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光礁沉船现场
答:南海“华光礁I号”南宋沉船遗址位于华光礁环礁内侧,处于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要冲,同时也是中国在远洋海域发现的第一艘古代沉船。
1996年经当地渔民偶然发现“华光礁1号”沉船遗址,后经国家考古发掘。通过对其中一件刻有楷书“壬午载潘三郎造”字样的青白釉碗以及其他一些器物的研究,推断该船应是南宋中期,驶向东南亚地区的贸易商船。
2007年3月-5月和2008年11月-12月,国家实施西沙群岛“华光礁1号”南宋沉船遗址发掘项目,这是中国首次大规模远海水下考古发掘。最终共发掘万件出水古瓷器,这些文物迄今大部分被珍藏在海南省博物馆。
考古发现,一共出海11000件瓷器和陶器,器物主要有大碗、大盘、执壶、盘口壶、龟盘、龟碗、粉盒、军持、黑釉碗、大罐、小碟等100多种,主要釉色有青瓷、青白瓷、白瓷、黑釉瓷等种类,多数器物为福建成批生产的粗瓷。沉船出水瓷器以青白瓷居多,青瓷次之,酱褐釉最少。同时,在这批出水的陶瓷中,居然也有来自建阳窑建盏,以及武夷山遇林亭窑产品,说明在南宋时期建窑及建窑系产品也是对外贸易的瓷器品种之一,远销海内外。
据专家考证,“华光礁Ⅰ号”沉船是从福建泉州港出发,运载的都是南宋外销瓷,有部分为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定制的为宗教或祭祀之用的典型外销器,本来是打算经由海上丝绸之路航线,前往东南亚甚至更远的地方。但当船经过西沙华光礁礁盘时,发生了危险,整只船被抬入礁盘内浅水珊瑚丛中搁浅,最终船破货碎,在南海沉睡了八百多年。
华光礁一号出土的瓷器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