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个标题,你可能会说断鹰攀崖你没说错吧,魏吴两国势不两立,魏文帝曹丕怎么会封孙权为吴王呢?对,你没看错。
《三国志·魏书·文帝记》记载黄初二年(221年)“八月
丁巳,使太常邢贞持节拜权为大将军,封吴王,加九锡
”。
《三国志·吴书·吴主传》记载黄初二年(221年)十一月曹丕“
策命权曰:“盖圣王之法,以德设爵,以功制禄……今封君为吴王……今又加君九锡,其敬听后命
”。
那么曹丕为什么要封孙权为吴王呢?
一、兑现曹操政策
早在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关羽北伐襄樊时,曹操允诺如果孙权和自己南北夹击关羽,事成之后“许割江南以封权”,(《三国志·蜀书·关羽传》)于是我们看到吕蒙白衣渡江,关羽被杀。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正月曹操逝世,因此曹丕封孙权为吴王是兑现其父亲曹操的政策。
二、孙权表面服从曹氏
孙权起码表面是服从曹氏的,我们来看: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
权令都尉徐详诣曹公请降,公报使脩好,誓重结婚。”(《三国志·魏书·文帝记》)
延康元年(220年)“七月孙权遣使奉献”。(《资治通鉴·魏记一》)
三、稳住江东大后方
东汉末年,山越经常扰乱江东,如汉灵帝
建宁二年(169年)九月“
丹阳山越贼围太守陈夤”
,(《后汉书
·孝灵帝纪》
)曹丕封孙权为吴王能够稳住大后方,减轻来自山越的压力。
四、利用蜀吴矛盾,坐收渔利
曹丕封孙权为吴王能减轻来自蜀汉的压力,同时能利用蜀吴矛盾坐收渔利。章武元年(221年)七月刘备在称帝三个月后不听诸葛亮、赵云等人意见执意讨伐江东,而是北伐曹魏,可见在刘备看来蜀吴矛盾大于蜀魏矛盾。
我们来看:
1、建安十六年(211年)刘备入蜀时,孙权派人接回刘备夫人孙氏,自此孙氏一去不返。
2、建安二十年(215年)湘水划界,孙权夺走荆州一半土地。
3、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吕蒙偷袭荆州导致关羽被杀。
4、刘备伐吴前,张飞被部下范强、张达杀害,而后者携张飞首级投奔孙权。
曹丕正是看到这一点,才封孙权为吴王,减轻来自蜀汉的压力,同时利用蜀吴矛盾坐收渔利。
孙权不满足屈膝投降
当然孙权不满足当吴王,他会在合适的时候称帝的,黄武八年(229年)四月“夏口(今湖北武汉武昌区)、武昌(今湖北鄂州)并言黄龙、凤凰见”,(《三国志·吴主传》》于是孙权在丙申日(十三日)称帝,改元黄龙,三国正式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