意的了,这样的人不诚实,善于伪装,必定是奸诈之人。

宋仁宗的看法不免有失偏颇,但王安石确实是有怪癖的人。

平日里,他除了读书就是工作,没有其他任何娱乐活动,甚至连洗漱、吃饭都觉得是在浪费时间。

他是出了名的不修边幅,蓬头垢面。在韩琦手下时,因为经常通宵读书,以致于面色晦暗无光,韩琦还以为他纵情声色,曾好言相劝,他也不辩解。苏东坡的父亲苏洵不认可他的政见,也不喜欢他这个人,说他:囚首垢面而读诗书。

他对吃的东西也全然都不讲究,即便你准备了一大桌子的美味,他也只吃自己眼前盘子里的菜,对其他的好像看不见一样。

我们有理由怀疑,如果不是这具肉身盛放着宏大的人生理想,他一定会放弃供养的,好像他的饮食穿着,只是为了让这躯体完成这一生的使命,不得已而为之。

他对女人也不感兴趣,妻子见他无意纳妾,自行帮他收了人放在他屋里,他吓了一跳,得知那女子因为家庭变故被迫卖身,他立即放了人家回去,还帮人还了债务。

因此,他树敌那么多,被各种攻击,但在私德上没人能抓住他的错处,因为除了不讲卫生,他没有其他的错处。

他绝顶聪明,怎么能不知道仁宗对他不待见,但是他也不恼,他说过“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他自信他的眼光和他的思想,眼前的不如意,不值得一提。

1068年,他的机会来了。刚即位一年21岁的神宗皇帝急切地想做出政绩,解决大宋内忧外患的窘境。

这时王安石已经47岁了,一个男人事业的黄金时期马上就要结束,所以两人一拍即合,成立了史上最强变法组合。

王安石为这历史性的时刻做足了准备,在变法推行前,他就给神宗讲,即便是远古尧舜身边都有“四凶”一类的人物,所以任何革新都会有人来反对和阻挠,他在提醒小皇帝坚定立场,树立信心。

其实,他也是在给自己鼓劲儿打气,他深知,这一程路途凶险、万般艰难。

转眼到了1069年春节,变法马上就要开始,多年积压心中的块垒也随春风消散,他写下了那首著名的《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小时候读这首诗,觉得就是一派春节喜庆祥和的景象罢了,现在才知道,这是他真实的情感外映,新桃换下旧符,新政马上开始,他想了这么久,等了这么久,终于可以将理想付诸于现实了,这是他对万象更新的期待啊。

但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任何革新动的都是利益。他深谋远虑那么多年,对国家积弊了然于胸,一经出手,便直击要害,刀刀见血,剑剑穿心,让那些既得利益者生疼生疼的,所以反对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

他身处变法旋涡,单枪匹马、孤军奋战,义无反顾地与全天下为敌,满朝骂声震天,他都不为所动,以霹雳手段推动新法施行。他说:虽千万人,吾往矣!

对反对变法者,他毫无例外地选择硬杠,苏轼等人并非全盘否定变法,而是反对变法过于激进,认为应缓缓图之,可他却像一个杀红了眼的战士,根本不加分辨,统统都怼回去。

有人说,他性格上有缺陷,根本不适合做宰相。是的,他率真、急躁、激进,每项新法令颁行,都必定为自己拉一波仇恨,但他深知这伤筋动骨的变法,必须强硬到底,退却不得,否则就会像范仲淹的庆历新政一样功败垂成。

至于适不适合做宰相,不是他的焦点,如果不能实现抱负,他要这官位何用?他生来就是要改变世界的。

所以,面对别人的种种诟病和咒骂,他喊出了“祖宗不足法、天命不足畏、人言不足恤”,这在当时惊天动地,可以看得出,为了变法,他豁出去了。

可是,6年间,变法的成效和弊端同样凸现,新旧两党一天都没有停止过争斗,最后,流民图的出现,更让年轻的神宗皇帝身心俱疲。他终于决定放弃,他放弃了他的搭档,第二次罢了他的相位。

变法二人组解散了,前往南京的路上,天地苍茫,只有他一身孤勇,对峙绝望。

人生没有标准答案,他可能不是个好宰相,但他用尽一生追逐自己的理想,心无旁骛,甚至,执拗偏执,他所做的没有一件是为自己的利益所谋,知道变法艰难,仍然义无反顾,最后,也接受结局。

他图名吗?当然,图累累万世留名千古,而他终究是做到了。他让我们知道天下曾有这样一个执着的灵魂,他让我们明白,拼到满身泥泞的也是英雄,他让我们坚定,做自己,最坏不过如此。

所以,我们要对他说:谢谢你,曾来过人间!

好,朋友们,今天的历史胡辣汤就到这里。如果喜欢的话,就点个“在看”吧,我们下期节目再见。

相关内容

热情似火!利物浦官方社媒晒...
北京时间7月26日,季前友谊赛,利物浦将在香港启德体育园体育场对阵...
2025-08-01 00:42:40
藏在龙泉驿的舌尖秘境:墨脱...
在成都市龙泉驿区华信大道,一家挂着 “墨脱石锅菌汤” 木牌的店铺十...
2025-08-01 00:40:42
经济政策一线微观察|氛围感...
  炎炎夏日里,“清凉”既是广大市民游客的迫切需求,也是促进文旅...
2025-08-01 00:39:31
暑运首月 天津航空新疆区域...
2025年暑运自7月1日启动,至7月31日迎来半程节点。暑运以来,...
2025-08-01 00:39:08
原创 ...
斯大林为何对他的幕僚说:“毛泽东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没见过他,我不...
2025-08-01 00:33:57
原创 ...
李世民——唐太宗,唐朝第二任皇帝(618-907),太宗李世民是中...
2025-08-01 00:33:48
慈禧睡个觉有多麻烦?为何一...
伺候慈禧睡觉麻不麻烦,要看看侍寝的宫女晚上需要做什么,以及她们的看...
2025-08-01 00:33:31

热门资讯

原创 大... “学好文武艺,卖与帝王家”,这自古以来便是多少读书人的最高理想,能够一朝高中,金榜题名,那绝对是光宗...
原创 明... 越南在明初还是保留安南的名称的,1407年—1427年,安南百姓因为不忍明王朝在政治、军事、经济上对...
原创 司... 司马炎晚年为何禁止天下女子出嫁?真实原因令人啼笑皆非 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令人啼笑皆非的事件。其中...
隋唐十八条好汉,历史确有其人! 隋唐时期,为隋朝和唐朝两个朝代的合称,隋末大乱严重分裂,经过九年的统一战争唐朝建立,所以史学家常把“...
原创 明... 朱元璋毫无疑问是中国历史赫赫有名的草根皇帝,他的人生经历堪称传奇,很多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 他在位做...
原创 她... 宋仁宗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仁德皇帝之一,但他也是有宠妃的。他的宠妃就是张贵妃。宋仁宗的妃子里有两个张氏,...
原创 明... 明朝始建于公元1368年,终亡于公元1644年,传承了十二代,历经十六个皇帝,一共延续了276年。明...
原创 哥... 导语: 伴随着农业和商业的高度发达,随之将部分人口从农业生产中解放出来,加入到制造业、手工业等行列之...
原创 明... 在东南亚地区,有个叫文莱的小国家,它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因此这个国家的人民非常富有,同时也享受着很好...
原创 明... 明洪武三十年,明朝迎来三年一度的科举会试。 经会试考核,以78岁高龄的大儒刘三吾为主考的考官们选出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