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自古就是我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古到什么时候呢?这个历史可以追溯到西汉武帝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丝绸之路”。公元前60年,西汉中央政府在西域设置了西域都护府,管理西域军政事务,使西域正式纳为中国中央政府的行政区域。而西汉时的西域就包括现在整个新疆地区。
西汉以后的历朝历代都维持了对新疆地区的管理,一直到最后的封建王朝——清朝。晚清时,由于闭关锁国、思想和制度的落后,大清王朝内忧外患、风雨飘摇。公元1840年,英国人通过“鸦片战争”用坚船利炮打开了古老中国的大门,此后列强们纷至沓来,使中国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中越陷越深。
那时,中国面临的外敌入侵,不只是英、法、美、日等国从沿海登陆,也包括列强直接或支持的势力从西藏和新疆和东北等地的入侵。这一时期,中亚存在过一个时间不长的小国——浩罕国。浩罕国有个叫阿古柏的将军率军侵入新疆,攻占了七座城和广大地域,建立了一个“哲德沙尔国”,意思是“七城之国”。沙俄也乘乱侵占了伊犁。
面对这样的情况,大清朝廷的重臣分成了两派,一派是以李鸿章为代表的海防派,他们认为大清国力有限,要集中力量防守来自沿海的入侵,而新疆地域广大,损失一些不会对大清的统治产生严重的危害,主张放弃新疆。而另一派,则是以左宗棠为代表的塞防派,他们认为,海防重要、塞防同样重要,一旦新疆有失,那势必影响满蒙,进而威胁北京。所以,他们极力主张收复新疆。
最终,清廷还听取了左宗棠等塞防派大臣的意见,决定出兵收复新疆。1875年,左宗棠被任命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开始着手收复新疆事宜。此时的大清国库空虚、军力疲惫,收复新疆也非易事。左宗棠考虑再三,确定了“缓进急战、南北后南”的策略。古语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经过近一年的筹备,左宗棠才率军进入北疆。北疆清军补给方便,阿古柏势力相对较弱,很快清军扫平了北疆的叛乱势力。
1877年4月,左宗棠挥师南疆。为分化敌人,左宗棠又提出了“只惩首恶、协从不问”的政策,一些被阿古柏胁迫欺压的汉族和各少数民族百姓,纷纷帮助脱离阿古柏、支持清军平乱,加速了阿古柏的败亡。很快左宗棠收复了除被沙俄侵占的伊犁之外的全部新疆地区,阿古柏兵败身亡。
这时,新疆的伊犁还在沙俄占领之下,清朝与沙俄的几次谈判没有解决伊犁问题。1880年,年近七旬的左宗棠再次入疆,就示誓死收复伊犁,左宗棠命人抬着棺材进兵。最终,在左宗棠的支持下,曾纪泽通过外交努力,最终以很小的代价从沙俄手里收回了伊犁。至此,全部新疆地区都回到祖国的怀抱。左宗棠又奏请朝廷在新疆建省,加强了对新疆的管理。命令士兵在作战训练之余,在新疆的大路两侧遍植杨柳,后人为了纪念称之为“左公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