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885年11月,一代红顶商人胡雪岩,在其“大而不能倒”的商业帝国破灭之后,也随后郁郁而终。作为一代“中国首富”,尤其是作为一位在资本游戏上跌落神坛的商人,他留给后人,特别是当今时代的我们,其教训可谓是极其深刻的。那么,操纵资本力量,给当时的大清帝国提供颇多助力的胡雪岩,为什么最终会被抄家而破产呢?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原因:
第一:他的“阜康钱庄”的大量资本金是国家的公款,换句话说,并非其个人的私有财产,所以这属于一种借贷性质的商业信托行为。这一部分资金主要是募兵经费和军队掠夺的民间财产。
第二:除了政府的公款之外,胡雪岩融资到另外一大笔资本就是所谓的“西征借款”,也就是以当时的国家海关税收作为担保,向英国渣打银行和汇丰银行借贷的绝额款项。
第三:作为所谓的“红顶商人”,这种亦官亦商的头衔,既可以给胡雪岩带来财富增值的便利,也可以给他带来日后意想不到的麻烦。俗话说,鸡蛋不能放到同一个篮子里。因为财政亏空,腐败无能的清政府也不能挽救他的败落。
第四:作为商人和玩弄资本的好手,商人胡雪岩的贪婪性也是一步步地展现出来。那就是在多元化经营的路线上一步狂奔,丝毫停不下来了。根据可靠的资料表明,胡雪岩的商业版图除了钱庄之外,还涉及诸如当铺、生丝、药局等。而其失败的导火索就是从生丝开始的。最终由于资金周转失灵而导致金融危机,一代商业巨贾就这样倒下了。